专家谈大学体育课程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点一:建立终身体育教学理念
  高校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必须在遵循人才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将教育观念转变到有利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上来。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体育课程应突出“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确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内容是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体育锻炼能力,并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实现体育终身化打基础。
  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它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充分的运动感,放大的空间感,人际交往的自由感,运动技能提高的成功感以及对新运动技能体验的满足感等”。这样一种情景和氛围为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最佳的途径。应该把终身体育教育理念转化为终身体育教育行为,将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落实、贯彻到体育教育、教学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去。
  观点二: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要想使教学真正向人文化,科学化发展,实现其育人的功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主张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启发和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课程在实践操作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体育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流于形式,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要教学目标,必须围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设置和优化体育课程体系,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观点一:优化课程资源
  高校体育要丰富和优化体育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选课空间,完善选课形式,提高选课形式的自主化。
  通过引进多元化的教师资源,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鼓励课程改革研究等措施优化课程资源。要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资源建设。大学体育教师要通过教学交流和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和提高专项技术、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和完善自身素质。可以通过增加开设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办法,丰富课程资源,完善选课形式。
  观点二: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的优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改革和完善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评价体系;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的结果往往与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等挂钩,所以实施体育教师业绩考核评价的首要目的是使教师对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具有正确的定位和客观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摒弃教学评价的功利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是指从以往以学生评教和教学效果为主要评价内容发展为以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生评教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从以往以领导为评价主体发展为以业务专家组、学生和教学管理组综合进行评价的模式。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体现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观点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课程文化及价值取向的迷失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阻碍新的理念的形成。而当下高校并没有形成这样的文化氛围。如果能形成这样的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的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自动让他们产生运动的兴趣和动力。这种氛围的形成需要高校体育课程文化认同。高校体育课程文化是在体育课程实践过程中,以增进学生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而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包括规范体育课程实践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课程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
其他文献
要真正地理解学校文化,必须要对学校文化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解读,笔者试图从大学文化的主体、载体、资源等要素结构入手,将大学文化这个生态系统分为三个生态子系统:主体系统、环境系统和资源系统。大学文化的组成要素就构成了这三个子系统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在各个生态子系统中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处于一个有序的动态平衡中。将大学文化的生态化建设理论应用于河海大学的文化建设中,打造以“精神文化熔铸工程
近期,大学“教授治学”成为一个新的热词,作为高教改革的一个方向、一项措施被提了出来,并见诸不少报刊文章议论中。然而笔者认为,“教授治学”的定义存在种种不当之处,导致出现运作的困难和弊病。特别需要明确的是,“教授治学”并未写进我国《高等教育法》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前仅是部分专家学者在阐释国家教育法规时提出的个人观点。因此,对这一概念进行厘清,非常必要。
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于2012年建立了创业实验室。一些中国留学生在这个实验室里获得的新体验引起了中国媒体的注意,并对此予以关注报道。这些中国学生不知道的是,中国的很多大学早已有了自己的创业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的创业实验室与中国大学实验室的区别在于,哥大的创业实验室服务于实际的创业,中国大学的创业实验室则采购了昂贵的软件系统,把虚拟创业变成了大学里的一项固定课程。  关注实际创业VS软件模拟  美
在冰天雪地的俄罗斯感受人性的温暖、在高福利社会加拿大遭遇高学费困境、从东京闯荡到北京、在美国为了绿卡不择手段……在世界各国的大学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经历着在国内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生活,留学的经历反过来也决定了他们今天所过的日子。《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留学生,请他们讲述自己留学的故事。  留学俄罗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在北京西四环外田村路上的四季川菜馆,《教育》旬刊记者采访到了老板娘的妹妹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永葆青春的课题,在每一个国家、每一种社会形态中,只要存在对人的教育,必包含对人的价值观的教育。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形式都会有所调整和变化,因此其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课题。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其价值观的取向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迫在眉睫。传统的价值观教育载体相对较单一,主要是通
专业素养来源于德育实效  《教育》旬刊: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檀传宝:辅导员专业化属于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方面,而教师专业化包括学科的专业化和教育专业的专业化,更重要的是教育专业的专业化。对辅导员来说,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教育专业素养。  高校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重在方法上。辅导员培训只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制约了教学效率和德育实效的提高,也没有鼓励辅导员加强自身学习的机
撤销训诫书  2020年3月19日,国家监委调查组发布了《关于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有关情况调查的通报》。《通报》称:由于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中南路街中南路派出所出具训诫书不当,执法程序不规范,调查组已建议湖北省武汉市监察机关对此事进行监督纠正,督促公安机关撤销训诫书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随后,武汉市公安局发布情况通报,决定撤销对李文亮医生出具的训诫书,并就此错误向当事人家属郑重道歉,且对相关责
在2012年,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已上升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为提高教师投入提供了可能,而将更多的公共经费投向教师,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和紧迫任务。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  芬兰 芬兰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的经费来源基本上是国家和地方财政。芬兰大学实行免费教育,高校学生的一切费用由政府买单,高等学校中的教师教育也
前段时间,湖北武昌实验小学六(A)班,实行了类似知名游戏《大富翁》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实行“工资制”,如教室门窗管理员每月“工资”25元、英语课代表每月“工资”20元等。  笔者对这种“游戏管理”并不赞同。首先,班级管理不是游戏,班级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地应该扫,玻璃应该擦,灯应该按时开关,作业应有人收发,不是不想做就可以不做,而是必须要做。班级管理是一种现实而非游戏,用“游戏化”的方式代替现实
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民俗风情会不同。作为独立的个体,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会不同。长达四年左右的时间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之间难免会出现摩擦和冲突,造成关系紧张。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地位的特殊性,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再加上个别家长不正确的引导及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乏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