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真正地理解学校文化,必须要对学校文化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解读,笔者试图从大学文化的主体、载体、资源等要素结构入手,将大学文化这个生态系统分为三个生态子系统:主体系统、环境系统和资源系统。大学文化的组成要素就构成了这三个子系统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在各个生态子系统中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处于一个有序的动态平衡中。将大学文化的生态化建设理论应用于河海大学的文化建设中,打造以“精神文化熔铸工程”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实施工程”为保障,以“行为文化提升工程”为基础,以“环境文化建设工程”为载体,以“水文化特色品牌构筑工程”为亮点,以“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工程”为支撑的学校文化生态化建设工程体系。
主体系统建设
主体系统是大学文化的主要生态子系统之一,而大学文化的主体系统主要由学校的管理人员、老师和学生组成,因此大学文化的主体系统建设应当以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工程为支撑。
大学应当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作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研究队伍建设,加强自然科学文化队伍建设和社会科学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和辅导员班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作用,积极鼓励校内优秀文化人才走出校门国门,以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多方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加大经费投入,把创新创业教学效果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2006年以来,学校连续举办三届江苏省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每年都吸引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广泛参与,涌现出近千件优秀作品,有近一半学生申请了专利,受到江苏省发明协会好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重点做好文化名人名家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庆系列报告会等活动。另外,由河海大学师生组成的足球机器人“e龙队”,凭借着过硬的技战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先后7次代表中国出征世界足球机器人比赛,最佳战绩是在2012年英国举行的第17届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上获得了两项冠军。
环境系统建设
环境系统是大学文化发展和传承的载体,其生态子系统的建设为大学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重要的保障。本文将环境系统的建设分为制度文化实施工程,行为文化提升工程,环境文化建设工程三个工程。
制度文化实施工程 环境系统的建设应当以“制度文化实施工程”为保障。制度文化实施工程包括积极探索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修订学校各类规章制度等;成立学校章程建设工作的领导小组,尊重教育规律和办学实际,按照合法性、完备性、广泛性的要求,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健全、完善各项科研制度、学术制度、教育制度、教学制度、管理制度,为制定大学的章程打下良好基础,有序推进章程制定。河海大学专门成立了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主任,校长及校党委分管副书记担任副主任,谋划、管理和协调文化建设,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此外,学校还把文化建设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设立了文化建设工作专项经费。这样,做到了文化建设有领导、有组织、有考核、有经费保障,确保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行为文化提升工程 环境系统的建设应当以“行为文化提升工程”为基础。行为文化提升工程包括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加强管理文化建设等内容。河海大学把学习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使师德规范成为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学校制订了《河海大学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学术诚信教育制度,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作为每年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研究生导师岗位培训、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学习,纳入各单位班子年终考核指标,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和学生的各项评比活动中。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尤其是对12年大型团体操表演活动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创新了文化建设的途径。创建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学校在网上开展机关评议活动,努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塑造一流管理文化,在管理人员中形成昂扬向上、追求卓越、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良好氛围。
环境文化建设工程 环境系统的建设应当以“环境文化建设工程”为载体。环境文化建设工程包括大力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全面开展文化设施建设、高度重视文化阵地建设、切实做好文化景观建设等工程。河海大学努力营造崇尚创新、探求真知、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鼓励倡导学术创新风气,严格遵守学术准则规范,严谨开展各类学术工作,保证公正的招聘制度以及透明的晋升程序。学校还全面推行河海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规范三个校区的各类视觉表达体系,加强三个校区传承和弘扬河海文化的整合力度。建立了张闻天陈列馆、严恺工作成就室、徐芝纶院士展览室、刘光文生平事迹及水文学科建设成就展示室等教育场馆。同时,加强选题与策划,积极拓宽宣传思路,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以及微博等网络新兴媒体的作用。深入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此外,全力做好景观校园、绿色校园的建设,注重校园老建筑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保护,积极开展以体现河海精神为主旨的校园环境建设和氛围营造工作。
资源系统建设
资源系统的建设是大学文化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以学校的精神文化熔铸工程为核心,以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工程为亮点,构建具有大学特色的资源生态子系统。
精神文化熔铸工程 资源系统的建设以“精神文化熔铸工程”为核心。精神文化熔铸工程包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总结凝炼并大力弘扬学校精神、不断深入挖掘和研究学校校史、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全面开展校友文化建设等。河海大学紧紧围绕学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名校、环境美校、道德荣校”的发展方略,按照学校建设“水利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以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精神和具有河海大学特色的大学文化。1915年学校成立之初,正是国难当头、水患成灾之时,“爱国主义”精神自此深植在河海近百年的根基之中。建国后,百废待兴,国家为培养更多的水利人才,组建了华东水利学院,很多专家放弃海外优厚待遇回国发展祖国水利事业,“无私奉献”精神成为“华水”时期的鲜明个性。时任院长的钱正英提出了“爱国爱水”的办学理念。严恺院士提出了“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十六字校训。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事业发展,河海大学从单科型院校发展成为多科型大学。学校继承传统,传承创新,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展现了“河润万物,海纳百川”“河孕育文明、海凝聚智慧”“上善若水,笃学敦行”“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河海情怀;形成了具有“水润万物的奉献精神、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精研求真的学术风格、务实重行的教育传统”的河海风格;提出了“致高、致用、致远”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特色强校、和谐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名校、环境美校、道德荣校”的发展方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2012年成为河海大学的文化建设年,以“传承、创新、进取、和谐”为主题的文化建设年活动,以总结凝炼和大力弘扬河海精神为核心,以建设优良校风、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为重点,以深入挖掘和研究河海校史为抓手,面向百年校庆,在全校形成协同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
“水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河海大学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即是“水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本校的资源系统的建设以“水文化”品牌打造工程为亮点。“水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包括建立以“水文化”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打造以“水文化”为中心的特色教育场馆、制定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建设计划等。河海大学在近百年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河海文化,为学校人才培养、学术繁荣、特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柱和信念支撑。近年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水文化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一是大力开展水文化教育。组织一批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编写了《水文化教育丛书》,开设了水文化系列选修课,河海大学主持的《中华水文化》成功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第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二是积极推进水文化研究。学校成立了了水文化研究所,培养水文化研究力量,先后承接了水利部、江苏水利厅等水文化建设研究课题,促进了水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三是不断改善校园文化环境。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水文化景观建设力度,树立了以古代水利先贤为主体的名人群雕,制作了以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灯箱,建设了以荷花池为主体的水文化景观,开通了水文化网站。四是积极开展校园水文化活动。学校成立水文化类学生社团、编演水文化类文艺节目、开展水文化交流活动,每年都举办水文化论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水文化在师生中的宣传普及。
目前,河海大学已形成了以“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文化,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水文化”特色文化建设,学校将水文化教育融于学校专业教育、课堂教育之中,不断加强水与社会、水与哲学、水与经济、水与环境、水与历史、水与文化等知识融合的教育与研究,普及了水文化知识,弘扬了水利精神。
【注:河海大学“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名称《传承、发展和弘扬河海大学文化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11101】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宣传部)
主体系统建设
主体系统是大学文化的主要生态子系统之一,而大学文化的主体系统主要由学校的管理人员、老师和学生组成,因此大学文化的主体系统建设应当以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工程为支撑。
大学应当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作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研究队伍建设,加强自然科学文化队伍建设和社会科学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和辅导员班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作用,积极鼓励校内优秀文化人才走出校门国门,以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多方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加大经费投入,把创新创业教学效果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2006年以来,学校连续举办三届江苏省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每年都吸引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广泛参与,涌现出近千件优秀作品,有近一半学生申请了专利,受到江苏省发明协会好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重点做好文化名人名家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庆系列报告会等活动。另外,由河海大学师生组成的足球机器人“e龙队”,凭借着过硬的技战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先后7次代表中国出征世界足球机器人比赛,最佳战绩是在2012年英国举行的第17届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上获得了两项冠军。
环境系统建设
环境系统是大学文化发展和传承的载体,其生态子系统的建设为大学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重要的保障。本文将环境系统的建设分为制度文化实施工程,行为文化提升工程,环境文化建设工程三个工程。
制度文化实施工程 环境系统的建设应当以“制度文化实施工程”为保障。制度文化实施工程包括积极探索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修订学校各类规章制度等;成立学校章程建设工作的领导小组,尊重教育规律和办学实际,按照合法性、完备性、广泛性的要求,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健全、完善各项科研制度、学术制度、教育制度、教学制度、管理制度,为制定大学的章程打下良好基础,有序推进章程制定。河海大学专门成立了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主任,校长及校党委分管副书记担任副主任,谋划、管理和协调文化建设,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此外,学校还把文化建设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设立了文化建设工作专项经费。这样,做到了文化建设有领导、有组织、有考核、有经费保障,确保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行为文化提升工程 环境系统的建设应当以“行为文化提升工程”为基础。行为文化提升工程包括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加强管理文化建设等内容。河海大学把学习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使师德规范成为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学校制订了《河海大学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学术诚信教育制度,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作为每年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研究生导师岗位培训、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学习,纳入各单位班子年终考核指标,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和学生的各项评比活动中。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尤其是对12年大型团体操表演活动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创新了文化建设的途径。创建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学校在网上开展机关评议活动,努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塑造一流管理文化,在管理人员中形成昂扬向上、追求卓越、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良好氛围。
环境文化建设工程 环境系统的建设应当以“环境文化建设工程”为载体。环境文化建设工程包括大力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全面开展文化设施建设、高度重视文化阵地建设、切实做好文化景观建设等工程。河海大学努力营造崇尚创新、探求真知、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鼓励倡导学术创新风气,严格遵守学术准则规范,严谨开展各类学术工作,保证公正的招聘制度以及透明的晋升程序。学校还全面推行河海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规范三个校区的各类视觉表达体系,加强三个校区传承和弘扬河海文化的整合力度。建立了张闻天陈列馆、严恺工作成就室、徐芝纶院士展览室、刘光文生平事迹及水文学科建设成就展示室等教育场馆。同时,加强选题与策划,积极拓宽宣传思路,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以及微博等网络新兴媒体的作用。深入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此外,全力做好景观校园、绿色校园的建设,注重校园老建筑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保护,积极开展以体现河海精神为主旨的校园环境建设和氛围营造工作。
资源系统建设
资源系统的建设是大学文化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以学校的精神文化熔铸工程为核心,以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工程为亮点,构建具有大学特色的资源生态子系统。
精神文化熔铸工程 资源系统的建设以“精神文化熔铸工程”为核心。精神文化熔铸工程包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总结凝炼并大力弘扬学校精神、不断深入挖掘和研究学校校史、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全面开展校友文化建设等。河海大学紧紧围绕学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名校、环境美校、道德荣校”的发展方略,按照学校建设“水利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以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精神和具有河海大学特色的大学文化。1915年学校成立之初,正是国难当头、水患成灾之时,“爱国主义”精神自此深植在河海近百年的根基之中。建国后,百废待兴,国家为培养更多的水利人才,组建了华东水利学院,很多专家放弃海外优厚待遇回国发展祖国水利事业,“无私奉献”精神成为“华水”时期的鲜明个性。时任院长的钱正英提出了“爱国爱水”的办学理念。严恺院士提出了“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十六字校训。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事业发展,河海大学从单科型院校发展成为多科型大学。学校继承传统,传承创新,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展现了“河润万物,海纳百川”“河孕育文明、海凝聚智慧”“上善若水,笃学敦行”“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河海情怀;形成了具有“水润万物的奉献精神、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精研求真的学术风格、务实重行的教育传统”的河海风格;提出了“致高、致用、致远”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特色强校、和谐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名校、环境美校、道德荣校”的发展方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2012年成为河海大学的文化建设年,以“传承、创新、进取、和谐”为主题的文化建设年活动,以总结凝炼和大力弘扬河海精神为核心,以建设优良校风、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为重点,以深入挖掘和研究河海校史为抓手,面向百年校庆,在全校形成协同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
“水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河海大学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即是“水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本校的资源系统的建设以“水文化”品牌打造工程为亮点。“水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包括建立以“水文化”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打造以“水文化”为中心的特色教育场馆、制定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建设计划等。河海大学在近百年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河海文化,为学校人才培养、学术繁荣、特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柱和信念支撑。近年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水文化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一是大力开展水文化教育。组织一批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编写了《水文化教育丛书》,开设了水文化系列选修课,河海大学主持的《中华水文化》成功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第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二是积极推进水文化研究。学校成立了了水文化研究所,培养水文化研究力量,先后承接了水利部、江苏水利厅等水文化建设研究课题,促进了水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三是不断改善校园文化环境。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水文化景观建设力度,树立了以古代水利先贤为主体的名人群雕,制作了以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灯箱,建设了以荷花池为主体的水文化景观,开通了水文化网站。四是积极开展校园水文化活动。学校成立水文化类学生社团、编演水文化类文艺节目、开展水文化交流活动,每年都举办水文化论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水文化在师生中的宣传普及。
目前,河海大学已形成了以“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文化,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水文化”特色文化建设,学校将水文化教育融于学校专业教育、课堂教育之中,不断加强水与社会、水与哲学、水与经济、水与环境、水与历史、水与文化等知识融合的教育与研究,普及了水文化知识,弘扬了水利精神。
【注:河海大学“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名称《传承、发展和弘扬河海大学文化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11101】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