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永葆青春的课题,在每一个国家、每一种社会形态中,只要存在对人的教育,必包含对人的价值观的教育。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形式都会有所调整和变化,因此其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课题。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其价值观的取向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迫在眉睫。传统的价值观教育载体相对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课堂的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很难使当代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生活的引向、指导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必须抓住有效载体并对其方法进行改进。
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活动一直被设定为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并没有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兴趣较低,甚至有抵触情绪。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这就需要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倡导“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使价值观教育真正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的内容,使其更加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气息,从而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课古板的说教、一味的灌输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在此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队伍,完善教师人格榜样示范机制是相当必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为学生的行为起到相应的示范作用,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社会实践环节,让价值观教育走出课堂,使价值观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有充分的情感支持,达到知行统一,通过上述措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深刻变革的真正意义和内涵,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意义和内涵,进而激发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通过上面三方面工作的改进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早日形成。
融价值观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以各学科所呈现的多样认知性知识为基础。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各高校应该有一个宏观思路,确保所有教职员工为之共同努力奋斗的工作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制订周密的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励各科教师积极、自觉参与针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活动。
在高校价值观教育中,人文学科的相关内容是重点,必须将其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各高校团委及相关部门可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活动,如:人文知识讲座、主题征文、辩论赛、主题班会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价值需求,唤起学生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欲望,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各种措施让大多数大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并成为活动的主人,而不是单纯的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客体出现,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在主观意识上接受该教育。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善于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事迹并积极宣扬,从而促进广大学生产生一种“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人人当先进”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课,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调查、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引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早日形成。
从道德与法制课程教育来看,在当前公德意识浅薄和自律意识比较低的现实情况下,弘扬儒家思想,强化“仁”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道德侧重于引导作用,法律偏重于规范作用。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一方面可使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法律化和制度化,通过法律手段弘扬价值精神;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及加强法治精神,使其自身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其价值取向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升迁。综上所述:教师应“身高为师、德正为范”,把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中,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多种功能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但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同样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确保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外部环境积极向上。因此,需要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消除一切负面因素,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牢牢占领高校校园文化阵地,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确保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一要保证校园秩序环境的稳定,校园秩序环境是所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无规矩不成方圆,各高校可通过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多样的集体活动来营造健康、活泼、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特征,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要完善学校的人际和舆论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与活动,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要注意美化校容、校貌,向学生传递现代化、科学化等正确信息,使之受到积极的感染。周恩来总理自小志高,曾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肩负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兴旺,更应该认真学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用先进的生产力武装自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四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策划一系列主题活动,例如:革命烈士纪念日活动、亲近自然活动、文明礼貌月活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爱心一日捐、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此外,高校间还可以组织跨校的文化联谊活动,这样有利于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充足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还可以检验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五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参加同一类型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情感倾向性,自然会对诸多事物的看法相同或相近,容易形成群体认可、崇尚以及追求的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如法律援助中心、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西部支教等活动。通过大量的志愿服务和献爱心活动,使广大同学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社会,深刻地反省自身,在全心全意地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树立正确价值观。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各位高校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和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希望在此总结出的探索途径,能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活动一直被设定为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并没有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兴趣较低,甚至有抵触情绪。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这就需要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倡导“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使价值观教育真正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的内容,使其更加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气息,从而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课古板的说教、一味的灌输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在此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队伍,完善教师人格榜样示范机制是相当必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为学生的行为起到相应的示范作用,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社会实践环节,让价值观教育走出课堂,使价值观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有充分的情感支持,达到知行统一,通过上述措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深刻变革的真正意义和内涵,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意义和内涵,进而激发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通过上面三方面工作的改进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早日形成。
融价值观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以各学科所呈现的多样认知性知识为基础。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各高校应该有一个宏观思路,确保所有教职员工为之共同努力奋斗的工作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制订周密的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励各科教师积极、自觉参与针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活动。
在高校价值观教育中,人文学科的相关内容是重点,必须将其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各高校团委及相关部门可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活动,如:人文知识讲座、主题征文、辩论赛、主题班会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价值需求,唤起学生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欲望,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各种措施让大多数大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并成为活动的主人,而不是单纯的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客体出现,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在主观意识上接受该教育。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善于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事迹并积极宣扬,从而促进广大学生产生一种“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人人当先进”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课,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调查、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引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早日形成。
从道德与法制课程教育来看,在当前公德意识浅薄和自律意识比较低的现实情况下,弘扬儒家思想,强化“仁”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道德侧重于引导作用,法律偏重于规范作用。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一方面可使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法律化和制度化,通过法律手段弘扬价值精神;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及加强法治精神,使其自身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其价值取向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升迁。综上所述:教师应“身高为师、德正为范”,把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中,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多种功能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但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同样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确保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外部环境积极向上。因此,需要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消除一切负面因素,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牢牢占领高校校园文化阵地,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确保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一要保证校园秩序环境的稳定,校园秩序环境是所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无规矩不成方圆,各高校可通过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多样的集体活动来营造健康、活泼、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特征,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要完善学校的人际和舆论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与活动,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要注意美化校容、校貌,向学生传递现代化、科学化等正确信息,使之受到积极的感染。周恩来总理自小志高,曾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肩负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兴旺,更应该认真学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用先进的生产力武装自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四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策划一系列主题活动,例如:革命烈士纪念日活动、亲近自然活动、文明礼貌月活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爱心一日捐、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此外,高校间还可以组织跨校的文化联谊活动,这样有利于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充足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还可以检验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五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参加同一类型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情感倾向性,自然会对诸多事物的看法相同或相近,容易形成群体认可、崇尚以及追求的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如法律援助中心、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西部支教等活动。通过大量的志愿服务和献爱心活动,使广大同学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社会,深刻地反省自身,在全心全意地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树立正确价值观。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各位高校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和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希望在此总结出的探索途径,能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