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而现有教学模式却过多集中在理论教学上和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现实,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强化围绕实际经济问题、注重基础数理理论的分析和训练以及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学生经济学实际应用能力三个方面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77-02
《西方经济学》作为旨在研究西方国家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面向财经类高校全校学生并为其各专业基本理论奠定学习基础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各专业教学中位居重要地位。客观上,该课程授课对象基本为新近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其学科知识体系处于初步建立和有待完善的阶段;而且,学生对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接触和认识还十分有限和模糊,以上现实勾勒了教学对象的基本特点和实际条件。然而,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性和数理化的基本特征,这一基本学科性质,无疑进一步提升和加重了任课教师的教学难度。在此基础条件和现实情况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也成为了任课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总结《西方经济学》相关教学理论研究和课程实践的基础之上,依据经济理论与经济问题相结合、注重数理理论的分析和训练以及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应用能力这一逻辑主线,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的探索思路和具体方法。
一、经济理论与经济问题相结合
目前,传统经济学教学模式《西方经济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授的主要内容围绕课本上的知识点展开,即所谓的“黑板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往往只是向学生灌输了一些理论知识,而严重与现实经济相脱离,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我分析潜能的开发,在经济学不仅需要具有大量数理论证而且还需要系统知识和一定经济实践经验的前提条件下,最终形成了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学得累,教师教的苦”的双败局面。对此,《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进应以具体经济问题与基础理论教学相结合为首要任务和突破口,具体包括:①理论教学知识点与具体经济问题特别是热点经济问题相结合。教学中,通过具体经济问题或案例引出学科知识点,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使得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展开教学知识点的讲授。这样,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能强化知识点的记忆。②注重现实经济问题发展与理论验证的平行推进。在经济理论和与之匹配的经济问题提出后,应采用现实经济问题实际发展与理论推演和论证相结合的平行式、互动化的讲解方式,使得理论推演过程生动化和形象化。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相对枯燥、复杂的理论推导过程的记忆,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其对基础经济理论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基础数理理论的分析和训练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文字描述、图表直观表达和数学模型刻画是描述和解释经济学理论的三种典型表述方式。在经济学早期研究中主要以文字描述为主,图表表达为辅,数学模型方法则较为少见。而目前,国内外主流经济学学者都已广泛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现已成为一种主流研究方法。然而,由于目前学生中大多数人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对教材中存在的大量图表、公式、数学证明等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授课教师忽视了将基础数学知识与具体经济理论分析的结合,随着基础理论教学的深入,学生将会对基础理论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加之,目前各个教学单位基本将《西方经济学》列为经管类基础专业课程,授课群体规模一般都较大,而且授课时间也非常有限,这无疑进一步地增加了授课教师的教学难度和降低了授课质量。面对以上问题,提出三点建议:①注重和强化数学基础理论的讲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面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较差,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理论含义的实现,作为任课教师有必要将基础数学理论的含义讲深和讲透,并能指导和帮助学生将基础数学理论与经济理论分析实现平稳、有效的嫁接。②强化课后练习和计算机实验教学。在完成学习和基本掌握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必须强调学生能有足够的配套练习,以发现理论学习的空白和难点,并通过练习巩固和强化理论学习的成果,为后续理论学习奠定不可或缺的前期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深度和激发其对理论学习的兴趣。③严格保证理论学习和课后练习的时间安排。有必要提出的是,西方经济学教学和习题指导时间安排一定要充分,否则,教师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将相关数理推导过程彻底诠释,学生也不能通过足够的课后训练掌握课堂知识,就更谈不上实现各章节知识点的融汇贯通了。
三、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应用能力
凯恩斯指出: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萨缪尔森也强调:在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中,你永远都无法回避无情的经济学真理。经济学真正的精髓不在于结论,而在于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思维过程。为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应旗帜鲜明地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应用能力,并应遵循以下几项要点。
1.突出应用性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当中,任课教师不仅要理清学生应该达到的理论知识目标及其检测方式,而且还应该要清晰确立和量化分析经济问题的应用能力指标;以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注重和引入案例教学。在充分准备经济学素材的同时,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是成功实践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通过对能反映经济学原理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并适应时代要求的案例层层分析和推演,不仅能将基础理论知识巩固与提高;同时,亦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注重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经济问题调研、案例讨论、案例评价或辩论及研究报告撰写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真正具备综合性的实际经济研究和应用能力。
4.对于任课教师自身而言,在具备全面、准确地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力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组织、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的综合教学能力。这无疑将对任课教师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动力,迫使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兼具的经管类专业的基础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针对目前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实际困难,本文认为,应将经济理论与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注重基础数理理论的分析和训练以及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三项教学重点作为改善传统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和努力方向,从而顺利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来具有较高整体素质和较强社会竞争能力的优秀学生,使之成为经济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郑云.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姚寿福,刘泽仁,袁春梅.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学研究,2010,(2).
[3]詹锦华.关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简介:王晓晖,湖北武汉人,广东财经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博士,讲师。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77-02
《西方经济学》作为旨在研究西方国家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面向财经类高校全校学生并为其各专业基本理论奠定学习基础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各专业教学中位居重要地位。客观上,该课程授课对象基本为新近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其学科知识体系处于初步建立和有待完善的阶段;而且,学生对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接触和认识还十分有限和模糊,以上现实勾勒了教学对象的基本特点和实际条件。然而,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性和数理化的基本特征,这一基本学科性质,无疑进一步提升和加重了任课教师的教学难度。在此基础条件和现实情况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也成为了任课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总结《西方经济学》相关教学理论研究和课程实践的基础之上,依据经济理论与经济问题相结合、注重数理理论的分析和训练以及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应用能力这一逻辑主线,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的探索思路和具体方法。
一、经济理论与经济问题相结合
目前,传统经济学教学模式《西方经济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授的主要内容围绕课本上的知识点展开,即所谓的“黑板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往往只是向学生灌输了一些理论知识,而严重与现实经济相脱离,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我分析潜能的开发,在经济学不仅需要具有大量数理论证而且还需要系统知识和一定经济实践经验的前提条件下,最终形成了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学得累,教师教的苦”的双败局面。对此,《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进应以具体经济问题与基础理论教学相结合为首要任务和突破口,具体包括:①理论教学知识点与具体经济问题特别是热点经济问题相结合。教学中,通过具体经济问题或案例引出学科知识点,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使得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展开教学知识点的讲授。这样,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能强化知识点的记忆。②注重现实经济问题发展与理论验证的平行推进。在经济理论和与之匹配的经济问题提出后,应采用现实经济问题实际发展与理论推演和论证相结合的平行式、互动化的讲解方式,使得理论推演过程生动化和形象化。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相对枯燥、复杂的理论推导过程的记忆,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其对基础经济理论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基础数理理论的分析和训练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文字描述、图表直观表达和数学模型刻画是描述和解释经济学理论的三种典型表述方式。在经济学早期研究中主要以文字描述为主,图表表达为辅,数学模型方法则较为少见。而目前,国内外主流经济学学者都已广泛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现已成为一种主流研究方法。然而,由于目前学生中大多数人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对教材中存在的大量图表、公式、数学证明等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授课教师忽视了将基础数学知识与具体经济理论分析的结合,随着基础理论教学的深入,学生将会对基础理论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加之,目前各个教学单位基本将《西方经济学》列为经管类基础专业课程,授课群体规模一般都较大,而且授课时间也非常有限,这无疑进一步地增加了授课教师的教学难度和降低了授课质量。面对以上问题,提出三点建议:①注重和强化数学基础理论的讲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面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较差,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理论含义的实现,作为任课教师有必要将基础数学理论的含义讲深和讲透,并能指导和帮助学生将基础数学理论与经济理论分析实现平稳、有效的嫁接。②强化课后练习和计算机实验教学。在完成学习和基本掌握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必须强调学生能有足够的配套练习,以发现理论学习的空白和难点,并通过练习巩固和强化理论学习的成果,为后续理论学习奠定不可或缺的前期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深度和激发其对理论学习的兴趣。③严格保证理论学习和课后练习的时间安排。有必要提出的是,西方经济学教学和习题指导时间安排一定要充分,否则,教师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将相关数理推导过程彻底诠释,学生也不能通过足够的课后训练掌握课堂知识,就更谈不上实现各章节知识点的融汇贯通了。
三、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应用能力
凯恩斯指出: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萨缪尔森也强调:在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中,你永远都无法回避无情的经济学真理。经济学真正的精髓不在于结论,而在于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思维过程。为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应旗帜鲜明地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应用能力,并应遵循以下几项要点。
1.突出应用性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当中,任课教师不仅要理清学生应该达到的理论知识目标及其检测方式,而且还应该要清晰确立和量化分析经济问题的应用能力指标;以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注重和引入案例教学。在充分准备经济学素材的同时,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是成功实践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通过对能反映经济学原理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并适应时代要求的案例层层分析和推演,不仅能将基础理论知识巩固与提高;同时,亦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注重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经济问题调研、案例讨论、案例评价或辩论及研究报告撰写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真正具备综合性的实际经济研究和应用能力。
4.对于任课教师自身而言,在具备全面、准确地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力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组织、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的综合教学能力。这无疑将对任课教师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动力,迫使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兼具的经管类专业的基础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针对目前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实际困难,本文认为,应将经济理论与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注重基础数理理论的分析和训练以及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三项教学重点作为改善传统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和努力方向,从而顺利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来具有较高整体素质和较强社会竞争能力的优秀学生,使之成为经济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郑云.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姚寿福,刘泽仁,袁春梅.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学研究,2010,(2).
[3]詹锦华.关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简介:王晓晖,湖北武汉人,广东财经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博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