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08-2019年间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及其经济社会影响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iiiuu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余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折和阶段性新特征,特别是社会阶层结构的持续深刻变化,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08—2019年的数据,选择就业和工作方式、劳动生产率、中等收入群体成长等几个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分析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对这些方面的深刻影响,以期更清晰地理解我国社会未来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其他文献
期刊
1935年创设于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简称"西电")是西北地区首家电影公司,对于开拓中国电影制片格局意义重大。作为国民政府三大官营制片机构之一,"西电"提供了"地方官营"制片机构的实践经验。"西电"人才招募困难且流失严重,先后经历了三次人员的全面组合。从公共交往与文化迁移的角度对"西电"各阶段影人群体的聚合与流散予以详探,不失为还原"西电"史实,探寻1930年代中国电影人从"中心"走向"边陲"历史因由的一种新的视角。
中国与西方之间在纺织和农业技术上的互补,是丝绸之路形成并延绵数千年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说,这种互补关系是由欧亚大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引起的。中国文明核心区位于东亚季风区,雨热同期,是桑蚕、黍、粟和水稻的起源地,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丝纺和农业体系;旧大陆其他文明起源中心气候干旱或雨热不同期,是小麦、大麦、绵羊、山羊、马等农作物和家畜的故乡,以亚麻、羊毛和棉花为主要纺织纤维。地域分异和由此引起的中西方纺织体系与农业体系的差异,为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互补提供了地理基础。然而,以丝绸为媒介的跨文化交流不是短期内
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要求,应对全球文化治理体系变革,江苏在把文化强省建设推向新高度时,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系统的政策支持来拓展文化发展的新空间,营造文化创新的社会生态,打造鲜明的文化标识,构建全要素支撑的文化产业价值链,将发展的综合优势转变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实际成效。要正视文化创造创新的新挑战,加快转变区域文化治理方式,优化文化治理结构,掌控好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治理主导权,全面提升现代文化治理能力,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提供实践引领。
期刊
期刊
在对布鲁纳与杜威的教胄理论的立场进行考察之前,简要地概括一下他们之同的一些主要分歧点,也许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认为.知识的领域是独立存在的,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由每门学科中最有见解的人构成一个连贯的模式的。与杜威不同,布鲁纳非常信赖学者们在提供模式上的仪威,这些模式构成了儿童要得到的知识。杜戚认为,独立的知识领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除了知识获得的过程以外,没有什么知识可言。
新冠肺炎大规模侵袭所引发的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对中国之治的一次全方位大考,在更深层次上呼唤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出场。真正的哲学总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应以高度的理性自觉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出场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根据,全面揭示我国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基本方向与必然趋势,全面把握顶层设计,自觉补短、补软、补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将超越“走一步看一步”的经验主义辩护逻辑,也不囿于具体科学的阐释,更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政治哲学逻辑来剪裁中国现实,而要科学分析当代中国
新冠疫情将会动摇过去几十年中建立起来的产品内分工体系的基础。未来各国只有不再继续沿用降低交易成本这样一个纯经济概念来支持疫情后的产品内分工,社会成本才可能是产业配置的最终决定标准。过去由西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VC),将会在未来发生猛烈的规模缩减、范围缩小、地理变更和形式变化,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将中国产业链完全撇开或替代。疫情后中国还要坚决维护以嵌入GVC形式的经济全球化,但是原来的嵌入战略需要调整。中国参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方式,可能要由过去的出口导向的全球化战略转向利用内需的经济
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强调主体能动性与强调社会历史结构客观性之争。从有效地改变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根本目标看,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基于价值理想的社会批判与基于科学考察的社会建构的双重功能,从而认识到马克思兼具哲学家与社会科学家之双重身份,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更为全面的合理阐释,而且更重要的是对马克思的社会科学家身份的再认识,以及对马克思建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再认识,对于当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来说,具有一种重大的战略性的典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