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需认真探讨的问题.随着创新教育的提出,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除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学习态度等教育外,还可以根据数学学科以及学生年龄特点,从下面五方面进行德育教育:
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征服自然的能力和保护自然的能力的同步发展.在数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点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可从人口、环境、生态、能源资源等方面编写各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获得同人类发展相适应的正确的教育理论观点.
1.人口资源教育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目前还处于人口增长期.如果我国人口增长率控制在1%左右,年纯增加1300万人,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教师可从我国的人口资源状况来编写习题,让学生从中正确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对全面开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2.生态环境教育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任何一个角落污染都危害到整个地球以及我们的后代.许多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数据,警醒我们要保护环境,如公元前2000年左右,地球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0亿公顷,占陆地面积2/3;20世纪80年代,森林面积2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0%;2006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18.21%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27%).这样,利用森林覆盖率编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题,既可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可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感知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美感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逻辑和解题技巧上都表现出简洁的美.它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思考,由探索而生趣,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寻求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对数学美感的追求,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创造的动力来源之一,数学美的方法是数学创造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追求数学美中,也渗透了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使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上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体验数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数学由于具有极强的严密性,因而教人诚实和正直.正如M
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征服自然的能力和保护自然的能力的同步发展.在数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点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可从人口、环境、生态、能源资源等方面编写各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获得同人类发展相适应的正确的教育理论观点.
1.人口资源教育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目前还处于人口增长期.如果我国人口增长率控制在1%左右,年纯增加1300万人,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教师可从我国的人口资源状况来编写习题,让学生从中正确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对全面开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2.生态环境教育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任何一个角落污染都危害到整个地球以及我们的后代.许多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数据,警醒我们要保护环境,如公元前2000年左右,地球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0亿公顷,占陆地面积2/3;20世纪80年代,森林面积2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0%;2006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18.21%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27%).这样,利用森林覆盖率编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题,既可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可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感知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美感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逻辑和解题技巧上都表现出简洁的美.它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思考,由探索而生趣,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寻求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对数学美感的追求,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创造的动力来源之一,数学美的方法是数学创造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追求数学美中,也渗透了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使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上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体验数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数学由于具有极强的严密性,因而教人诚实和正直.正如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