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大学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机构之一,如何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是重要的社会课题之一。现今的大学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指向开展着诸多改革。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人人都讲创新,但又很难创新。创新是基于对现有的事物有一个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找出现有事物中的不足,改善其不足。不足的大小以及改善的大小说明了创新的程度。因此,创新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于上诉逻辑,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要首先培养大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如何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该结合着实际的课程进行对学生的训练,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的工程技术。它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利用电子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本课程讲授诸多系统的分析方法、建模方法、评价方法、优化方法。因此,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课题的讨论在与系统工程的课程结合实施,较为合理。
本文以系统工程为例,提出大学课堂中的课题讨论的开展方法,以达到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讨论方法的探讨
课题讨论由“题目的选定”→“题目的分析”→“关键原因的找出”→“对策的建立”的4个步骤进行。进行课题讨论之前,还要有一个前期准备工作。因此,本文将从前期准备工作、题目的选定、题目的分析、关键原因的找出、对策的建立的5个方面进行课题开展的方法的介绍。
① 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将学生分成组,每组3-5人,不宜太多。每组通过自行讨论,选出组长1人,发表者1人,书记1人。组长的职责是掌握整个课题的运行情况、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发表者的职责是对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发表。发表有诸多技巧,如何在给定的时间内进行发表,应该发表什么样的内容也由组内讨论决定。书记的职责是对组内讨论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记录。
② 题目的选定
一般大学课堂中,教师会事先给定题目让学生解决。笔者认为,寻找题目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发现题目即是发现问题。问题,是预想得到的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围绕着这个定义,去寻找问题,并考虑什么是预想得到的水平、什么是实际水平,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问题。问题的选定,在课题的开展中十分重要,如果问题选得不好,组内讨论将变得乏味。因此,建议教师要到每一个组去听取每个组的问题的选定过程,并进行评定。
③ 题目的分析
通过大学阶段诸多课程的学习,已经学到了很多问题的分析方法。但是,每一个分析方法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结合着自己的问题选定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是这部分的重点训练内容。将这个重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去寻找合适的问题的分析方法。问题的分析也是一种寻找问题原因的过程。
④ 关键原因的找出
通过问题的分析,会找出诸多问题的原因。如果将这些原因进行分类总结,是这个阶段的关键。分类总结,是为了找出关键原因。原因的整理方法有日本质量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提出的“鱼骨图”法。鱼骨图法,是从问题的5个方面进行原因探索的一种方法。5个方面分别指人、机器设备、原料、方法、环境。
⑤ 对策的建立
对策建立的思想,是如何除去关键原因的方法。问题的存在是因为关键原因的存在,除去关键原因或者消除关键原因的影响,就可以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基于自己找出的关键原因,通过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去除关键原因的思想进行对策的建立。
基于上述步骤开展的课题讨论,教师也要积极参加讨论中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内走到每一个组中去,询问组内的课题进展情况,对一些不准确的问题给予指导。
三、总结
课题讨论,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提出了课题讨论的步骤及方法。进行课题讨论的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文提供的方法进行课题讨论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中国知网,2012-03-01
大学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机构之一,如何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是重要的社会课题之一。现今的大学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指向开展着诸多改革。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人人都讲创新,但又很难创新。创新是基于对现有的事物有一个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找出现有事物中的不足,改善其不足。不足的大小以及改善的大小说明了创新的程度。因此,创新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于上诉逻辑,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要首先培养大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如何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该结合着实际的课程进行对学生的训练,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的工程技术。它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利用电子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本课程讲授诸多系统的分析方法、建模方法、评价方法、优化方法。因此,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课题的讨论在与系统工程的课程结合实施,较为合理。
本文以系统工程为例,提出大学课堂中的课题讨论的开展方法,以达到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讨论方法的探讨
课题讨论由“题目的选定”→“题目的分析”→“关键原因的找出”→“对策的建立”的4个步骤进行。进行课题讨论之前,还要有一个前期准备工作。因此,本文将从前期准备工作、题目的选定、题目的分析、关键原因的找出、对策的建立的5个方面进行课题开展的方法的介绍。
① 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将学生分成组,每组3-5人,不宜太多。每组通过自行讨论,选出组长1人,发表者1人,书记1人。组长的职责是掌握整个课题的运行情况、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发表者的职责是对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发表。发表有诸多技巧,如何在给定的时间内进行发表,应该发表什么样的内容也由组内讨论决定。书记的职责是对组内讨论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记录。
② 题目的选定
一般大学课堂中,教师会事先给定题目让学生解决。笔者认为,寻找题目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发现题目即是发现问题。问题,是预想得到的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围绕着这个定义,去寻找问题,并考虑什么是预想得到的水平、什么是实际水平,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问题。问题的选定,在课题的开展中十分重要,如果问题选得不好,组内讨论将变得乏味。因此,建议教师要到每一个组去听取每个组的问题的选定过程,并进行评定。
③ 题目的分析
通过大学阶段诸多课程的学习,已经学到了很多问题的分析方法。但是,每一个分析方法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结合着自己的问题选定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是这部分的重点训练内容。将这个重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去寻找合适的问题的分析方法。问题的分析也是一种寻找问题原因的过程。
④ 关键原因的找出
通过问题的分析,会找出诸多问题的原因。如果将这些原因进行分类总结,是这个阶段的关键。分类总结,是为了找出关键原因。原因的整理方法有日本质量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提出的“鱼骨图”法。鱼骨图法,是从问题的5个方面进行原因探索的一种方法。5个方面分别指人、机器设备、原料、方法、环境。
⑤ 对策的建立
对策建立的思想,是如何除去关键原因的方法。问题的存在是因为关键原因的存在,除去关键原因或者消除关键原因的影响,就可以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基于自己找出的关键原因,通过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去除关键原因的思想进行对策的建立。
基于上述步骤开展的课题讨论,教师也要积极参加讨论中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内走到每一个组中去,询问组内的课题进展情况,对一些不准确的问题给予指导。
三、总结
课题讨论,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提出了课题讨论的步骤及方法。进行课题讨论的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文提供的方法进行课题讨论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中国知网,20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