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复看了魏碑拓片,最终因为没有凑足500元钱而依依不舍地离去
1973年10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周恩来觉得自己的身体还不错,于是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一行前往河南洛阳。这是周恩来的最后一次外出视察。
14日上午11时30分,专列准时开进洛阳车站。一进车站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欢迎队伍。自从周恩来在1972年查出癌症后,身体日渐消瘦,特别容易疲倦。但周恩来向来有很强的自制力,只要在公开场合,他总是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次尽管他十分疲劳,但下车向欢迎的群众挥手致意时依然笑容满面,和站在欢迎队伍前列的省、市委负责同志握手时也和以前一样,目光直视对方,手掌有力一握,让人感受他由衷的热诚和真挚。
周恩来陪同贵宾来到洛阳友谊宾馆,他按照礼节将贵宾送到房间休息后,回自己的房间时,路过一个长廊,见两旁花池里一片枯黄,就问:“这是什么花?”
身边一个同志答道:“是牡丹花。”
“牡丹花,几月开?”
“四月底五月初开。”
“我来的不是时候啊,明年五一我来看牡丹。”此时的周恩来心中有着无数的明年,他哪里知道无情的病魔正在一天一天走进他身体深处。
下午,杜修贤带着照相机,跟随周恩来驱车前往著名的雕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游览参观。
龙门在洛阳市南10多公里的伊水之滨。青山对峙,伊水北流,远望如阙,故称“伊阙”。东西两山自北魏迄于唐宋,开凿了大小窟龛2000多个,精雕细凿的佛像有10万多尊,镌刻造像题记和碑铭3600余幅。自古就是游人荟萃的胜地。
周恩来和宾客在龙门下车后,可能是阳光太刺眼,他用手在眼眉上搭了个“凉棚”,环视四周风光,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河水,一边依山是密密麻麻的石窟。的确,这是一处少见的精美古迹。周恩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这样的闲情逸致在一国总理日程中实在太少太少。往往这个时候,周恩来总是表现出流连山水的神情。
他陪同外宾顺着伊水岸旁的大路向南走去,看着碧波粼粼的河水自言自语地说:“伊水,这是伊水啊!”
当周恩来漫步来到禹王池旁,看到泉水涌起的涟漪在阳光下闪闪泛光,就问:“这水很好吧?”
“这泉水四季恒温,常年都是摄氏20度。”工作人员回答道。
周恩来好奇地弯腰蹲下身子,把手伸到水里划了划,点了点头,“是,温温的。”
周恩来和贵宾走进宾阳中洞。这个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宣武帝元恪为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营造的早期洞窟之一。本尊雕像是释迦牟尼,窟顶刻着华丽的莲花宝盖,挺健飘逸的伎乐飞天迎风翱翔,是北魏的代表作。当讲解员讲到洞口两壁有名的“帝后礼佛图”浮雕,在1934年被帝国主义分子普爱伦贿赂国民党政府,勾结奸商盗凿走的时候,周恩来脸上浮现了气愤神情,嘴里不断地说:“可耻!可耻!”
看了宾阳洞,来到禹王台。这里正在出售龙门碑刻拓片,周恩来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当他知道这是魏碑拓片,就拿起一套散发着墨香的拓片反复地看,有些爱不释手。他问:“多少钱一套?”
“500元。”负责销售的服务员回答。
周恩来扭头问身旁的秘书带了多少钱?秘书面露难色,轻声说带的不多。周恩来又问了几个同志,都说带的不够。大家凑了一下,也没有凑够。于是秘书向周恩来建议:“是否到北京汇钱来,请他们寄一份……”
周恩来赶紧摆手制止秘书再往下说:“不行,那样做,他们就不收钱了。”
周恩来的举动让旁边的市委领导看见了,他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心想总理喜欢石窟的拓片,这可是洛阳的骄傲,偌大的一个古都给总理送一套拓片都送不起?也太寒碜了吧。于是他向周恩来提出:我们送一套!
周恩来马上警觉地望着这位领导,口气非常严肃地说:“你这个同志,怎么这样讲!国家的财产怎么能送人!”
市委领导不好再提“送”了,因为这是周恩来最忌讳的事情,也是他铁的纪律,更是他的原则。
周恩来反复看了拓片,最终还是因为没有凑足500元而依依不舍地离去。
大家心里酸酸的,却无能为力。身边的人都知道,周恩来绝不可能接受地方的礼品,即使出访在国外,外国元首送给他的礼品,回国后他也要统统上交外交部礼宾司,自己决不留一样在身边。不仅自己不留,身边工作人员接受的礼品也一律上交。跟他出访除了外表风光外,“实惠”的内容一样没有。清白和紧张,就是那个时候工作人员最独特的感受。
不顾大家的劝阻,执意要找到从手指缝掉下去的小小药片
石窟山壁下有一个潜溪寺,紧邻它的石壁有一块清代草书碑。周恩来在石碑前问河南省外办的一位同志:“你知道这是什么人写的吗?”
“不知道……我不懂这方面的东西。”这位同志脸有些微红,感到不好意思。
周恩来说:“这是清代一位进士写的。”
看罢潜溪寺,来到万佛洞。周恩来在万佛洞又流利地背诵出了骆宾王的《讨武曌檄》。这使大家惊讶不已,心里十分敬佩。
接着,周恩来陪同贵宾又连续看了莲花洞、古阳洞、药方洞。走累了,大家便在奉先寺下边稍事休息。
休息时,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高兴地向周恩来讲起他小时候的幻想,说他小时候就喜欢考古,爱好研究,曾经想从加拿大地下挖个洞到中国来。大家不由得被这个外国总理童年天真的幻想逗得哈哈大笑。周恩来也一阵大笑,但他毕竟是出色的外交家,话锋一转:“这说明你很早就想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的历史,和中国友好往来。今天你的梦想实现了。”
大家一阵谈笑后,就信步走上奉先寺的石阶。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美的重要石窟。中间的卢舍那佛高达17米多,一个耳朵就将近二米高。卢舍那佛的宁静庄严,弟子的虔诚持重,菩萨的端严矜持,天王力士的刚劲暴烈都刻画得栩栩如生。面对历史巨匠的精美作品,作为今天的人们心情并不轻松,因为“文革”中这些文物再次遭到“破四旧”的洗劫,许多石像被打砸得面目全非,残缺不全。外宾们一边参观一边惋惜,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佛像是近期破坏的,还以为是毁于战火。 对于佛像的遭遇,周恩来心知肚明,从进入展厅,脸上就没有了微笑,神情越来越凝重,他默默站立在这些宏伟的也是支离破碎的石像前。他对文物所的同志说,古人留下不仅是文物,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精心保护啊!不然对不起先人,也对不起后人啊!
由龙门石窟回到宾馆,已是下午4点多钟。一到宾馆,一直跟在周恩来身后的保健大夫张佐良赶紧递给周恩来一片药,请他服下。因为在这些人中间他是知道周恩来病情的人,对于周恩来身体情况他也是最担心的,时刻记着周恩来服药的时间。
周恩来接过药片,没等送到嘴边,药片突然从手指缝往地下掉,不知滚到哪里去了。
保健大夫要再拿一片,可周恩来不让。他和大家一起在地毯和沙发下找,小小药片好像和大家捉迷藏,几个人一起找,就是找不到。
张佐良拿着药瓶劝周恩来说:“别找了,还是再换一片吧。”
周恩来不肯:“不,再找找,这药是进口的,太贵了。要注意节约啊!”大家只好又找起来。突然,周恩来指着北边的沙发,高兴地说:“在这里,在沙发底下。”
服务员移开沙发,把药片拣了起来,周恩来伸手接了过去,用手帕把药擦了擦就放在口中服了下去。
周恩来服罢药进里面卧室休息,坐在床边吩咐说:“6点半走,提前叫我。”说完拉起被子正要躺下,看看自己的脚上还穿着皮鞋,又看看干净的床铺,犹豫了一下。服务员马上明白了周恩来的心思——因为时间短,穿鞋费时间,他不想脱鞋子了。机灵的服务员拿来条浴巾,垫在放脚的地方。周恩来看了觉得不行,服务员忙说:“总理,放上去吧,脏了洗洗就行了。”周恩来这才小心地躺下盖上被子。他拖着病体,走了那么多路,实在太疲惫了。
时针走得太快了,眨眼就到6点钟了。
周恩来嘱咐提前叫他。但是,大家总想让他多睡一会儿,就一眨不眨地盯着钟表的指针,静静地一秒一秒地读,当大家在外间数到6点25分时,只听见里屋一声“哎呀”。秘书进去一看,周恩来已经坐了起来,正在看手表:“就剩5分钟了!让你们提前叫我,为什么不叫呢?我是来陪外宾的,外事活动我们要带头遵守纪律。以后可不要这样了。”
大家谁也不申辩理由,觉得让周恩来多睡了一会,挨点批评也值得。
周恩来和外宾就要走了,和来时一样,他和地方负责人一一握手告别,表示谢意。大家说:“欢迎总理再来洛阳!”
周恩来一高兴,提高嗓门回答:“明年五一我来看洛阳牡丹!”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年五一,牡丹花期将至,周恩来却病情加重,即将住院。为中国革命奋斗奔波了一生的周恩来,他把最后的足迹留在了牡丹的故乡,“我明年来洛阳看牡丹”的承诺,也成为了永远无法兑现的遗憾。
1973年10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周恩来觉得自己的身体还不错,于是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一行前往河南洛阳。这是周恩来的最后一次外出视察。
14日上午11时30分,专列准时开进洛阳车站。一进车站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欢迎队伍。自从周恩来在1972年查出癌症后,身体日渐消瘦,特别容易疲倦。但周恩来向来有很强的自制力,只要在公开场合,他总是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次尽管他十分疲劳,但下车向欢迎的群众挥手致意时依然笑容满面,和站在欢迎队伍前列的省、市委负责同志握手时也和以前一样,目光直视对方,手掌有力一握,让人感受他由衷的热诚和真挚。
周恩来陪同贵宾来到洛阳友谊宾馆,他按照礼节将贵宾送到房间休息后,回自己的房间时,路过一个长廊,见两旁花池里一片枯黄,就问:“这是什么花?”
身边一个同志答道:“是牡丹花。”
“牡丹花,几月开?”
“四月底五月初开。”
“我来的不是时候啊,明年五一我来看牡丹。”此时的周恩来心中有着无数的明年,他哪里知道无情的病魔正在一天一天走进他身体深处。
下午,杜修贤带着照相机,跟随周恩来驱车前往著名的雕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游览参观。
龙门在洛阳市南10多公里的伊水之滨。青山对峙,伊水北流,远望如阙,故称“伊阙”。东西两山自北魏迄于唐宋,开凿了大小窟龛2000多个,精雕细凿的佛像有10万多尊,镌刻造像题记和碑铭3600余幅。自古就是游人荟萃的胜地。
周恩来和宾客在龙门下车后,可能是阳光太刺眼,他用手在眼眉上搭了个“凉棚”,环视四周风光,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河水,一边依山是密密麻麻的石窟。的确,这是一处少见的精美古迹。周恩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这样的闲情逸致在一国总理日程中实在太少太少。往往这个时候,周恩来总是表现出流连山水的神情。
他陪同外宾顺着伊水岸旁的大路向南走去,看着碧波粼粼的河水自言自语地说:“伊水,这是伊水啊!”
当周恩来漫步来到禹王池旁,看到泉水涌起的涟漪在阳光下闪闪泛光,就问:“这水很好吧?”
“这泉水四季恒温,常年都是摄氏20度。”工作人员回答道。
周恩来好奇地弯腰蹲下身子,把手伸到水里划了划,点了点头,“是,温温的。”
周恩来和贵宾走进宾阳中洞。这个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宣武帝元恪为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营造的早期洞窟之一。本尊雕像是释迦牟尼,窟顶刻着华丽的莲花宝盖,挺健飘逸的伎乐飞天迎风翱翔,是北魏的代表作。当讲解员讲到洞口两壁有名的“帝后礼佛图”浮雕,在1934年被帝国主义分子普爱伦贿赂国民党政府,勾结奸商盗凿走的时候,周恩来脸上浮现了气愤神情,嘴里不断地说:“可耻!可耻!”
看了宾阳洞,来到禹王台。这里正在出售龙门碑刻拓片,周恩来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当他知道这是魏碑拓片,就拿起一套散发着墨香的拓片反复地看,有些爱不释手。他问:“多少钱一套?”
“500元。”负责销售的服务员回答。
周恩来扭头问身旁的秘书带了多少钱?秘书面露难色,轻声说带的不多。周恩来又问了几个同志,都说带的不够。大家凑了一下,也没有凑够。于是秘书向周恩来建议:“是否到北京汇钱来,请他们寄一份……”
周恩来赶紧摆手制止秘书再往下说:“不行,那样做,他们就不收钱了。”
周恩来的举动让旁边的市委领导看见了,他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心想总理喜欢石窟的拓片,这可是洛阳的骄傲,偌大的一个古都给总理送一套拓片都送不起?也太寒碜了吧。于是他向周恩来提出:我们送一套!
周恩来马上警觉地望着这位领导,口气非常严肃地说:“你这个同志,怎么这样讲!国家的财产怎么能送人!”
市委领导不好再提“送”了,因为这是周恩来最忌讳的事情,也是他铁的纪律,更是他的原则。
周恩来反复看了拓片,最终还是因为没有凑足500元而依依不舍地离去。
大家心里酸酸的,却无能为力。身边的人都知道,周恩来绝不可能接受地方的礼品,即使出访在国外,外国元首送给他的礼品,回国后他也要统统上交外交部礼宾司,自己决不留一样在身边。不仅自己不留,身边工作人员接受的礼品也一律上交。跟他出访除了外表风光外,“实惠”的内容一样没有。清白和紧张,就是那个时候工作人员最独特的感受。
不顾大家的劝阻,执意要找到从手指缝掉下去的小小药片
石窟山壁下有一个潜溪寺,紧邻它的石壁有一块清代草书碑。周恩来在石碑前问河南省外办的一位同志:“你知道这是什么人写的吗?”
“不知道……我不懂这方面的东西。”这位同志脸有些微红,感到不好意思。
周恩来说:“这是清代一位进士写的。”
看罢潜溪寺,来到万佛洞。周恩来在万佛洞又流利地背诵出了骆宾王的《讨武曌檄》。这使大家惊讶不已,心里十分敬佩。
接着,周恩来陪同贵宾又连续看了莲花洞、古阳洞、药方洞。走累了,大家便在奉先寺下边稍事休息。
休息时,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高兴地向周恩来讲起他小时候的幻想,说他小时候就喜欢考古,爱好研究,曾经想从加拿大地下挖个洞到中国来。大家不由得被这个外国总理童年天真的幻想逗得哈哈大笑。周恩来也一阵大笑,但他毕竟是出色的外交家,话锋一转:“这说明你很早就想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的历史,和中国友好往来。今天你的梦想实现了。”
大家一阵谈笑后,就信步走上奉先寺的石阶。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美的重要石窟。中间的卢舍那佛高达17米多,一个耳朵就将近二米高。卢舍那佛的宁静庄严,弟子的虔诚持重,菩萨的端严矜持,天王力士的刚劲暴烈都刻画得栩栩如生。面对历史巨匠的精美作品,作为今天的人们心情并不轻松,因为“文革”中这些文物再次遭到“破四旧”的洗劫,许多石像被打砸得面目全非,残缺不全。外宾们一边参观一边惋惜,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佛像是近期破坏的,还以为是毁于战火。 对于佛像的遭遇,周恩来心知肚明,从进入展厅,脸上就没有了微笑,神情越来越凝重,他默默站立在这些宏伟的也是支离破碎的石像前。他对文物所的同志说,古人留下不仅是文物,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精心保护啊!不然对不起先人,也对不起后人啊!
由龙门石窟回到宾馆,已是下午4点多钟。一到宾馆,一直跟在周恩来身后的保健大夫张佐良赶紧递给周恩来一片药,请他服下。因为在这些人中间他是知道周恩来病情的人,对于周恩来身体情况他也是最担心的,时刻记着周恩来服药的时间。
周恩来接过药片,没等送到嘴边,药片突然从手指缝往地下掉,不知滚到哪里去了。
保健大夫要再拿一片,可周恩来不让。他和大家一起在地毯和沙发下找,小小药片好像和大家捉迷藏,几个人一起找,就是找不到。
张佐良拿着药瓶劝周恩来说:“别找了,还是再换一片吧。”
周恩来不肯:“不,再找找,这药是进口的,太贵了。要注意节约啊!”大家只好又找起来。突然,周恩来指着北边的沙发,高兴地说:“在这里,在沙发底下。”
服务员移开沙发,把药片拣了起来,周恩来伸手接了过去,用手帕把药擦了擦就放在口中服了下去。
周恩来服罢药进里面卧室休息,坐在床边吩咐说:“6点半走,提前叫我。”说完拉起被子正要躺下,看看自己的脚上还穿着皮鞋,又看看干净的床铺,犹豫了一下。服务员马上明白了周恩来的心思——因为时间短,穿鞋费时间,他不想脱鞋子了。机灵的服务员拿来条浴巾,垫在放脚的地方。周恩来看了觉得不行,服务员忙说:“总理,放上去吧,脏了洗洗就行了。”周恩来这才小心地躺下盖上被子。他拖着病体,走了那么多路,实在太疲惫了。
时针走得太快了,眨眼就到6点钟了。
周恩来嘱咐提前叫他。但是,大家总想让他多睡一会儿,就一眨不眨地盯着钟表的指针,静静地一秒一秒地读,当大家在外间数到6点25分时,只听见里屋一声“哎呀”。秘书进去一看,周恩来已经坐了起来,正在看手表:“就剩5分钟了!让你们提前叫我,为什么不叫呢?我是来陪外宾的,外事活动我们要带头遵守纪律。以后可不要这样了。”
大家谁也不申辩理由,觉得让周恩来多睡了一会,挨点批评也值得。
周恩来和外宾就要走了,和来时一样,他和地方负责人一一握手告别,表示谢意。大家说:“欢迎总理再来洛阳!”
周恩来一高兴,提高嗓门回答:“明年五一我来看洛阳牡丹!”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年五一,牡丹花期将至,周恩来却病情加重,即将住院。为中国革命奋斗奔波了一生的周恩来,他把最后的足迹留在了牡丹的故乡,“我明年来洛阳看牡丹”的承诺,也成为了永远无法兑现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