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玉山县某小区内,一户居民家因电器使用不当着火。当时,所有的房间都着火了,家里只有一个4岁的孩子。前来救火的人们以为孩子已凶多吉少,但打开门后却发现孩子紧紧地贴在门缝上,因呼吸室外的空气而获救。
这是记者近日在玉山县保育院采访时,听到一个刚入园的小朋友凭借幼儿园逃生演练课学到的知识,救了自己一命的故事。
“幼儿园不仅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还应立足幼儿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玉山县保育院从院内环境创设着手,立足乡土课程与教师培训,在孩子童年播下文明种子。
校园处处是“灵动”的教材
玉山县保育院不大,主体建筑还是1989年建造的。过去,校园环境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虽然美观、大气,但缺乏童趣童真,无法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并缺乏参与互动性,环境装饰成为摆设,实现不了环境熏陶、育人的作用。如何让环境在展示美的同时,能“活”起来呢?
“幼儿的知识面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应从他们熟悉的、本土的文化风情入手。”许仁枝院长介绍。此后,玉山县保育院从教育教学材料器具的使用、园内视觉环境的装饰等入手,充分体现地域风土人情、地方特色,以及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
万柳州公园就在幼儿园旁边,老师便以竹林为纽带,利用竹棍、小石子、麻绳等打造“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风古韵景观;三清山风景区是当地文化名片,老师就用母亲河的鹅卵石巧妙搭建出巨蟒出山、企鹅献桃和女神峰等标志性景观。“玉山是农业县,学校在一楼走廊挂一些逼真的玉米、辣椒等农作物装饰品,用大米、瓜子、花生壳、黄豆等组成栩栩如生的各类造型,同时布置农家小院,展示磨坊、农作物、农具等景观,让幼儿感受农耕文化之乐趣。”许仁枝说起园里的各种精心布置,如数家珍。
幼儿通过探索、感知、发现、体验和操作,对家乡的自然资源、风土文化有基本的了解,让孩子感受到家乡的魅力,让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
用文化滋养童心
“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天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这些季节特征都融入了孩子的作品中。
“在楼梯过道的树枝上中秋节會挂上灯笼、国庆节挂上国旗、端午节挂上粽子、圣诞节挂上圣诞礼物等。”行走在校园中,副院长马燕君说,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环境创设中,不仅及时为幼儿传递新鲜的教育信息,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每逢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玉山县樟村镇每个村都要舞三夜板灯,接福纳祥,樟村板灯作为一项民俗文化活动,在玉山县有很大影响。今年3月玉山县保育院将文化传承人请到了学校来,从板灯如何制作,如何活动等讲给孩子听。
今年年保育院开始探究小社团创设,在各年龄段确定一个小社团,大班组为“樟村板灯”,打造本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打造特色社团。中班组为“百灵鸟合唱团”,提高幼儿的歌唱水平。小班组创设“童心童画”,通过不同层次的涂鸦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发展美术创作能力。“通过一系列培养,在孩子童年播下丰富的种子。” 马燕君补充说。
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
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是:“通过培训,我们了解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拓宽视野,吸收先进经验。
“现在我们院的各种办园理念,都是在培训过程中受到启发,结合实际情况反思所得。”许仁枝坦言,“当下最苦恼的还是教师技能上有待提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保育院每学期设定一个月为“教师成长月”,分批将教师送往发达城市的名园进行观摩、学习、交流。2014年至今,陆续派送教师到南京、杭州、无锡等地学习先进理念;到江山、德兴、铅山等周边地区参观、学习,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创新。
“每一次学习都不是孤立的。”许仁枝要求教师每一次培训都带着问题、主题去学习。2015年下半年,教师们围绕区域活动主题在上海“六一幼儿园”等园学习培训。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白不同年龄段如何创设不同水平区域活动、区域主题墙,创设哪些适合孩子和孩子喜欢的区域,促进孩子多元能力的发展。“2016年下半年,保育院又将教师送往上海荷花池幼儿园跟岗学习,老师们发现在创设区域活动注重幼儿个别化学习的同时,更要培养孩子一种长足的技能。”许仁枝介绍。
这是记者近日在玉山县保育院采访时,听到一个刚入园的小朋友凭借幼儿园逃生演练课学到的知识,救了自己一命的故事。
“幼儿园不仅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还应立足幼儿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玉山县保育院从院内环境创设着手,立足乡土课程与教师培训,在孩子童年播下文明种子。
校园处处是“灵动”的教材
玉山县保育院不大,主体建筑还是1989年建造的。过去,校园环境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虽然美观、大气,但缺乏童趣童真,无法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并缺乏参与互动性,环境装饰成为摆设,实现不了环境熏陶、育人的作用。如何让环境在展示美的同时,能“活”起来呢?
“幼儿的知识面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应从他们熟悉的、本土的文化风情入手。”许仁枝院长介绍。此后,玉山县保育院从教育教学材料器具的使用、园内视觉环境的装饰等入手,充分体现地域风土人情、地方特色,以及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
万柳州公园就在幼儿园旁边,老师便以竹林为纽带,利用竹棍、小石子、麻绳等打造“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风古韵景观;三清山风景区是当地文化名片,老师就用母亲河的鹅卵石巧妙搭建出巨蟒出山、企鹅献桃和女神峰等标志性景观。“玉山是农业县,学校在一楼走廊挂一些逼真的玉米、辣椒等农作物装饰品,用大米、瓜子、花生壳、黄豆等组成栩栩如生的各类造型,同时布置农家小院,展示磨坊、农作物、农具等景观,让幼儿感受农耕文化之乐趣。”许仁枝说起园里的各种精心布置,如数家珍。
幼儿通过探索、感知、发现、体验和操作,对家乡的自然资源、风土文化有基本的了解,让孩子感受到家乡的魅力,让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
用文化滋养童心
“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天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这些季节特征都融入了孩子的作品中。
“在楼梯过道的树枝上中秋节會挂上灯笼、国庆节挂上国旗、端午节挂上粽子、圣诞节挂上圣诞礼物等。”行走在校园中,副院长马燕君说,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环境创设中,不仅及时为幼儿传递新鲜的教育信息,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每逢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玉山县樟村镇每个村都要舞三夜板灯,接福纳祥,樟村板灯作为一项民俗文化活动,在玉山县有很大影响。今年3月玉山县保育院将文化传承人请到了学校来,从板灯如何制作,如何活动等讲给孩子听。
今年年保育院开始探究小社团创设,在各年龄段确定一个小社团,大班组为“樟村板灯”,打造本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打造特色社团。中班组为“百灵鸟合唱团”,提高幼儿的歌唱水平。小班组创设“童心童画”,通过不同层次的涂鸦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发展美术创作能力。“通过一系列培养,在孩子童年播下丰富的种子。” 马燕君补充说。
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
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是:“通过培训,我们了解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拓宽视野,吸收先进经验。
“现在我们院的各种办园理念,都是在培训过程中受到启发,结合实际情况反思所得。”许仁枝坦言,“当下最苦恼的还是教师技能上有待提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保育院每学期设定一个月为“教师成长月”,分批将教师送往发达城市的名园进行观摩、学习、交流。2014年至今,陆续派送教师到南京、杭州、无锡等地学习先进理念;到江山、德兴、铅山等周边地区参观、学习,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创新。
“每一次学习都不是孤立的。”许仁枝要求教师每一次培训都带着问题、主题去学习。2015年下半年,教师们围绕区域活动主题在上海“六一幼儿园”等园学习培训。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白不同年龄段如何创设不同水平区域活动、区域主题墙,创设哪些适合孩子和孩子喜欢的区域,促进孩子多元能力的发展。“2016年下半年,保育院又将教师送往上海荷花池幼儿园跟岗学习,老师们发现在创设区域活动注重幼儿个别化学习的同时,更要培养孩子一种长足的技能。”许仁枝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