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您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吗?相信看了本文,有助于您科学地选购放心食品
以法律形式规定食品必须有保质期,并在产品外包装上打印出来(主要指预包装食品)的国家不多,中国是其中一个。英文中,关于保质期有几种标示方式,其中“Best Before Used”和“Expired Date”比较常用。前一个可以翻译为“在此日之前食用最佳”,后一个是“保质期”。在国外,使用“Best Before Used”的最多。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食品技术规范(强制性),对许多产品都有具体的保质期,如:多少天,或多少月,或几年等。随着与国际接轨,对各类食品的保质期取消了硬性的时间规定:但要求在食品外包装上打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企业根据产品的安全性自定):如果用英文表示,必须为“Expired Date”,不能用“Best Before Used”。
老百姓,包括监管者,很难了解“Expired Date”与“Best Before Used”的区别;觉得保质期是指食品过了保质日期,质量就会出问题,甚至是安全性问题。实际上,保质期的概念在食品技术上具有极大的弹性。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专门买过了保质期的可口可乐,因为价格只有3到5折。听说现在大城市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大多卖到乡村去了。
我在企业做质量经理时,曾经遇到过关于保质期的问题,主要是原料的保质期。一般来讲,原料保质期没有严格法律规定,只有成品有强制性要求;但原料的保质期的确对成品的品质有影响,许多企业会在内部规定保质期,并通过FIFO(先入先出)的方式来控制原料的质量。
一旦企业对原料规定了保质期,很容易让监管者拿到口实。因为,有些企业为保证成品的高质量,会将原料的保质期定得非常紧,如3到6个月,甚至更短。实际上,即使过了保质期,原料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一般的处理的方式是,对过期原料进行一次感官评定,或做一些理化指标检测(过氧化值等),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做特许放行,主要原因还是成本问题。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做到原料采购与生产计划严丝合缝,逾期原料的问题谁都会遇到。
监管者对保质期的理解是从字义上,而非“Best Before Used”。为此,我曾经用“Test Before Used”(使用前需检测),来规避法律字义的歧义,而不用保质期这个法律字眼。前不久,麦当劳犯的错误就是保质期定义的问题。麦当劳希望消费者吃到最热乎、品质也是最佳的产品,特意将保质期定得非常短;但各门店有成本、效益考核,店长会根据自己对品质的理解将保质期适当延长,因为扔了可惜,而且会增加成本。
对此,麦当劳有两个选择:一个方案是适当延长“Best Before Used”,但也难避免卖剩的问题。另一个方案就是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售卖产品,超过一秒立即丢进垃圾箱。
另外,应当借麦当劳过期食品的舆论东风,敦促监管者对所有快餐店进行一次保质期大检查,让消费者明白哪家快餐店有保质期规定,哪家没有规定。
作者简介:马东,大学专业是食品工程,毕业后到大学教食品加工,在政府部门管理过科技项目,在跨国食品企业雀巢、玛氏做过11年质量经理,在认证机构BSI、DNV审核过500家企业,为超过50家著名企业做过内训。
以法律形式规定食品必须有保质期,并在产品外包装上打印出来(主要指预包装食品)的国家不多,中国是其中一个。英文中,关于保质期有几种标示方式,其中“Best Before Used”和“Expired Date”比较常用。前一个可以翻译为“在此日之前食用最佳”,后一个是“保质期”。在国外,使用“Best Before Used”的最多。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食品技术规范(强制性),对许多产品都有具体的保质期,如:多少天,或多少月,或几年等。随着与国际接轨,对各类食品的保质期取消了硬性的时间规定:但要求在食品外包装上打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企业根据产品的安全性自定):如果用英文表示,必须为“Expired Date”,不能用“Best Before Used”。
老百姓,包括监管者,很难了解“Expired Date”与“Best Before Used”的区别;觉得保质期是指食品过了保质日期,质量就会出问题,甚至是安全性问题。实际上,保质期的概念在食品技术上具有极大的弹性。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专门买过了保质期的可口可乐,因为价格只有3到5折。听说现在大城市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大多卖到乡村去了。
我在企业做质量经理时,曾经遇到过关于保质期的问题,主要是原料的保质期。一般来讲,原料保质期没有严格法律规定,只有成品有强制性要求;但原料的保质期的确对成品的品质有影响,许多企业会在内部规定保质期,并通过FIFO(先入先出)的方式来控制原料的质量。
一旦企业对原料规定了保质期,很容易让监管者拿到口实。因为,有些企业为保证成品的高质量,会将原料的保质期定得非常紧,如3到6个月,甚至更短。实际上,即使过了保质期,原料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一般的处理的方式是,对过期原料进行一次感官评定,或做一些理化指标检测(过氧化值等),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做特许放行,主要原因还是成本问题。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做到原料采购与生产计划严丝合缝,逾期原料的问题谁都会遇到。
监管者对保质期的理解是从字义上,而非“Best Before Used”。为此,我曾经用“Test Before Used”(使用前需检测),来规避法律字义的歧义,而不用保质期这个法律字眼。前不久,麦当劳犯的错误就是保质期定义的问题。麦当劳希望消费者吃到最热乎、品质也是最佳的产品,特意将保质期定得非常短;但各门店有成本、效益考核,店长会根据自己对品质的理解将保质期适当延长,因为扔了可惜,而且会增加成本。
对此,麦当劳有两个选择:一个方案是适当延长“Best Before Used”,但也难避免卖剩的问题。另一个方案就是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售卖产品,超过一秒立即丢进垃圾箱。
另外,应当借麦当劳过期食品的舆论东风,敦促监管者对所有快餐店进行一次保质期大检查,让消费者明白哪家快餐店有保质期规定,哪家没有规定。
作者简介:马东,大学专业是食品工程,毕业后到大学教食品加工,在政府部门管理过科技项目,在跨国食品企业雀巢、玛氏做过11年质量经理,在认证机构BSI、DNV审核过500家企业,为超过50家著名企业做过内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