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课堂中学生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实施新课程应改革教学方法,可采用培养提问兴趣,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多说、多做、多想,教给学生提问方法等举措,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学习就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学会问题,才能学好知识.新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对实现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提问兴趣,使其乐于质疑问难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如,笔者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随意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其中含有能被3整除的数),笔者很快判断出这些数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判断无误后,学生新奇地向笔者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创设的良好的发问情境.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有“胆”提问
  学生不敢向教师提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敢提,尤其是对基础差的胆量小的学生,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为他们要承受被教师的指责和惹同学发笑的风险.
  要想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就是要努力让学生有“胆”敢问,这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力基础.因此,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确保学生的心理安全.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创设和谐、自由、安全的空间.努力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感到激励和鼓舞,只有师生之间真正平等,学生才愿意无拘无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把活跃的思维融入学习中,大胆、积极地发言、提问.教师还要给每一名学生表现的机会,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所以,教师的语言要时时传递着使学生自信的观念.教师可以以商量的口吻和学生交流.“你们觉得怎样?同意这个说法吗?我也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想听吗?”鼓励学生的话语不离口.“你的回答真不错;你的想法很有新意;你的问题提得太精彩了……”谁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就要得到表扬.如果谁提的问题,教师需要三思而后答之,这就更好了,因为这个问题有深度;如果谁提的问题,使教师张口结舌,不能回答,这最好,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想得比教师还深,教师今天不能回答,可以留着以后解答.通过这样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勇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做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四、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使其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厭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数学学科本身与其他学科就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顾及整合性.例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课件:出示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的古诗.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哪一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春”字一共出现几次?“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有胆提问、勇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从而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自觉去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参考文献】
  [1]陈玉仪.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33):329-330.
  [2]李永铸.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B版),2014(11):171.
其他文献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就显得非常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学习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周密、更严谨.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问题进行探讨,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中的问题探讨解决策略,用以
【摘要】当前的数学学科教育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具体内容、忽视数学本质等问题,本文尝试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创造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活动空间、注重教师适时合理的指导、构筑学生合作交流的互动平台等教学策略来促进和提高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探究活动;有效性  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目的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全面提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哆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
绩效管理是企业组织在其管理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新管理方法。在不同的企业组织中,绩效管理的方法也显示出多元化的特征。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可评价性,并以合理、有效的绩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