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塔利亚》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823455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日本动漫《黑塔利亚》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启示:1.营造宽松氛围,以轻松幽默代替严肃限制;2.贴近生活,以生、本对话取代师、本对话;3.个性解读,以多元不同对抗统一和谐。
  关键词:黑塔利亚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黑塔利亚》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日本动漫,它从日本的视角,利用拟人化的方式将二战时期各国的关系演绎得生动巧妙,以看似不伦不类的故事剧情和人物关系设定传达了个性化的战争观和国家观。《黑塔利亚》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观众,原因就在于它以轻松诙谐的形式传达严肃枯燥的主题,将国家拟人化,将历史知识形象化,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没有牵强的观念植入,也不含刻意的说教,让人耳目一新,又受益匪浅。
  说到这里,我们其实不难看出,这部动漫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联系。因为它解决了几个阅读教学中的难题:1.激发学生(观众)的兴趣;2.建立学生(观众)与文本(历史)之间的联系;3.做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从一到三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针对这三个难题,我们的阅读教学可以从《黑塔利亚》中得出三点主要启示:
  其一,营造宽松氛围,以轻松幽默代替严肃限制
  《黑塔利亚》是一部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传达历史概念和国家知识的动漫。相比一部一本正经讲历史的纪录片,我想这样的形式或许更能吸引青少年的目光。
  对于我们的阅读教学而言,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让学生处于一个开放的情景中也非常重要。轻松的环境中,自由而自然,学生更有说话的欲望。而一旦有了太多纪律限制,说话便没了底气。中学生很容易将对形式的反感转移到对内容的排斥上,在严肃苦读的环境中思维僵化,灵感冻结。反而是在一些幽默的、喜剧性语境中,能促进头脑风暴。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对话环境,营造直言无忌之风,以不和谐为目标,让灵感和思维天马行空。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前提。若学生从心理上排斥这堂课,排斥这个文本,就无法拉近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就无法催生个性化的解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适当的幽默来化解尴尬气氛,很多问题不一定非要用传统的严肃的方法表现出来。动画片、漫画、音乐、网络用语,教师的一言一行等,都能成为制造轻松,产生幽默的因素。
  其二,贴近生活,以生、本对话取代师、本对话
  在《黑塔利亚》中,我们看不到太多强加于角色的个人情感,只是一个个被还原成真实生活的客观场景与对话。用贴近生活的方式拉近观众与人物(国家)之间的距离,并且让观众自己与人物(国家)对话,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缺少和需要的正是这种东西。正如《黑塔利亚》把宏大历史和国家问题生活化,从而让观众获得真实深切的感受一样,将阅读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搭建“生活”这道桥梁,也是为使学生能亲近文本,解读文本,丰富文本。文学文本作为艺术品,与实际生活是存在一定距离的。但同时,它又是植根于人的世俗经验的。我们只有将文本学习所得引向生活实践,回应文本,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文本的价值。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比如将书面语翻译成流行口语,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比如生动阐释,联系人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对话”离开了生活的基础,将是空洞的、盲从的。无论是对语言内涵的感悟、对文中情感的体验,还是对课文内容的再创造,联系生活才能显出文本的强大魅力,才能使学生乐于阅读,善于分析。
  其三,个性解读,以多元不同对抗统一和谐
  《黑塔利亚》按照世界局势和每个国家的不同特点,设置了不同的人物形象。除了那些为众人所熟知的特征外,还反映了不为人知的特点。这部动漫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复杂的、客观的世界,作者并没有试图向我们传达非对即错、非好即坏的观点。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样应该如此。每一个阅读个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体验对文本做出自己的解读,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每一种解读都是对这个文本的再建和丰富。根据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知识具有模糊性、未完成性和开放性。文本是一个复杂的等待被丰富、被开发的存在,文本解读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每种阅读都有多种表达方式,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都是独特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阅读教学还是要落实在学生个人身上,这是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必须考虑的。
  综上所述,我从日本动漫《黑塔利亚》中得到的对于阅读教学的启示就是:通过轻松幽默的氛围使学生有亲近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贴近生活的提问与讲解,激发学生的生命体验,建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在找到自我与文本之间的契合点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参考文献
  [1]金枫·生活化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实践[D].江苏:苏州大学,20011.
  [2]吴晓芳·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建构策略评价[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需要借助委婉语来进行表达。委婉语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除了必要的礼貌动机之外,其背后还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动机。本文主要从商务英语中委婉语使用的具体场景入手,来分析其文化动机。  关键词:商务英语 信函 委婉语 文化动机  语言是人际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在借助语言载体来进行思想表达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一些禁忌。在日常的禁忌表达中,委婉语的使用是一个比较通用的做
油画中的静物画有多种意义,文艺复兴时期静物只是衬托画面,往往带有浓重的宗教意味。文艺复兴以后的静物画反映着社会生活,只是画家的表现角度不同,卡拉瓦乔是忠实于生活的。威廉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语言现象:“李××处长”简称为“李处”;“张×队长”简称为“张队”;“刘××总经理”简称为“刘总”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称呼语简称。这种语言现象,主要是为了称说方便,使语言精炼,把较长的语言单位压缩成符合现代汉语词语发展规律的双音节词汇,想方设法以最简洁的形式省时省力地传递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这也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贯彻经济原则的一种最常见手段。  然而,
内容摘要:中国菜肴向来以口味著称于世,“味”的产生与发展也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演变。由于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味”的地域、帮系差异。而它的发展也是一个曲折的认识与探索的过程,从单一味到复合味,从味浓到清淡,从只注重口味到倾向合理营养,这都表明“味”的发展必将趋向于多样性统一审美追求。  关键词:味 多样性统一 审美  中国是“烹饪王国”,而味在中国烹饪中处于显著地位,中国有烹饪“以味为本”之
情感是任何一种绘画语言的精神,如果一幅画中没有了情感,其也就失去了意义。一幅好的美术作品除了视觉形象、色彩之外还必须与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本文从绘画创作与生活、绘画
桃木工艺品因其材料和桃文化的特殊性成为微型雕刻的佳选。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桃木工艺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通过桃木工艺品图案与中国吉祥图案的完美结合来体现地
莱顿在《艺术人类学》中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艺术的本质,并且仅限于用原始艺术揭示艺术原理。原始艺术这一特殊阶段仍然包含在一般艺术中,所以通过莱顿这本书的成果来研究一般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但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的训练都需要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长期、系统地去抓。而教育是根本,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在学校中施行创新教育已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为此我国教育界也面临着创新的改变。创新教育在新世纪的呼唤中正向我们走来。  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  
内容摘要:孝道从狭义上说是一个人对父母的孝顺和供养。从广义上讲是一个人对家庭社会的公德和责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的多元化体系。本文就谈谈构建孝道文化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关健词:孝道 修身 齐家 责任  如今,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家长老师关注的似乎都只有孩子的学习成绩,似乎只有学习成绩才能决定孩子的前途和人生,可是作为教育工作
内容摘要: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时代主题,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应试教育下的数学教育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为此,研究探讨新的数学教育理论,已适用“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一轮变革,就成为我们共同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 创新思维  创造性人才的创造活动是在相应的创造性思维的支配下,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活动。创新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