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话语理解方面,语境的识别是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本文从语境中的背景框架,逻辑框架和心理框架三方面来探讨语境的意义及其动态特征,以提高学生的话语理解能力。
关键词:话语理解 背景框架 逻辑框架 心理框架
一、 语境中的三个分层框架
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交际活动的媒介,是思维和心理活动的反映。思维和心理活动通过语言媒介而行使交际功能。话语终极输出的本质就是语义的具体表达。语义正确表达离不开三个语境框架:背景框架、逻辑框架、交际者的心理框架。这三个框架是语境对词、句、篇的综合作用产生了实际交际中的语义。
(1) 背景框架(The background frame)。 背景框架是指特定环境中的共同信息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一个民族建立一种语言的文化大背景,话语双方拥有许多共同信息。而中国学生生活在讲汉语的民族文化氛围中,与讲英语的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构成的反差,往往成为干扰英语语义理解的重要因素。
例1: Bill, can I get you anything to drink? .
A. You are welcome B. No problem
C. I wouldn??t mind a coffee D. Doesn??t matter
大部分学生选错误答案D。 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缺乏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西方人认为主人拿饮料给你,你应该做出选择(正确答案C), 而不像中国人有礼貌地说,“我不要,谢谢”。这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语义理解的干扰。
在对话理解中我们不但要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而且还要了解场景中与对话意义有关联的一般背景知识。抓住这些背景知识,从隐含话语中获得理解,找到答案。
例2: W: You can order whatever you like. I will treat you. M: No, thank you. I??m full.
(问:此对话发生在下列哪个场景?)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dinning hall. C. At home.
对话人一个说你可以点你喜欢吃的东西,我来请客。另一个答已吃饱了。抓住了order, treat, full这些背景知识,就可以确定答案为B。
(2) 逻辑框架(The logic frame)。 逻辑框架是共有的逻辑思维;规范的语法;词、句、语篇的前后联系。
例3: A: There is a knock on the door. B: I??m doing my homework. A: Okay.
“有人敲门”与“我在做作业”本来毫无联系,由于在共同的逻辑思维联系下,就构成了同一逻辑语境,“我在做作业”自然就成为“你开门的原因”。这是逻辑上的否定回答。但逻辑语境必须要有规范的语法搭配。词语的逻辑搭配只有在语法规范下才能完成语义理解。
例4: A: Trees absorb rain and prevennt the soil from being washed away. B: In the past 30 years,China absorb returnees. C: He is absorbed in books.
absorb在A、B两句中,语法逻辑上属谓语, A句absorb后面有prevennt the soil from being washed away. 可知能防止水土流失,显然其意义只能是take in(涵养)。 B句中, returnees是人,那其意义是bring in(引进)。 C句中absorb是表语语境,从词语语境的逻辑搭配和语言习惯看, absorb与books搭配的结果就成了He is bent on reading books. 或He is covered with books. (形式上的)。这种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折射出多种意义,是构成逻辑框架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逻辑框架语境不仅表现在词和句的上下逻辑关系上,而且表现在语篇某一段落或是整个语篇上。词,句,段落都要为主题(topic)服务。
(3) 心理框架(The pychology frame)。 心理框架语境有心态和意图;情感;语音和语气的外在表现形式,“言外之意”是内在真实含义,这就是“言为心声”。我们常说的“听话听音”实际上是依据心理情感在语言上的外部表现形式,推测出说话人的心态mentality, 情感affection和动机motivation。
You are wonderful. 这句话,如果说成YOU are wonderful. 或You are WONDERFUL. 语气的加重放在不同的句子成分上,表达的意义就不相同。语气加重在YOU表示你很不错,语气加重在WONDERFUL表示“你真的好吗?”。所以语音语调在反映心里语境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同一句话分别用不同的语气(虚拟语气和陈述语气)说出来时,表达的意思会完全不同。
例5: A: He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 他非常同意你。 B: He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他不再同意你。
A句用虚拟语气,等于肯定事实。 B句用陈述语气否定事实,说话人的意思截然相反。
例6: He said that he could not b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examination result.
他说,他对这次考试结果非常满意。
人们常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心里情感,常常出现的“答非所问”,“指鹿为马”其实就是“言外之意”。
三、 建立语境化分层参照框架的意义
话语通过语境参照框架进行推理时,必须在背景框架,逻辑框架和心理框架下进行,并且依据三个框架动态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综合作用实现对话语的理解,所以,建立语境化的分层参照框架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话语理解 背景框架 逻辑框架 心理框架
一、 语境中的三个分层框架
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交际活动的媒介,是思维和心理活动的反映。思维和心理活动通过语言媒介而行使交际功能。话语终极输出的本质就是语义的具体表达。语义正确表达离不开三个语境框架:背景框架、逻辑框架、交际者的心理框架。这三个框架是语境对词、句、篇的综合作用产生了实际交际中的语义。
(1) 背景框架(The background frame)。 背景框架是指特定环境中的共同信息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一个民族建立一种语言的文化大背景,话语双方拥有许多共同信息。而中国学生生活在讲汉语的民族文化氛围中,与讲英语的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构成的反差,往往成为干扰英语语义理解的重要因素。
例1: Bill, can I get you anything to drink? .
A. You are welcome B. No problem
C. I wouldn??t mind a coffee D. Doesn??t matter
大部分学生选错误答案D。 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缺乏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西方人认为主人拿饮料给你,你应该做出选择(正确答案C), 而不像中国人有礼貌地说,“我不要,谢谢”。这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语义理解的干扰。
在对话理解中我们不但要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而且还要了解场景中与对话意义有关联的一般背景知识。抓住这些背景知识,从隐含话语中获得理解,找到答案。
例2: W: You can order whatever you like. I will treat you. M: No, thank you. I??m full.
(问:此对话发生在下列哪个场景?)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dinning hall. C. At home.
对话人一个说你可以点你喜欢吃的东西,我来请客。另一个答已吃饱了。抓住了order, treat, full这些背景知识,就可以确定答案为B。
(2) 逻辑框架(The logic frame)。 逻辑框架是共有的逻辑思维;规范的语法;词、句、语篇的前后联系。
例3: A: There is a knock on the door. B: I??m doing my homework. A: Okay.
“有人敲门”与“我在做作业”本来毫无联系,由于在共同的逻辑思维联系下,就构成了同一逻辑语境,“我在做作业”自然就成为“你开门的原因”。这是逻辑上的否定回答。但逻辑语境必须要有规范的语法搭配。词语的逻辑搭配只有在语法规范下才能完成语义理解。
例4: A: Trees absorb rain and prevennt the soil from being washed away. B: In the past 30 years,China absorb returnees. C: He is absorbed in books.
absorb在A、B两句中,语法逻辑上属谓语, A句absorb后面有prevennt the soil from being washed away. 可知能防止水土流失,显然其意义只能是take in(涵养)。 B句中, returnees是人,那其意义是bring in(引进)。 C句中absorb是表语语境,从词语语境的逻辑搭配和语言习惯看, absorb与books搭配的结果就成了He is bent on reading books. 或He is covered with books. (形式上的)。这种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折射出多种意义,是构成逻辑框架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逻辑框架语境不仅表现在词和句的上下逻辑关系上,而且表现在语篇某一段落或是整个语篇上。词,句,段落都要为主题(topic)服务。
(3) 心理框架(The pychology frame)。 心理框架语境有心态和意图;情感;语音和语气的外在表现形式,“言外之意”是内在真实含义,这就是“言为心声”。我们常说的“听话听音”实际上是依据心理情感在语言上的外部表现形式,推测出说话人的心态mentality, 情感affection和动机motivation。
You are wonderful. 这句话,如果说成YOU are wonderful. 或You are WONDERFUL. 语气的加重放在不同的句子成分上,表达的意义就不相同。语气加重在YOU表示你很不错,语气加重在WONDERFUL表示“你真的好吗?”。所以语音语调在反映心里语境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同一句话分别用不同的语气(虚拟语气和陈述语气)说出来时,表达的意思会完全不同。
例5: A: He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 他非常同意你。 B: He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他不再同意你。
A句用虚拟语气,等于肯定事实。 B句用陈述语气否定事实,说话人的意思截然相反。
例6: He said that he could not b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examination result.
他说,他对这次考试结果非常满意。
人们常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心里情感,常常出现的“答非所问”,“指鹿为马”其实就是“言外之意”。
三、 建立语境化分层参照框架的意义
话语通过语境参照框架进行推理时,必须在背景框架,逻辑框架和心理框架下进行,并且依据三个框架动态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综合作用实现对话语的理解,所以,建立语境化的分层参照框架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