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初的“苏东波”之后,国内出现了要走回头路的声音,重提阶级斗争,反对“和平演变”,不再提改革开放。海内外都在关注中国究竟要向何处去。此时,《解放日报》头版连续发表了4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和《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一石激起千重浪,关于中国社会走向的争论风起云涌,直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才一锤定音。
“皇甫平”文章发表时,我已在大洋彼岸。不过,皇甫平“三剑客”周瑞金、凌河和施芝鸿都是我的旧识故交。
皇甫平的“带头羊”周瑞金时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老周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高材生,1962年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后一直担纲评论工作,是报社的“一枝笔”。80年代中期,我在市委宣传部研究室任职,和他有了直接的工作联系,但很少私人接触。
我从美国到香港《明报》主笔政后,需要及时了解北京的政治脉搏,于是恢复了和许多旧同事的联系。此时,周瑞金已从上海进京,出任《人民日报》负责政治评论的副总编辑。第一次见他时,我还有点犹豫。在此之前已经碰过几次钉子,一些正在官位上的旧交见我避之惟恐不及,因为我已不是他们昔日的上司或同事,而是来自海外媒体,和我交往只会有麻烦,不会有利益。我抱着试探的心情给老周打电话,他在电话中很热情地约我去报社见面。在办公室坐定后,我见来找他的人川流不息,于是稍寒暄后就知趣地告辞了。老周送我到门口说,下班后请我一起吃晚饭。我看他确有诚意,且也想深入交谈,就没有推辞。
晚饭时,老周的夫人和女儿都在座。我对他说,这顿饭应该我来请。老周却当着家人的面说:“你是我的老师,当然应该是学生请老师。”我很诧异:“我怎么成了你的老师?”他说:“你忘了?我是强化班的学员啊。”当年上海市委宣传部举办过一期“干部强化学习班”,培训宣传文化系统即将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当时,宣传部由干部处负责组织工作,我们研究室负责教学内容。大部分学员毕业后都成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团体和学术机构的负责人。周瑞金也是在此时被提拔为副总编辑的。时过境迁,老周旧话重提,实是出乎意料之外,令我莫名感动。难怪朱镕基曾用8个字评价周瑞金:“文才可用,心术尤正”。这次晚餐让我看到了老周的人品,认定他是一个可以深交的朋友。
1997年,十五大前夕,周瑞金率领一个新闻代表团访问台湾路经香港,上海实业公司老总蔡来兴宴请他,我也在座。席间听他说经常失眠,在学气功,就问他想不想见南怀瑾先生,跟着学学打坐,他很高兴地要我联系。第二天晚上,我就陪他去南的寓所,只说是朋友,并没有介绍其身份。他和南怀瑾是永嘉老乡,一见如故,聊得很开心。老周在一边学打坐时,我就笑问南老师:“你看看我这个朋友是做什么的?”他笑答:“应该是南书房行走吧。”我说:“差不多,那你看他的仕途如何?”南老师说:“看来只能做配角做副职。”
周瑞金退休后反而活得更忙碌、更精彩。他依然笔耕不辍,敢言人所不敢言,坚持不懈为中国的改革鼓与呼。我有一次私下劝他:“你讲的道理都对,但是多一篇文章少一篇文章对这个国家又有什么用呢?不如和我一起在南老师这里静心修禅,颐养天年。”老周微微一笑并不反驳:“一篇文章是不能改变什么,但我有的也就是这一支笔啊。”
皇甫平的执笔者凌河时任《解放日报》评论部副主任。此人才气横溢,以“司马心”和“路人”为笔名发表的杂文在沪上颇有名气。当年因为写杂文的缘故,我和凌河走得很近。刚从美国到香港的那几年还偶有往来,曾收到过他所赠的新著。后来因为各忙各的,也就断了音信。近三十年过去了,听说他仍在当评论部主任,仍在写本报评论。
皇甫平的另一名参与者是施芝鸿。皇甫平系列文章的基调是邓小平1991年春节在上海视察时的谈话。提供谈话文本的正是在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他刚从农业口调入市委时,市委副书记曾当面要我带带他。因此,他在我面前一直十分谦虚,之后分道扬镳。后来听说他从市委研究室离开,在浦东新区政策研究室工作十多年。老领导退休前夕忽然想到此人,调他进京担任秘书。如今是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成为主要智囊。
从皇甫平“三剑客”的经历,看30年来世事沧桑,实在不胜唏嘘。
“皇甫平”文章发表时,我已在大洋彼岸。不过,皇甫平“三剑客”周瑞金、凌河和施芝鸿都是我的旧识故交。
皇甫平的“带头羊”周瑞金时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老周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高材生,1962年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后一直担纲评论工作,是报社的“一枝笔”。80年代中期,我在市委宣传部研究室任职,和他有了直接的工作联系,但很少私人接触。
我从美国到香港《明报》主笔政后,需要及时了解北京的政治脉搏,于是恢复了和许多旧同事的联系。此时,周瑞金已从上海进京,出任《人民日报》负责政治评论的副总编辑。第一次见他时,我还有点犹豫。在此之前已经碰过几次钉子,一些正在官位上的旧交见我避之惟恐不及,因为我已不是他们昔日的上司或同事,而是来自海外媒体,和我交往只会有麻烦,不会有利益。我抱着试探的心情给老周打电话,他在电话中很热情地约我去报社见面。在办公室坐定后,我见来找他的人川流不息,于是稍寒暄后就知趣地告辞了。老周送我到门口说,下班后请我一起吃晚饭。我看他确有诚意,且也想深入交谈,就没有推辞。
晚饭时,老周的夫人和女儿都在座。我对他说,这顿饭应该我来请。老周却当着家人的面说:“你是我的老师,当然应该是学生请老师。”我很诧异:“我怎么成了你的老师?”他说:“你忘了?我是强化班的学员啊。”当年上海市委宣传部举办过一期“干部强化学习班”,培训宣传文化系统即将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当时,宣传部由干部处负责组织工作,我们研究室负责教学内容。大部分学员毕业后都成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团体和学术机构的负责人。周瑞金也是在此时被提拔为副总编辑的。时过境迁,老周旧话重提,实是出乎意料之外,令我莫名感动。难怪朱镕基曾用8个字评价周瑞金:“文才可用,心术尤正”。这次晚餐让我看到了老周的人品,认定他是一个可以深交的朋友。
1997年,十五大前夕,周瑞金率领一个新闻代表团访问台湾路经香港,上海实业公司老总蔡来兴宴请他,我也在座。席间听他说经常失眠,在学气功,就问他想不想见南怀瑾先生,跟着学学打坐,他很高兴地要我联系。第二天晚上,我就陪他去南的寓所,只说是朋友,并没有介绍其身份。他和南怀瑾是永嘉老乡,一见如故,聊得很开心。老周在一边学打坐时,我就笑问南老师:“你看看我这个朋友是做什么的?”他笑答:“应该是南书房行走吧。”我说:“差不多,那你看他的仕途如何?”南老师说:“看来只能做配角做副职。”
周瑞金退休后反而活得更忙碌、更精彩。他依然笔耕不辍,敢言人所不敢言,坚持不懈为中国的改革鼓与呼。我有一次私下劝他:“你讲的道理都对,但是多一篇文章少一篇文章对这个国家又有什么用呢?不如和我一起在南老师这里静心修禅,颐养天年。”老周微微一笑并不反驳:“一篇文章是不能改变什么,但我有的也就是这一支笔啊。”
皇甫平的执笔者凌河时任《解放日报》评论部副主任。此人才气横溢,以“司马心”和“路人”为笔名发表的杂文在沪上颇有名气。当年因为写杂文的缘故,我和凌河走得很近。刚从美国到香港的那几年还偶有往来,曾收到过他所赠的新著。后来因为各忙各的,也就断了音信。近三十年过去了,听说他仍在当评论部主任,仍在写本报评论。
皇甫平的另一名参与者是施芝鸿。皇甫平系列文章的基调是邓小平1991年春节在上海视察时的谈话。提供谈话文本的正是在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他刚从农业口调入市委时,市委副书记曾当面要我带带他。因此,他在我面前一直十分谦虚,之后分道扬镳。后来听说他从市委研究室离开,在浦东新区政策研究室工作十多年。老领导退休前夕忽然想到此人,调他进京担任秘书。如今是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成为主要智囊。
从皇甫平“三剑客”的经历,看30年来世事沧桑,实在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