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一个专门研究科技政策的美国科学家朋友萨克森尼安曾经跟我说,他始终不理解中国为什么要提倡自主创新。他很担心中国人如此强调自主创新,容易回归到自力更生。我说:“因为你是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人提出自主创新的意义。如果你是非洲人,你就肯定能理解。”自主创新是典型的后发展国家要往前走的一个路径,不但不是自力更生,反而是在全球化视野下,向国际全面开放,在充分的国际合作前提下实现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不但不是自力更生,反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加强国际合作、科技合作。这才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出路。
去年,《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审批,对“十二五”时期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将作出系统部署。我认为,中国“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主创新这条路怎么走。我认为这与科技合作有很大关系。自主创新真正地对国际合作提出了需求,就是要在国际竞争格局中进行自主创新,而不是闷着头搞创新。如果中国闷着头干,那什么创新也没有了。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十二五”的前期研究把历年来国际合作规划提到了战略位置,把“十二五”规划定位在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这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如果要想在“十二五”规划中,把中国的科技需求描述完整,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科技需求是全面的,是动态的,每天在不断变化。不同层次,不同机构,都存在着不同的科技合作需求。尤其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合作的深化不是由需求这一个方面决定的,更多的是合作关系的处理。如果处理得顺畅,合作就会深化。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尤其要注意循序渐进。在“十二五”期间,由于国际科技合作的范围更广,这就要求对国际合作的需求结构有清晰的描述。比如,基础研究,国内有优势的和国外有优势的领域;产业竞争方面,不同企业、研究院所,有不同类型的需求。对不同的需求,要有不同的政策。过去,需求结构是不清晰的。现在,企业为主体的竞争模式出来了,我们的国际合作必须打破以往模式。
近些年,北京门头沟搞了生态修复,引来国际上很多人参观,而且给的评价很高,是北京市国际合作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这个案例的需求很明确,就是要恢复门头沟这十平方公里的生态。来自欧洲的、美国的专家很是积极主动,提出了很多意见,用了2年时间,生态修复就有了新的样子。这就是说,国际合作要需求明确。
“十二五”期间,自主创新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中国能不能在世界上崛起,都和合作方式有关系。这个合作方式,相当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十二五”期间,新的国际合作模式,需要发展新的主题和明确具体的需求。我们的国际合作,过去都是在政府、大学这种小圈子里进行,与企业的合作很少。这么多年来,我们研究讨论自主创新的问题,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自主创新,不能只依靠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去搞;让中关村去搞,也不行。那么,让谁去搞?就是以企业为主的、有过成功经验的企业主体和有经验的咨询公司。这个时候,我们怎么鼓励企业做更多的国际合作,是“十二五”一个重大难点。
自主创新不但不是自力更生,反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加强国际合作、科技合作。这才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出路。
去年,《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审批,对“十二五”时期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将作出系统部署。我认为,中国“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主创新这条路怎么走。我认为这与科技合作有很大关系。自主创新真正地对国际合作提出了需求,就是要在国际竞争格局中进行自主创新,而不是闷着头搞创新。如果中国闷着头干,那什么创新也没有了。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十二五”的前期研究把历年来国际合作规划提到了战略位置,把“十二五”规划定位在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这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如果要想在“十二五”规划中,把中国的科技需求描述完整,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科技需求是全面的,是动态的,每天在不断变化。不同层次,不同机构,都存在着不同的科技合作需求。尤其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合作的深化不是由需求这一个方面决定的,更多的是合作关系的处理。如果处理得顺畅,合作就会深化。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尤其要注意循序渐进。在“十二五”期间,由于国际科技合作的范围更广,这就要求对国际合作的需求结构有清晰的描述。比如,基础研究,国内有优势的和国外有优势的领域;产业竞争方面,不同企业、研究院所,有不同类型的需求。对不同的需求,要有不同的政策。过去,需求结构是不清晰的。现在,企业为主体的竞争模式出来了,我们的国际合作必须打破以往模式。
近些年,北京门头沟搞了生态修复,引来国际上很多人参观,而且给的评价很高,是北京市国际合作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这个案例的需求很明确,就是要恢复门头沟这十平方公里的生态。来自欧洲的、美国的专家很是积极主动,提出了很多意见,用了2年时间,生态修复就有了新的样子。这就是说,国际合作要需求明确。
“十二五”期间,自主创新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中国能不能在世界上崛起,都和合作方式有关系。这个合作方式,相当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十二五”期间,新的国际合作模式,需要发展新的主题和明确具体的需求。我们的国际合作,过去都是在政府、大学这种小圈子里进行,与企业的合作很少。这么多年来,我们研究讨论自主创新的问题,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自主创新,不能只依靠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去搞;让中关村去搞,也不行。那么,让谁去搞?就是以企业为主的、有过成功经验的企业主体和有经验的咨询公司。这个时候,我们怎么鼓励企业做更多的国际合作,是“十二五”一个重大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