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
一、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快乐体育的必要性
1.教学的整齐划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需要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体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理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为了达到考核、考查的要求,一些教师仍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教师的“内功”差,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长期不变,顽固僵化,不能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去教学,使学生练而无劲。如此教学,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
2.目前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脱节
学校体育并不是体育的终结,而是体育的新起点,因为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影响的结果,人的一生如果想要工作好、生活好,必须致力于体育活动,致力于体育锻炼,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要求学校体育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担负起承先启后的重任。在小学阶段,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介绍学习各种动作技术,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也是多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应注重体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掌握运动、增强体质中,采用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业紧张,且部分学生将走上社会,因此,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学校具体情况,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学生有兴趣、便于进行自我锻炼的项目实施教学,增设一些生活体育的内容,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有助于学业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最终使他们终身受益,达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化的目的。
二、在学校体育中快乐体育方法的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快乐体育 是以学生“乐学”为支撑点来实现的。在教学中,不仅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意义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个性心理倾向,如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趣味性原则。“授之以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3.情境性原则。将体育教学活动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贴近生活,使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快。
4.激励性原则。教学中一方面要“激情”、“激趣”、“激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另一方面要“激疑”、“激思”、“激智”,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目标。
5.实效性原则。近期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学精神,提高教学质量;远期目标是面向终身体育,发展体育素质。
三、在学校体育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
快乐体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个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因而必须强调采用灵活多样、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去发现、探索、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以下为快乐体育的几种教学方法,权作引玉之砖。
1.成功教学法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体验并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活动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2.愉快教学法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教师要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情,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防止由于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及其他因素造成学生“惧学”的消极心理。
3.“开花”教学法
“开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学会一个动作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以这个动作为基础,设计若干个变换动作,或在学生掌握若干动作后,启发学生动脑筋设计一串连贯动作。这样可以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实践练习中牢固地掌握动作技术。
4.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指学习新教材时,以所学教材为本课或多课的教学目标(视教材难易而定),另外再设置若干练习,当学生完成目标动作后,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总之,快乐体育是着眼于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求着手,通过课程设计来逐渐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实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育思想。所以,快乐体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是发挥教师能动性的需要,是因地制宜发展学校体育的需要。■
一、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快乐体育的必要性
1.教学的整齐划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需要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体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理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为了达到考核、考查的要求,一些教师仍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教师的“内功”差,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长期不变,顽固僵化,不能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去教学,使学生练而无劲。如此教学,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
2.目前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脱节
学校体育并不是体育的终结,而是体育的新起点,因为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影响的结果,人的一生如果想要工作好、生活好,必须致力于体育活动,致力于体育锻炼,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要求学校体育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担负起承先启后的重任。在小学阶段,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介绍学习各种动作技术,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也是多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应注重体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掌握运动、增强体质中,采用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业紧张,且部分学生将走上社会,因此,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学校具体情况,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学生有兴趣、便于进行自我锻炼的项目实施教学,增设一些生活体育的内容,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有助于学业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最终使他们终身受益,达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化的目的。
二、在学校体育中快乐体育方法的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快乐体育 是以学生“乐学”为支撑点来实现的。在教学中,不仅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意义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个性心理倾向,如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趣味性原则。“授之以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3.情境性原则。将体育教学活动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贴近生活,使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快。
4.激励性原则。教学中一方面要“激情”、“激趣”、“激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另一方面要“激疑”、“激思”、“激智”,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目标。
5.实效性原则。近期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学精神,提高教学质量;远期目标是面向终身体育,发展体育素质。
三、在学校体育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
快乐体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个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因而必须强调采用灵活多样、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去发现、探索、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以下为快乐体育的几种教学方法,权作引玉之砖。
1.成功教学法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体验并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活动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2.愉快教学法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教师要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情,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防止由于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及其他因素造成学生“惧学”的消极心理。
3.“开花”教学法
“开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学会一个动作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以这个动作为基础,设计若干个变换动作,或在学生掌握若干动作后,启发学生动脑筋设计一串连贯动作。这样可以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实践练习中牢固地掌握动作技术。
4.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指学习新教材时,以所学教材为本课或多课的教学目标(视教材难易而定),另外再设置若干练习,当学生完成目标动作后,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总之,快乐体育是着眼于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求着手,通过课程设计来逐渐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实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育思想。所以,快乐体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是发挥教师能动性的需要,是因地制宜发展学校体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