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外边疆,胡杨精神蓬勃生长,与胡杨树般的儿女一起保家卫国。
我很早就听过胡杨的传说,也在图片中看过它的树姿奇特、黄叶灿烂,直到援疆到了喀什,才有幸见识胡杨树的神奇。
第一次是在山东省援疆指挥部相邻的院子里,周遭高大的杨柳下面,有几棵枝干细直的小树,有援友说,这就是胡杨树。正值秋末,小树叶黄枝疏,随风懒洋洋地轻摆,让人不禁怀疑,眼前这几棵普通的小树,就是传说中傲立沙海“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腐”的胡杨树。
援友提醒我观看树叶,我才发现它的奇异:青色的树干上面,离地面近的枝条上叶子细长、叶柄短,像柳树叶;中间枝头上的叶柄变长、呈卵圆形;树冠上部的叶子呈三角形,像银杏叶。秋风浮动,树叶片片摇落,我捡起来,这些泛黄的叶子有的覆着一层蜡质,有的带着一层茸毛,居然厚薄也不一样!
这几棵纤细的小树颠覆了胡杨在我心目中的印象,而巴扎里售卖的各种胡杨木制品,更是让我疑惑:一种是木碗,原色的木质花纹,厚薄均匀,打磨精细;一种是木头果篮,设计巧妙,放平了自行叠成一盘木板,打开后是手提的篮子;还有一种是木头花瓶,常常一侧瘢痕满布、皲裂粗糙,其他地方则磨得极为光滑。这一件件精美的木器,哪里有一点点栉风砺沙、铁干虬枝的胡杨形象?
第二次是在去英吉沙县的路上,车窗外田间村头的树木,与山东常见的光秃秃的秋树迥异,它们“羽毛”丰满,在晴朗无风的正午显得格外特别。这些树木披着统一的土灰色外衣,让人无法辨清叶绿叶黄。同行的本地司机说,这些树就是胡杨,因为干旱少雨,叶面上沾满了尘土。我盯着这一团团灰头土脸的树丛,想象着曾在影片或者图片里见过的满地金黄或一树红艳,实在无法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后来,陪着援藏的客人到岳普湖县,在达瓦昆沙漠公园外,总算见识了胡杨的金色秋颜。公园门前,广场四周栽植的胡杨树叶飘黄,像一道手拉手围成的金色屏障。有村民正在树下打扫,秋风、扫帚和黄叶一起追逐、飞舞,勾勒出一掠秋天的剪影。
再后来是在麦盖提县。在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外,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十多公里处,连绵的沙丘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际,秋风凄厉、黄沙飞舞,印出一地荒凉。在远处,几蓬随风低伏的芦苇后面,竟然闪现出一棵胡杨树。它像一丛灌木蹲伏在沙丘上,树身仿佛已被沙堆埋住,叶子已经褪光,只剩下几根秃枝直直地刺向天空,指向远方。我在它身边徘徊了很久,看它土黄色的丛枝,与沙漠的颜色几乎融为一体;我四处寻找,在沙丘周边没看到一片它的树叶。
之后,我就见到了巴楚的胡杨林。在红海湾景区,在胡杨林森林公园,一株株胡杨高低错落、色彩纷呈,一步一景、一树一色,纷纷攘攘直涌到眼前,像一部期待已久的梦幻大片,像一幅大自然精心绘制的风景画,像一曲秋天正在冥想的最美妙的乐章……
在赭黄色的沙地上,一棵棵、一丛丛胡杨自由自在生长:有的迎风独立,有的三两成群,有的挺拔冷峻,有的弯曲婀娜……树影重重,牵叶连枝,横逸竖斜,在天地之间层叠出一团团新旧疏密、深浅浓淡、冷暖明暗的橙红金黄。
红黄的阵列背后,是回环曲折的喀什河。远远近近的胡杨树向河而生,有的成群环列,有的水畔侧卧,有的半身入水,在清清河水中临照出胡杨树的千姿百态、万千妆容,润染着金秋的浓墨重彩、五色斑斓。四面纹饰中间,则是大片深邃的蓝,偶有几丝白云拂过,惊起一群小鱼,在镜面上漾出点点微波。彩叶轻飘,万树微歌,哼唱着亘古的金色歌谣。
转过曲水连廊后,在一片盐碱斑驳中,我终于搜寻到了“三千年”的胡杨印象。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啊?一侧是古木苍苍,巍峨粗壮,枝丫伸张,繁茂舒荣,红叶正浓;一侧则是断木枯枝,盘根错节,树皮剥落,虬曲峥嵘,嶙峋沧桑。荣的一侧五彩绚烂,正在尽力诠释生命的自由和恣肆;枯的一侧繁华落尽,在默默讲述生命的轮回和死亡的悲壮……我知道,这是景区有意将枯死的胡杨拼放在这里,造成一种对比,但徘徊在它们之间,仍然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震撼。
我盯着它们良久,終于明白为什么一直以来这么多人歌咏胡杨、赞颂胡杨。它耐水耐旱,不怕风沙,不畏盐碱;它的根深埋地下,从盐渍中吸取水和养分;为了生存,它变生出形态各异的叶片,锁住每一颗水滴。大漠孤寒,盐碱遍地,夺不走它的丰姿;沙尘烈日,风刀霜剑,摧不垮它的傲骨。它活着,为人们挡风遮沙,用枝叶喂养牛羊,树枝折断,也会流出胡杨泪,供人们制碱;即使死了,躯干也可以用来刻舟架桥,建屋造纸、制作家具,枯枝供作燃料,树根制成根雕——坚忍顽强、默默奉献的胡杨树,不正像极了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的各族同胞?
从胡杨林公园回来后,我常常会做一个梦。在梦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胡杨林——在喀什,在叶尔羌河畔,在帕米尔高原,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祖国的万里边疆,一棵棵胡杨枝繁叶茂,自由生长。
而我,就是那挺立在连绵树林中的一棵胡杨树。
摘自《齐鲁晚报》
我很早就听过胡杨的传说,也在图片中看过它的树姿奇特、黄叶灿烂,直到援疆到了喀什,才有幸见识胡杨树的神奇。
第一次是在山东省援疆指挥部相邻的院子里,周遭高大的杨柳下面,有几棵枝干细直的小树,有援友说,这就是胡杨树。正值秋末,小树叶黄枝疏,随风懒洋洋地轻摆,让人不禁怀疑,眼前这几棵普通的小树,就是传说中傲立沙海“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腐”的胡杨树。
援友提醒我观看树叶,我才发现它的奇异:青色的树干上面,离地面近的枝条上叶子细长、叶柄短,像柳树叶;中间枝头上的叶柄变长、呈卵圆形;树冠上部的叶子呈三角形,像银杏叶。秋风浮动,树叶片片摇落,我捡起来,这些泛黄的叶子有的覆着一层蜡质,有的带着一层茸毛,居然厚薄也不一样!
这几棵纤细的小树颠覆了胡杨在我心目中的印象,而巴扎里售卖的各种胡杨木制品,更是让我疑惑:一种是木碗,原色的木质花纹,厚薄均匀,打磨精细;一种是木头果篮,设计巧妙,放平了自行叠成一盘木板,打开后是手提的篮子;还有一种是木头花瓶,常常一侧瘢痕满布、皲裂粗糙,其他地方则磨得极为光滑。这一件件精美的木器,哪里有一点点栉风砺沙、铁干虬枝的胡杨形象?
第二次是在去英吉沙县的路上,车窗外田间村头的树木,与山东常见的光秃秃的秋树迥异,它们“羽毛”丰满,在晴朗无风的正午显得格外特别。这些树木披着统一的土灰色外衣,让人无法辨清叶绿叶黄。同行的本地司机说,这些树就是胡杨,因为干旱少雨,叶面上沾满了尘土。我盯着这一团团灰头土脸的树丛,想象着曾在影片或者图片里见过的满地金黄或一树红艳,实在无法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后来,陪着援藏的客人到岳普湖县,在达瓦昆沙漠公园外,总算见识了胡杨的金色秋颜。公园门前,广场四周栽植的胡杨树叶飘黄,像一道手拉手围成的金色屏障。有村民正在树下打扫,秋风、扫帚和黄叶一起追逐、飞舞,勾勒出一掠秋天的剪影。
再后来是在麦盖提县。在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外,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十多公里处,连绵的沙丘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际,秋风凄厉、黄沙飞舞,印出一地荒凉。在远处,几蓬随风低伏的芦苇后面,竟然闪现出一棵胡杨树。它像一丛灌木蹲伏在沙丘上,树身仿佛已被沙堆埋住,叶子已经褪光,只剩下几根秃枝直直地刺向天空,指向远方。我在它身边徘徊了很久,看它土黄色的丛枝,与沙漠的颜色几乎融为一体;我四处寻找,在沙丘周边没看到一片它的树叶。
之后,我就见到了巴楚的胡杨林。在红海湾景区,在胡杨林森林公园,一株株胡杨高低错落、色彩纷呈,一步一景、一树一色,纷纷攘攘直涌到眼前,像一部期待已久的梦幻大片,像一幅大自然精心绘制的风景画,像一曲秋天正在冥想的最美妙的乐章……
在赭黄色的沙地上,一棵棵、一丛丛胡杨自由自在生长:有的迎风独立,有的三两成群,有的挺拔冷峻,有的弯曲婀娜……树影重重,牵叶连枝,横逸竖斜,在天地之间层叠出一团团新旧疏密、深浅浓淡、冷暖明暗的橙红金黄。
红黄的阵列背后,是回环曲折的喀什河。远远近近的胡杨树向河而生,有的成群环列,有的水畔侧卧,有的半身入水,在清清河水中临照出胡杨树的千姿百态、万千妆容,润染着金秋的浓墨重彩、五色斑斓。四面纹饰中间,则是大片深邃的蓝,偶有几丝白云拂过,惊起一群小鱼,在镜面上漾出点点微波。彩叶轻飘,万树微歌,哼唱着亘古的金色歌谣。
转过曲水连廊后,在一片盐碱斑驳中,我终于搜寻到了“三千年”的胡杨印象。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啊?一侧是古木苍苍,巍峨粗壮,枝丫伸张,繁茂舒荣,红叶正浓;一侧则是断木枯枝,盘根错节,树皮剥落,虬曲峥嵘,嶙峋沧桑。荣的一侧五彩绚烂,正在尽力诠释生命的自由和恣肆;枯的一侧繁华落尽,在默默讲述生命的轮回和死亡的悲壮……我知道,这是景区有意将枯死的胡杨拼放在这里,造成一种对比,但徘徊在它们之间,仍然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震撼。
我盯着它们良久,終于明白为什么一直以来这么多人歌咏胡杨、赞颂胡杨。它耐水耐旱,不怕风沙,不畏盐碱;它的根深埋地下,从盐渍中吸取水和养分;为了生存,它变生出形态各异的叶片,锁住每一颗水滴。大漠孤寒,盐碱遍地,夺不走它的丰姿;沙尘烈日,风刀霜剑,摧不垮它的傲骨。它活着,为人们挡风遮沙,用枝叶喂养牛羊,树枝折断,也会流出胡杨泪,供人们制碱;即使死了,躯干也可以用来刻舟架桥,建屋造纸、制作家具,枯枝供作燃料,树根制成根雕——坚忍顽强、默默奉献的胡杨树,不正像极了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的各族同胞?
从胡杨林公园回来后,我常常会做一个梦。在梦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胡杨林——在喀什,在叶尔羌河畔,在帕米尔高原,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祖国的万里边疆,一棵棵胡杨枝繁叶茂,自由生长。
而我,就是那挺立在连绵树林中的一棵胡杨树。
摘自《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