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作者就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习 学习能力 学习效率
数学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对于人类经济及社会的进步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一、认清自身学习能力
1.学习的主动性。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在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缺乏主动性,表现在不制订学习计划,课前不作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真正的听课目的,顾此失彼,被动学习。
2.学习的条理性。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和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学习的基础。
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抓教材处理。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变化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变化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有时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还是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入手。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把握学习的主动性。
2.抓知识形成。
数学的一个定义、概念、公式、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数学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因此,要改变只重视结论却轻视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的过程看做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3.抓学习节奏。
没有一定速度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也就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增强。
4.抓问题暴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得到许多回馈,对于那些典型问题,不能把问题的症结遗留下来、沉淀下来,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注重实效。
5.抓课堂练习、练习课、复习课。
每节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大约是10~20分钟,有时超过20分钟,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掌握的重要手段,这既是对能力的检测又是对速度的训练。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设计意图的,学生做题却是随心所欲的。哪些知识需要强化、巩固、提高,哪些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有针对性。
6.抓解题指导。
要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而且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解题的书写步骤越多,繁度也就越大,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因而根据解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仅是提高运算速度、正确率的关键,而且是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认真完成作业
1.温故知新,把握要领。
先把书看透,再做作业。但事实上,很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拿到题目直接就做。这样,一方面速度慢、效率低。另一方面有的概念理解错误,由于概念不清,做了题目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还有相反作用,巩固了错误,为以后学习埋下了后患。
2.明确题意,构建思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工作,不可忽视,在解题前必须清楚题意,仔细分析条件和结论。要集中精力,在审题过程中可以用笔圈出你认为重要的关键词。还有如果解题的时候解不下去了,也要回头再看看你画的关键字。一段时间后,你对关键词的敏感度会有所提高。
3.限定时间,一气呵成。
做作业要限定时间完成,不拖拉,干净利落,遇到困难,待总体任务基本完成后,再进行钻研。要做到把握总体,遇到问题要立即集中精力,而不是去想今天有多少作业,需要多少时间,难度是否太大,能不能完成得了,等等。遇到难题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不要急于求成,也许问题解决了一部分时,常常会闪现好的想法,悟出问题解决方案。
4.做后反思,提高效率。
首先要反思自己。做数学题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忆和理解知识点,还要懂得联系,懂得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很多要点是选择填空的易错点,复习时候不求做题有多少,每个题都要知道它考的是什么点,属于哪一个章节,慢慢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就不会迷失在题海中。
其次要反思方法,解题后进一步思考,由于已经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思考出的新方法常常更简捷、巧妙,虽然有时我们发现不了巧思妙解,但在思考过程中我们回顾了相关知识,尝试了一些方法,收获仍是不可小视的,一段时间后你就会游刃有余。同时进行易错点的整理,完善解题体系。
再次要反思错误。看看思路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有失误,概念使用是否得当,思考是否周密等。要用批评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解题过程。有时用从不同的方法去计算,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更能发现问题的真相。千万不要把检查答案当成“自我欣赏”,那么不易发现错误,发现不了错误当然也就谈不上克服错误了。总之要总结错误,举一反三。
最后要反思变化。研究性学习已经进入高中课程,提高探究创新能力已经刻不容缓。许多经典的数学题目可以进行变式,创设探究的契机。这样,解一道题会一类题,不但训练了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还提高了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鹏主编.这样学习最轻松.新世界出版社.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习 学习能力 学习效率
数学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对于人类经济及社会的进步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一、认清自身学习能力
1.学习的主动性。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在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缺乏主动性,表现在不制订学习计划,课前不作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真正的听课目的,顾此失彼,被动学习。
2.学习的条理性。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和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学习的基础。
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抓教材处理。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变化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变化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有时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还是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入手。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把握学习的主动性。
2.抓知识形成。
数学的一个定义、概念、公式、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数学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因此,要改变只重视结论却轻视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的过程看做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3.抓学习节奏。
没有一定速度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也就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增强。
4.抓问题暴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得到许多回馈,对于那些典型问题,不能把问题的症结遗留下来、沉淀下来,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注重实效。
5.抓课堂练习、练习课、复习课。
每节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大约是10~20分钟,有时超过20分钟,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掌握的重要手段,这既是对能力的检测又是对速度的训练。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设计意图的,学生做题却是随心所欲的。哪些知识需要强化、巩固、提高,哪些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有针对性。
6.抓解题指导。
要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而且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解题的书写步骤越多,繁度也就越大,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因而根据解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仅是提高运算速度、正确率的关键,而且是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认真完成作业
1.温故知新,把握要领。
先把书看透,再做作业。但事实上,很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拿到题目直接就做。这样,一方面速度慢、效率低。另一方面有的概念理解错误,由于概念不清,做了题目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还有相反作用,巩固了错误,为以后学习埋下了后患。
2.明确题意,构建思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工作,不可忽视,在解题前必须清楚题意,仔细分析条件和结论。要集中精力,在审题过程中可以用笔圈出你认为重要的关键词。还有如果解题的时候解不下去了,也要回头再看看你画的关键字。一段时间后,你对关键词的敏感度会有所提高。
3.限定时间,一气呵成。
做作业要限定时间完成,不拖拉,干净利落,遇到困难,待总体任务基本完成后,再进行钻研。要做到把握总体,遇到问题要立即集中精力,而不是去想今天有多少作业,需要多少时间,难度是否太大,能不能完成得了,等等。遇到难题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不要急于求成,也许问题解决了一部分时,常常会闪现好的想法,悟出问题解决方案。
4.做后反思,提高效率。
首先要反思自己。做数学题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忆和理解知识点,还要懂得联系,懂得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很多要点是选择填空的易错点,复习时候不求做题有多少,每个题都要知道它考的是什么点,属于哪一个章节,慢慢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就不会迷失在题海中。
其次要反思方法,解题后进一步思考,由于已经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思考出的新方法常常更简捷、巧妙,虽然有时我们发现不了巧思妙解,但在思考过程中我们回顾了相关知识,尝试了一些方法,收获仍是不可小视的,一段时间后你就会游刃有余。同时进行易错点的整理,完善解题体系。
再次要反思错误。看看思路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有失误,概念使用是否得当,思考是否周密等。要用批评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解题过程。有时用从不同的方法去计算,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更能发现问题的真相。千万不要把检查答案当成“自我欣赏”,那么不易发现错误,发现不了错误当然也就谈不上克服错误了。总之要总结错误,举一反三。
最后要反思变化。研究性学习已经进入高中课程,提高探究创新能力已经刻不容缓。许多经典的数学题目可以进行变式,创设探究的契机。这样,解一道题会一类题,不但训练了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还提高了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鹏主编.这样学习最轻松.新世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