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ne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宪法学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知识大量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各方面,将国家宪制顶层设计与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学课程,建立协同一致的课程思政体系,能将“过程育人”真正落到实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感,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    键   词]  宪法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05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专业课教师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1]宪法学课程作为法学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知识大量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等方面,将国家宪制顶层设计与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学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认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感。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宪法学课程为课程思政建设载体推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要求
   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要求的前提首先要界定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通过运作整个课程,即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全员参与下,对学生予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与过程。[2]在这样的活动与过程中,学生在获得课程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从而达到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各类专业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与教学相互分离的现象,專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未能有效地发挥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追求立德树人的目标,片面加大思政课程投放力度,压缩了专业课程讲授时长;其二,在专业课程课时压缩的情况下,专业课任课教师仅能就专业核心知识展开讲授,很少有机会将课程育人体制贯穿其中。上述两个方面使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形成了对立的两部分课程,思政课程只立“德”,专业课程只育“才”,不仅不能形成有机统一、不能形成潜移默化中德才兼顾,还逐渐走向恶性循环。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建立全方位育人机制,使各类课程均要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后建立起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为主导,其他课程共同参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要求,可以帮助我们充分认识课程的优势以及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第一,课程思政具有隐性特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政课程是“明线”,课程思政是“暗线”,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往往不喜欢单纯地说教,而出于就业的需要,往往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习得,在专业课程中不流于形式的、潜移默化的德育影响才能最终达到育人效果,因此,课程思政这条“暗线”就能更有效果。第二,课程思政具有系统化要求。目前,全国高校各类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上没有统一的、系统性规范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讲好专业,又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很多教师往往采用嵌入式的简单方式,将思政元素与某知识点联合,在课程讲授中往往存在“生搬硬套”现象,也不能将教书和育人功能有机结合。事实上,课程思政本身具有系统化要求,只有编织一张“课程思政的网”作为课程的灵魂和主线,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才能达到基本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第三,课程思政具有实效性。从育人效果方面来看,好的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可能要比专门的思政课程收效更直接、更快捷。
   二、宪法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路径
   从近现代国家的发展轨迹来看,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制度,它在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都会塑造出一套价值体系,这套价值体系是国民在精神思想层面对国家制度的普遍认同,也得到国家制度运行体系的有力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国民达成普遍认同的价值内核,这一内核与宪法和法律的精神相互契合。所以,我们应当着力在宪法学课程教学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化融入,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3]
   (一)合理挖掘思政元素
   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宪法学课程的设置不仅要符合课程思政的核心观点,还要符合当今大学生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思政教学资源。除了必要的宪法知识的学习外,教师要选择一些同时涉及时事新闻、时政热点、中西方制度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资源,在实证事件、案例的中西对比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以国家法治发展服务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二)实践课堂配合开展思政教育
   当今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要求更注重职业化,实践性教学就成为重要的教学途径。在课上和课下配合的实践性教学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实践性教学来加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知识内容的认识和共识。教师可以依托学生组织观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有关的电影,如《建国大业》,让学生尝试讲解电影中出现的与宪法知识有关的片段,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国家宪法日纪念活动;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模拟人大代表选举、宪法知识竞赛。诸如此类的实践课堂在无形之中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且能在学习宪法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大国责任感。    (三)丰富思政教学形式
   法学课程教学通常以口头传授、书面传授等方式进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疲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较低。教师应尝试采用一些既能兼顾专业知识又具思政元素的创新方法。例如,分组讨论、线上互动、课堂反馈等方式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法律概念等要素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三、宪法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法学本科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状,宪法学作为核心主干课程,作为与国家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课程,应着力加强宪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宪法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总结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一个主题”
   “一个主题”是给宪法学课程赋予一个时代主题,使这门课不再是一门十分枯燥的、单纯理论知识传授的课程,使这门课对大学生来说拥有时代需要的价值。在授课时教师可以把宪法学课程的名称换成一个充满感情色彩和大国情怀的响亮名称,比如“大国宪制”,整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讲授都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希望学生在学习完这门课后能够以大国为己任,成为有担当的法律人。
   (二)“两条主线”
   “两条主线”是知识主线和思政主线,知识主线是“明线”,以理论知识讲授为线索进行安排,实现的是教书功能;思政主线是暗线,以知识背后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线索进行安排,实现的是育人功能。
   (三)“三个目标”
   “三个目标”是知识技能学习目标、思维系统建立目标、文化自信引领目标。这三个目標是需要相互配合完成的,前两个目标的设定是因为宪法学课程是法学专业的第一门课,又是理论课,学生在这个阶段是一张“白纸”,必须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建立一个法律思维的系统,这样才能指导后面其他部门法学科的学习。第三个目标文化自信引领目标,是在学习完课程后改变对宪法的一些错误认识,不再盲目媚外,对宪法的制度设计树立充分的制度自信。
   (四)“四维基础”
   “四维基础”是以“马工程”教材为教学基础、以“问题意识”为设计基础、以“混合式教学”为技术基础、以“四个自信”为价值基础。
   (五)“五部篇章”
   “五部篇章”是宪法学课程讲授的五个部分。宪法原理部分从理论阐述出发,让学生在比较中西宪法理论的基础上,真正认知中国宪法,而不是用西方话语体系评价宪法。其实很多言论的错误传播是因为话语语境的不同,人们在不同国家、不同意识形态中对宪法、民主、自由的认识观念也不同,青年学生必须从理论角度辨析这些认识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宪法发展部分,通过让学生了解党史、宪法发展史,甚至哈尔滨解放区时期法制实践对新中国宪法发展的重要作用,让青年学生了解初心,才能不忘初心,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组织部分,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协商民主制度,了解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加深对法治政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公民权利部分,让学生充分认识人权理论,对比中西方人权现状,认识中西方对人权话语语境的差别,认识西方对别国人权抨击的狭窄视角,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人权现状,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宪法保障部分,组织学生充分研讨宪法实施过程中出现大的问题、科技创新对宪法的新挑战,树立大国青年的主人翁责任感。以上五个篇章,依次是递进关系,从认识理论、了解历史开始,引领学生深入探讨国家制度设计、公民权利保障,最后研讨宪法问题,解决宪法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夯实“四个自信”的价值基础,达到“隐性”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总之,宪法学课程教学要通过合理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协同一致的“课程思政”体系,将“过程育人”真正落到实处,以提高“课程思政”实效,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
   [3]张峥.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法学本科教学的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8(1).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为工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263名女大学生,研究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状况以及各分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具体特征。结果发现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保健维度均分最高且发展维度在不同的家庭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关注对职业价值观的塑造,重视同辈群体的影响,有针对性地一体化开展等建议。  [关 键 词] 女大
[摘 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与教师认识到当今社会需求的是核心素养型人才与知识技能型人才。中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十分突出,例如物理观念、多样化的思维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物理学科,了解物理规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感悟工匠精神、科技传承和社会责任。主要谈谈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中职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在各科教学工作中都应注重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将直接决定整体教学质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反思,其中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升华教育理论素养,提升实践教学经验,落实教学反思,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因此,以教学反思
[摘 要] 语文教师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树立爱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中职学生在不久的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更好地发展自己。只有基本了解了中职院校学生心里都想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思想动态,教师才能让中职学生愿意学语文,把语文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中职教育;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
[摘 要] 中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护理相关工作人员人才输送的重要来源。但是当前中职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对于我国当前护理人才的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来说。针对中职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改进对策提升我国当前中职护理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护理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
[摘 要] “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将人们带入全新的教育模式,融合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探索环境保护概论中的思政元素,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相融合。课前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上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后进行拓展深化教学内容。在“线上预习—线下教学—线上巩固”这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穿插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民族自豪感等。 
[摘 要] “课程思政”这一综合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于2014年提出。“课程思政”即挖掘课程中思想引领、政治教育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分析了“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现状,预设了拟解决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并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通过认真分析“思政教学”工作的内容和性质,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大纲
[摘 要] 教材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核心载体,而教材信息化设计为大势所趋,在活页式教材内涵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活页式教材设计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活页式教材设计方法与职业院校对活页式教材运用的策略。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活页式教材;设计方法;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56-
对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以大学物理课程的一个内容作为案例充分展示这种教学模式的全部活动内容,同时对教学反馈形式与评价指标也作了说明.
[摘 要]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选择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职数学课堂情境导入可采用时事导入、数学史料导入、悬念设疑导入、实验导入等方法。  [关 键 词] 情境导入;中职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