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本解读技巧初探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是指通过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学生文本解读能力提高了,对于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都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对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仅仅满足于表层的文本解读,满足于显性的、表层的感知连贯,知道这个文本表面写了什么内容,而对于隐形的内容,作者的情感抒发、作品主题、文本的流派和风格等等则无法再多做深入解读。
  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讲授九年级课文《孔乙己》时,首先让学生自读思考: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你怎样来读懂这篇文章?学生只能说出是写“孔乙己这个人穷困潦倒,偷书被打折了腿,最后或许是死了”,至于怎样来理解文章的内涵,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学生便不知所措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不知道怎样来深入地解读文本。经过长期的总结和积累,对于指导学生文本解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广泛阅读奠基础
  现在的学生钟情于漫画、报纸、杂志、网络视频等快餐文化,这些快餐文化具有通俗性功利性,迎合了学生阅读心理和感官享受的同时,也使他们心灵浮躁,无法静下心来阅读文学经典。另外,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也往往重做题,轻阅读,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文学名著更是敬而远之。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积累文学功底。学生缺乏文学底蕴,就无法深层次解读文本。
  因此,我们需要给孩子们创设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沉浸到书本中。多读书,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文学类、科学类、历史、哲学等等,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建设书香校园,把各学科有代表性的书籍进行挑选,整理出一个名著阅读的目录,然后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成效显著。
  读书之后须积累,能将资料归类合并,做资料卡片、简报、摘抄本、读书心得等,都是资料积累的有效手段。“温故而知新”,这些资料不时拿出来温习,能有效地为文本解读奠下基础。
  二、知人论世明背景
  《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要正确理解作品,就应当了解写诗著书的人,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又离不开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文本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作者往往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现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思考。因此解读文本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本产生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在特定背景下解读文本的内涵才会更有针对性,也更准确。例如九年级课文《范进中举》,范进中举后发疯这个现象,学生很难理解背后的深层原因。只有了解了封建社会的理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的最高目标“学而优则仕”,做官之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现实。学生对《范进中举》就能更深层去理解了。
  每个文本是作者生平经历和个性心境的体现。每个文本都有作者生活经历、个性特定的烙印。同一作者在不同的时期,因为生活经历的不同,心境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别。例如杜甫年轻时意气风发,登泰山后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后来因为经历战乱、亲人离散,满腹愁苦,写下了“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以,面对文本,我们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方能更好的解读文本。
  三、整体感知理内容
  雕刻家罗素因为一双手破坏了维纳斯的整体美,毅然砍掉那双唯美的手。可见,艺术家总是把整体的完美摆在首要的位置,所以产生出来的作品总是以整体形态呈现于欣赏者面前。文学创作也是讲究整体原则的。因此解读作品也要在整体上下一番功夫,才能对作品有全面正确的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应该提倡整体把握,实施整体阅读。
  在整体阅读时,指导学生有用的东西慢读,无用的东西快读,略过去。即对读过的内容进行筛选,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十三岁的际遇》一文是田晓菲写给北大九十周年校庆的,虽然文章较长,文中抒情语句也较多,但是我们通过阅读梳理发现,文章就是写了与北大的相识过程,北大留给作者的印象,以及作者对北大的深情。通过整体阅读,对文章进行梳理,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入解读文本做好铺垫。
  四、选点突破明主旨
  每个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可能是情节方面的,可能是人物塑造方面的,也可能是写作技巧方面的……如果能抓住文本个性,选择好文本解读的切入点,我们解读文章就能事半功倍。文本解读的切入点,可以是文章的题目、线索、中心句、人物、过渡句、体裁等,要根据不同文体的文章的特点和教学重点、难点来确定。
  例如小说《最后一课》,文题内涵丰富,聚焦性强。围绕这个文题,笔者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读文本,设置了三个问题:1.为什么这是最后一课?2.他们是怎样上最后一课的?3.《最后一课》中体现着阿尔萨斯人民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这三个问题,一步步深入文本,很快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文本的题目往往与文本的内蕴有着内在的联系。围绕文题,在与文题的对话中感悟文本,会使文本解读更有整体性也更有针对性。
  五、圈点勾画加批注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必须充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运用。在读书中,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赏析文章的效果甚佳。圈点是指阅读时用能代表某方面意思的符号在文本中标出重要的词句,点出疑难等。批注即批语注释,是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以简评等等。
  在读书时,边读,边圈点勾划和批注,可以促进对文章的理解,经过圈点批注的文章,眉目清楚,条理分明,也可以加深读者的记忆。当然圈点勾划和加批注不是随意地圈划,随意地加批注,而是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读过某一个章节,先要经过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决定哪些地方应该圈点,哪些地方应该勾划,哪些地方要加注,哪些地方要加批,然后再动笔墨。如果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乱划一气,胡批一通,反而会影响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圈点勾划批注,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边读边想边动手,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
  六、文本解读个性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生活的经历不同,对同一个文本的解读也会存在差异。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是文学作品本身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的。同时,学生的性格、生活经历等又是千差万别的,对同一文本产生的联想想象不同、感悟不同,解读也不同。例如:同样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人读出的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人读出的是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和不满等。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而且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既能得到共性的体验,又能得到个性的发挥。
  总之,要提高学生文本解读技巧,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教师悉心的引导。作为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全身心地投入,坚持不懈地悉心指导学生掌握技巧,方能让学生解读文本越来越有效。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作者立足于《课标》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观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六大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阅读教学;个性化行为;做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中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为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古诗文‘读赏写’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是由“自主阅读、探究鉴赏、读写一体”三部分内容有机融合而组成的,它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能自主地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将所学知识技能熟练地迁移到写作练习中。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到,古诗文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但与写作联系在一起进行教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走入了教育领域,带来了以微课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方式。将微课与教学课程结合,有助于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提升教学水平。将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语文教学氛围,更好让学生掌握教学难点与重点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教学]  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摘 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搞好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中职英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就以人为本促进中职英语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自主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低,在英语教学中贯穿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其全面发展,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那么,怎
[摘 要: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其中的一个发现,它的产生影响重大。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成少不了唯物史观,只有把握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形成过程,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围绕“现实”这一主题,从探索现实;关注现实;走进现实;运用现实这四个时期出发,探索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展逻辑。  关键词: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逻辑]  一、探索现实本身  马克思少年时期就热爱学习,
江苏省语文《考试说明》一直明确要求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同时也明确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文中不同的句式指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特殊用法是指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成语需要理解和掌握用法,文言文难学难记,而成语来源于文言,如果利用现代常用的成语来掌握文言现象,那就容易得多。  下面笔者对如何利用成语来掌握
[摘 要:在教授小学语文的过程中,要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不仅是教育大纲提出来的要求,也是要和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需要。为此,本文将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去实践、探索,对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或者经验进行总结,应该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设疑;自主;拓展]  我国的基础教育必须担任起对公民的良好道德素质和勇于去创新、研究的科学精神形成的重大责任。那
《桃花源记》作于晋亡之后,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该文的出现绝不是偶然,它是作者在经历了三仕三隐的人生之旅后,个人思想情结的一次升华与总结;是作者在实现了哲学归隐后告别田园、走向心灵归隐的一次尝试,是作者到达的最后一个人生驿站。  一  陶渊明一生或仕或隐,以至最终归隐的反反复复,构筑了陶渊明一生痛苦的旅程。经过汉末以来的政治、社会大动乱,儒学衰退,道家中兴,企慕隐逸之情在魏晋知识阶层已蔚然成风,远离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如今,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手段正在不断地深入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新宠。多媒体教学不仅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适当地借助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先进功能,一定能够提高作文指导的效果。以下就是本人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尝试,希望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探讨。  一、 运用多媒体提供作文范例  以前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悲愤之情。  觅封侯:指为抗金建功立业。 梁州:在今陕西汉中一带。 关河:关塞与河防,指边塞险要地方。 尘暗旧貂裘:当年从军所穿的貂皮制作的军装已经积满了灰尘,意谓再也不能从军建功立业了。 鬓先秋:鬓发早巳像秋霜那样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