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在教学内容上给高中地理教学以较大的触动,认为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得到学科教学内容,体验课程,感悟课程,即教师和学生在共同体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更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给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地理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问题情境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冲突,或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障碍,从而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提问。例如,在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如果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显然是很枯燥的。因此,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分析实例时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讲完《城市与城市化》这一章以后,就让学生运用本章知识来对自己家乡所在的地级市进行分析,这样既能使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又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增长学生的见识。而在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创设情境同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以后,让学生写一篇科幻文章,主题是“假如黄赤交角突然变得很大或很小,我们会怎样”,学生就必须充分思考黄赤交角对地球和人类的意义了,这样学生对黄赤交角的理解就会非常深刻。
二、 运用多媒体手段,构建开放型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充足的资料,这使我们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相关资料,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知识和技能的环境。例如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地域差异的教学,我们通过收集展示各地地理环境的统计数字资料、景观图片资料,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逼真的开放的地理环境模型,为学生探索、获取知识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情境。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快速地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超越传统的教材范围,进行开放性的学习。其次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知识呈现方式,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能在课堂教学过程模拟出教学所需情境,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课堂成为真正的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结合生活与生产实践的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例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教学,我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出地球的自转与绕日公转运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相应的地理现象。这样不仅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还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过程。再如“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关键词,让学生上网搜索世界各地主要农业区的资料,然后分析归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充分发挥自己学习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有多种,但其主要特征是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知识、探究知识,体验获取新知的过程。设置开放型的地理课堂是培养学生发现式、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发现式学习、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关键是调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并使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例如“月相变化规律”的教学,我们引导学生从分析月球绕地公转入手,应用光学原理,一步一步地分析日、地、月三者关系,帮助学生得出不同位置时月相,通过一组小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月相变化规律,更多的是获得了主动探究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始。当知识以相应的问题,分层次地呈现给学生时,通过教师适当引导,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能在教师引导下质疑、调查、探究,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当然理论是如此简单,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 开展课堂讨论,提供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
目前,课堂讨论依然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课堂活动方式,因为课堂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经常有讨论这种活动的出现,这就说明新课标是很强调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但是课堂讨论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如在学习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时,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讨论往往不能达到效果,还会浪费课堂时间。但相反,在学习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时,由于知识侧重于人地关系,而学生长期亲身经历这些人地关系,所以用讨论的形式能够集思广益,把课堂知识扩展出去。比如在讲“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一下自己所感受到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变化,这样就不至于使课堂太过沉闷,而且又能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就能把探究性学习下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学会提取和运用知识,从而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时,应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型等的不同,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操作,既注重整体化又兼顾个体化的教学模式,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诸多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
(南通市小海中学)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问题情境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冲突,或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障碍,从而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提问。例如,在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如果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显然是很枯燥的。因此,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分析实例时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讲完《城市与城市化》这一章以后,就让学生运用本章知识来对自己家乡所在的地级市进行分析,这样既能使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又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增长学生的见识。而在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创设情境同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以后,让学生写一篇科幻文章,主题是“假如黄赤交角突然变得很大或很小,我们会怎样”,学生就必须充分思考黄赤交角对地球和人类的意义了,这样学生对黄赤交角的理解就会非常深刻。
二、 运用多媒体手段,构建开放型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充足的资料,这使我们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相关资料,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知识和技能的环境。例如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地域差异的教学,我们通过收集展示各地地理环境的统计数字资料、景观图片资料,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逼真的开放的地理环境模型,为学生探索、获取知识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情境。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快速地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超越传统的教材范围,进行开放性的学习。其次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知识呈现方式,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能在课堂教学过程模拟出教学所需情境,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课堂成为真正的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结合生活与生产实践的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例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教学,我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出地球的自转与绕日公转运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相应的地理现象。这样不仅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还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过程。再如“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关键词,让学生上网搜索世界各地主要农业区的资料,然后分析归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充分发挥自己学习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有多种,但其主要特征是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知识、探究知识,体验获取新知的过程。设置开放型的地理课堂是培养学生发现式、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发现式学习、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关键是调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并使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例如“月相变化规律”的教学,我们引导学生从分析月球绕地公转入手,应用光学原理,一步一步地分析日、地、月三者关系,帮助学生得出不同位置时月相,通过一组小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月相变化规律,更多的是获得了主动探究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始。当知识以相应的问题,分层次地呈现给学生时,通过教师适当引导,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能在教师引导下质疑、调查、探究,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当然理论是如此简单,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 开展课堂讨论,提供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
目前,课堂讨论依然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课堂活动方式,因为课堂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经常有讨论这种活动的出现,这就说明新课标是很强调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但是课堂讨论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如在学习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时,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讨论往往不能达到效果,还会浪费课堂时间。但相反,在学习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时,由于知识侧重于人地关系,而学生长期亲身经历这些人地关系,所以用讨论的形式能够集思广益,把课堂知识扩展出去。比如在讲“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一下自己所感受到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变化,这样就不至于使课堂太过沉闷,而且又能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就能把探究性学习下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学会提取和运用知识,从而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时,应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型等的不同,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操作,既注重整体化又兼顾个体化的教学模式,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诸多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
(南通市小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