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包新颜,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
技法指点
诗歌创作对于同学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内心的感受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首先,诗歌创作要有真情实感,我们要能发现、把握生活中体现爱与美的细节和瞬间,通过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如《乡愁》,将抽象的情感“乡愁”物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其次,诗歌创作讲究建筑美和音乐美,注重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结构匀称、音律和谐、多感官描写,营造出 “四月天”的人间美景。再次,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本单元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尝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尝试运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手法,并要关注韵律节奏等。如《我看》,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语言陌生化手法丰富了自然荣枯、生命变化的强烈感受。
你是江南的岁月
记忆就像一扇窗,
推开了,
便再难合上……
秦淮河畔,乌衣巷旁,
抚墙远望,
望到了那一段,
被青烟笼罩的
时光。
奶奶靠在桂花树旁,
我伏在奶奶膝上,
青碧的茶叶在热水里荡漾。
檐角的风铃叮叮当当,
任那一段段往事在耳畔流淌。
清风徐徐,
小巷杳杳,
我昏昏沉沉睡去,
梦里大嚼着桂花,很香很香。
夕阳残照,
飞絮在金光里飘荡,
我懒懒躺在乌篷船上,
任橹板摇出的浪花,
濡湿了衣裳。
米糕铺飘起勾人的醇香,
浣衣的姑娘们低吟浅唱,
暮色渗着丝丝微凉……
捧一手芬芳,
献给那匆匆的过往,
再听到桂花树下枯枝轻响,
便是我独自惆怅,
泪水静静地,
静静地,
流淌……
首段三句一诗节,下面几段参差不齐,形式上就显得杂乱了。
进一步呈现江南巷道的意象,语义上和上一诗节有重复处。句式参差有变化,但诗节行数明显随意。
出现众多意象,比较杂乱,没有条理。注重音韵,但忽视结构的整齐。
抒情形象有江南特色,但意象群组合随意。有意识地多角度多感官描写,但遣词造句表意不够准确。句式有变化,但全诗不够协调。
抒情收束全篇,未回应开篇。
综合点评
这首诗抒写了小作者对儿时江南生活的怀恋。推开记忆的窗,童年的人、事、景物便在窗前了:秦淮河、乌衣巷、乌篷橹板,属于江南水乡的童年;桂花树、青碧茶、檐角风铃、醇香米糕,触动色香味声的童年;还有树旁的奶奶、躺着的“我”、浣衣的姑娘,这都是美好的童年记忆。全诗句式错落有致,叠词音韵绵延,音律和谐,一韵到底,可以传递出一点诗味了。但是,随心而为,意象组合杂乱,表现手法的运用不够生动自然。
升格指津
1.我们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联想和想象,将具体的事物与联想想象的内容结合,并赋予诗歌独特的情感,形成诗歌中的意象。将多个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和抒情的顺序组合,构成诗歌整体意境。
2.在表达形式上,形成节与节的匀称(每节行数一致),同时在整齐中有变化(每节内部不同的句式变换),构成诗歌的建筑美。
3.表现手法上,可用修辞手法将丰富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亦可调动多种感官,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词语的选用也要有画面感,并富有情感。
你是江南的岁月
开篇记忆的窗被推开,奠定全诗怀恋往事的感情基调。三行一诗节,依照長句短句长句的句式行文,错落有致。
紧承上节,继续渲染江南岁月的意境美,引出下文描写江南生活。依照上一段统一句式结构,齐整中有变化,灵动中见规整。
侧重景物描写,从巷外移至院内,以茶汤、清风、风铃为一组意象,从形、色、声角度描写,为下一节写院中的人营造静谧的氛围。
侧重人物描写,讲故事的奶奶在桂花树下,梦里的“我”咀嚼着桂花糕,紧承上一节院中生活的回忆。
侧重景物描写,地点从院内移至长廊,时间转向傍晚,以夕阳、飞絮、长廊为一组意象,动静结合、视觉触觉结合描写景物,为下一节写院中的人营造静谧的氛围。
秦淮河畔,浣衣女低吟浅唱
橹板咿呀
懒懒躺在乌篷船上,濡湿衣裳
米糕铺如梦似幻,飘起勾人醇香
枯枝轻响
桂花树下老院,独自惆怅
捧一手芬芳,走进那条梦中的巷
匆匆过往
任泪水静静流淌……
江南的岁月,就像一扇记忆窗
轻轻推开
便再难合上……
青砖黛瓦,乌衣巷旁
扶墙远望
那一片烟雨迷蒙,笼罩时光
青碧的茶叶,在热水里荡漾
清风徐徐
檐角的风铃轻晃,叮叮当当
伏在奶奶膝上,靠在桂花树旁
往事流淌
梦里嚼着桂花米糕,很香很香
夕阳残照,金光里飞絮飘荡
暮色渐沉
长廊斜长出影子,丝丝微凉
侧重人物描写,从声音、动作的角度写浣衣女浅吟低唱,“我”躺在船上听桨橹声,描绘出一幅水乡人物画。
照应第二节,穿街越巷,回到老院。选取米糕铺、桂花树两个场景进行描写,回扣前文中梦中的桂花香糕,陪伴奶奶的桂花树。也仿佛走进记忆中的江南岁月,引出下文抒发情怀。
首尾呼应,抒写对儿时江南生活的怀恋。“捧一手芬芳”使用了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手法,总结了全诗记忆中的美好人、事、景物。
综合点评
修改过的诗歌将生活中触发我们的情感的人、事、物形成一组组的意象,以空间转换、时间迁移为抒情顺序安排各诗节,捕捉童年生活之趣,表达怀恋江南岁月的真情实感。全诗三行一节,每节长短句间杂,构成整体协调一致又富于变化的建筑美。诗歌内部两两一个小组合,景物人物在同一场景中前后互动。开头结尾遥相呼应,情感渲染往复升华。全诗一韵到底,声韵和谐。用词有画面感而富有情感,让人依稀看到江南水乡的一幅幅动人图景。
小试牛刀
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爱这土地》《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我看》,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
包新颜,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
技法指点
诗歌创作对于同学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内心的感受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首先,诗歌创作要有真情实感,我们要能发现、把握生活中体现爱与美的细节和瞬间,通过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如《乡愁》,将抽象的情感“乡愁”物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其次,诗歌创作讲究建筑美和音乐美,注重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结构匀称、音律和谐、多感官描写,营造出 “四月天”的人间美景。再次,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本单元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尝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尝试运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手法,并要关注韵律节奏等。如《我看》,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语言陌生化手法丰富了自然荣枯、生命变化的强烈感受。
你是江南的岁月
记忆就像一扇窗,
推开了,
便再难合上……
秦淮河畔,乌衣巷旁,
抚墙远望,
望到了那一段,
被青烟笼罩的
时光。
奶奶靠在桂花树旁,
我伏在奶奶膝上,
青碧的茶叶在热水里荡漾。
檐角的风铃叮叮当当,
任那一段段往事在耳畔流淌。
清风徐徐,
小巷杳杳,
我昏昏沉沉睡去,
梦里大嚼着桂花,很香很香。
夕阳残照,
飞絮在金光里飘荡,
我懒懒躺在乌篷船上,
任橹板摇出的浪花,
濡湿了衣裳。
米糕铺飘起勾人的醇香,
浣衣的姑娘们低吟浅唱,
暮色渗着丝丝微凉……
捧一手芬芳,
献给那匆匆的过往,
再听到桂花树下枯枝轻响,
便是我独自惆怅,
泪水静静地,
静静地,
流淌……
首段三句一诗节,下面几段参差不齐,形式上就显得杂乱了。
进一步呈现江南巷道的意象,语义上和上一诗节有重复处。句式参差有变化,但诗节行数明显随意。
出现众多意象,比较杂乱,没有条理。注重音韵,但忽视结构的整齐。
抒情形象有江南特色,但意象群组合随意。有意识地多角度多感官描写,但遣词造句表意不够准确。句式有变化,但全诗不够协调。
抒情收束全篇,未回应开篇。
综合点评
这首诗抒写了小作者对儿时江南生活的怀恋。推开记忆的窗,童年的人、事、景物便在窗前了:秦淮河、乌衣巷、乌篷橹板,属于江南水乡的童年;桂花树、青碧茶、檐角风铃、醇香米糕,触动色香味声的童年;还有树旁的奶奶、躺着的“我”、浣衣的姑娘,这都是美好的童年记忆。全诗句式错落有致,叠词音韵绵延,音律和谐,一韵到底,可以传递出一点诗味了。但是,随心而为,意象组合杂乱,表现手法的运用不够生动自然。
升格指津
1.我们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联想和想象,将具体的事物与联想想象的内容结合,并赋予诗歌独特的情感,形成诗歌中的意象。将多个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和抒情的顺序组合,构成诗歌整体意境。
2.在表达形式上,形成节与节的匀称(每节行数一致),同时在整齐中有变化(每节内部不同的句式变换),构成诗歌的建筑美。
3.表现手法上,可用修辞手法将丰富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亦可调动多种感官,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词语的选用也要有画面感,并富有情感。
你是江南的岁月
开篇记忆的窗被推开,奠定全诗怀恋往事的感情基调。三行一诗节,依照長句短句长句的句式行文,错落有致。
紧承上节,继续渲染江南岁月的意境美,引出下文描写江南生活。依照上一段统一句式结构,齐整中有变化,灵动中见规整。
侧重景物描写,从巷外移至院内,以茶汤、清风、风铃为一组意象,从形、色、声角度描写,为下一节写院中的人营造静谧的氛围。
侧重人物描写,讲故事的奶奶在桂花树下,梦里的“我”咀嚼着桂花糕,紧承上一节院中生活的回忆。
侧重景物描写,地点从院内移至长廊,时间转向傍晚,以夕阳、飞絮、长廊为一组意象,动静结合、视觉触觉结合描写景物,为下一节写院中的人营造静谧的氛围。
秦淮河畔,浣衣女低吟浅唱
橹板咿呀
懒懒躺在乌篷船上,濡湿衣裳
米糕铺如梦似幻,飘起勾人醇香
枯枝轻响
桂花树下老院,独自惆怅
捧一手芬芳,走进那条梦中的巷
匆匆过往
任泪水静静流淌……
江南的岁月,就像一扇记忆窗
轻轻推开
便再难合上……
青砖黛瓦,乌衣巷旁
扶墙远望
那一片烟雨迷蒙,笼罩时光
青碧的茶叶,在热水里荡漾
清风徐徐
檐角的风铃轻晃,叮叮当当
伏在奶奶膝上,靠在桂花树旁
往事流淌
梦里嚼着桂花米糕,很香很香
夕阳残照,金光里飞絮飘荡
暮色渐沉
长廊斜长出影子,丝丝微凉
侧重人物描写,从声音、动作的角度写浣衣女浅吟低唱,“我”躺在船上听桨橹声,描绘出一幅水乡人物画。
照应第二节,穿街越巷,回到老院。选取米糕铺、桂花树两个场景进行描写,回扣前文中梦中的桂花香糕,陪伴奶奶的桂花树。也仿佛走进记忆中的江南岁月,引出下文抒发情怀。
首尾呼应,抒写对儿时江南生活的怀恋。“捧一手芬芳”使用了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手法,总结了全诗记忆中的美好人、事、景物。
综合点评
修改过的诗歌将生活中触发我们的情感的人、事、物形成一组组的意象,以空间转换、时间迁移为抒情顺序安排各诗节,捕捉童年生活之趣,表达怀恋江南岁月的真情实感。全诗三行一节,每节长短句间杂,构成整体协调一致又富于变化的建筑美。诗歌内部两两一个小组合,景物人物在同一场景中前后互动。开头结尾遥相呼应,情感渲染往复升华。全诗一韵到底,声韵和谐。用词有画面感而富有情感,让人依稀看到江南水乡的一幅幅动人图景。
小试牛刀
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爱这土地》《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我看》,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