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队院校野战给水专业士官培训教学体系构建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eng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军队院校士官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运用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军队院校野战给水专业士官培训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关    键   词]  士官培训;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40-02
   教学体系是指为了达到教育目的,由教学活动相关要素构成,并以一定稳定结构形式存在的,实现特定教学功能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士官短期的在校培训既具有院校教育属性,又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是军队士官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近几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认为应该从“紧贴职能定目标、紧扣岗位设内容、紧盯特点用教法、紧贴需求创条件”等方面构建给水专业士官培训教学体系,全方位提升教学效益。
   一、紧贴部队士官职能,分层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是通过教與学的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给水专业士官培训教学目标应以士兵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岗位任职为指向,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个层次确立。
   (一)认知目标
   认知目标是学员经过培训达到掌握岗位所需的新专业、新理论、新装备知识的基础目的,能为技能和素质目标确立提供理论基础。由于军队院校给水专业的模块组成复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给水专业士官培训的认知目标定位在了解给水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与地表水监测、地下水探测、地下水开发以及给水泵站施工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同时鉴于学员虽然有一定的部队岗位任职,但是缺乏系统的装备设备认知。在认知目标中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与装备、机械、维修、施工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实操条件下水源探测、水文测井、钻井、净水等装备的运用和维修的能力。
   (二)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是指通过在校培训掌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水平。给水专业士官培训技能目标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基础专业技能,形成给水分队岗位的最基本工作能力;二是以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岗位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形成具有针对当前岗位的创新能力和具备对岗位变化的适应能力。初级培训,学员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对简单,在技能目标上应以基础性、基本性专业技能为主。中高级培训应按照主操作手的技能目标进行定位,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综合能力和创新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是指与任职岗位相关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思维、战斗意志、使命意识、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等。我们将给水专业培训的素质目标确立为: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和爱岗敬业的专业态度;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和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严守规程的工作作风。在素质目标层面,初级培训倾向于岗位实战能力,强调既要愿干,更要善干;中高级培训倾向于任职组训能力,强调既要能干,还要善教。
   二、紧扣岗位技能需求,分块设计教学内容
   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是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策略。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紧扣给水专业岗位技能需求,按照基础认知、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来设计。其基本要求是适应给水分队对专业士官人才的需求,与给水装备发展相适应。基础认知层教学内容应注重专业技术与素质训练内容设置,强化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层教学内容应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强化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和关键技术。综合实践层教学内容应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强化解决岗位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应该注重分块递进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员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应用技能和技术。
   给水专业包含水源探测、钻井工程和泵站构筑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本就是一个专业。因此,在内容设计上,应该将这三个教学方向细化分解成基本、专业和综合的模块,同类合并,层次递进,逐渐升级。给水专业士官培训课程体系包含这三个方向的多门课程,士官培训在校时间短,不可能全部开设这些课程,应该根据培训层次的差异优化课程安排。初级培训安排水文地质、物探、钻探、给水工程等模块内容,教学顺序按照水源探测、钻井和泵站构筑来设置。考虑到中高级学员已具备给水专业的知识背景,在内容设置上应倾向于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的内容,安排水源探测、钻井、泵站构筑等模块内容。同时,内容设置还应针对培训层次的不同,对于教学内容有重叠的课程进行内容细化。如两个班次都开设了“钻井”的教学内容,且均属“技能+综合”模块。内容设计上,初级培训应倾向于钻井流程,按照流程设置教学内容,中高级培训应倾向于不同地质环境下的钻井施工,按照施工工艺设置教学内容。
   三、紧盯士官学员特点,分别运用教学模式
   士官学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动手能力强、操作兴趣高。在组织给水专业士官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学内容情况,紧贴士官学员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应探索实践范例式、探究式、抛锚式、现象分析式等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广泛采取理论精讲、问题引导、启发研讨、案例研讨等教学方法,提升学员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基础性教学内容可采取范例式教学,强化基础知识学习。原理性、结构性教学内容可采取探究式教学,通过情景设置、问题牵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综合性教学内容可采取抛锚式、现象分析式教学模式,通过案例、事例分析开展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应探索运用现地教学、实验教学、实操实作教学、模拟仿真训练和联教联训等教学模式。水文地质、水源探测等内容实践教学应以典型地质、地貌条件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驻地周边的典型地质条件开展现地教学。物探、钻井工程等内容实践教学应采取实装实训模式教学,通过实装实训提升士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装备实操能力,还应大力探索模拟训练教学模式的运用,通过模拟训练器材实现理论向实训的衔接。给水工程和泵站构筑内容实践教学应广泛采取构筑物参观+典型器材训练的教学方式,分模块、分类别组织教学。针对综合实践性强的课程,还可探索运用“以工促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四、紧贴课程教学需求,分类构建教学资源
   教学条件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用于支撑和保障教学实施的环境和硬件的总称。应紧贴课程教学需求,从教材体系、实训器材、教室场地和外部资源分类构建配套的教学资源。
   (一)完善实战型教材体系
   “军民融合”是给水专业的特质,前期课程教材采取替代使用的方式,选用地方高校相似课程使用的国家规划教材。虽然能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的一致性,但教材缺乏军事特色,针对性不够,难以满足士官学员的岗位需求。应尽快构建与培训层次相适应的教材体系,满足教学需求。应紧密结合给水专业士官的岗位技能需求和未来作战,开展教材建设,尽快形成紧贴专业前沿、紧贴实战需要、适应士官岗位需求的教材体系。
   (二)建设体系化装备器材
   给水专业教学装备器材由水源探测、钻井、测井等装备器材组成。目前用于教学的钻井装备性能落后、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先进的工艺训练,应该积极拓展教学装备的保障渠道,满足教学需求。一是通过参观地方装备厂家,满足新装备的教学。如安排学员赴水井钻机厂家参观新型顶驱钻机,开展新装备、新工艺教学。二是通过租赁装备或与地方企业联合的方式,进行实装实训、边工边训。三是完善专业训练配套器材建设。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教材内容,配套水泵、水管、净水器材等教学器材,解决泵站构筑实践教学的需求。
   (三)构建信息化教学条件
   专业教室和训练场地是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条件,应加紧构建信息化教学配套条件。一是构建基于实物与AR联动的地质、水文地质专业教室。购置岩石、矿物标本以及地质构造模型,构建虚拟3D模型融入AR系统,满足水源探测教学使用。二是构建基于半实物仿真平台与VR联动的实装训练平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序衔接,应加快推进物探设备、钻井装备、净水装备以及泵站构筑器材的模拟训练系统开发和建设。三是构建智能化专业训练场地,依據给水专业的教学装备特点建设硬件配套、功能齐备的专业训练场地,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装备的教学训练需求。四是依托中国大学生MOOC、军职在线、军事职业教育平台等开展相关课程建设,构建配套的网课资源。
   (四)拓展融合式教学基地
   “联教联训”和“联训演练”一直是野战给水专业的特色。士官培训在校时间短,不具备安排赴外单位联训的条件。但可利用驻地周边的工厂、院校和工地构建支撑教学的校外教学场地,如泵站课程可以驻地现有大口井群、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等开发教学点。针对民用技术为主体的课程,应将自来水厂、水泵厂、污水处理厂等设施纳入教学特色点群。钻井课程可充分利用徐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以及钻井个体户等装备和场地条件开展钻机结构、技术工艺和野外实训等实践教学。通过拓展融合式教学基地,形成“学”“研”“产”“工”一体的特色教学体系。
   士官是未来部队战斗力的主体,以技术为支撑的给水专业士官对未来战场给水保障起重要支撑。承担给水专业士官培训的院校,必须从完善的教学体系着手,构建向岗位靠拢、满足岗位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全方位实现给水专业士官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晓岩.任职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6.
   [2]董会瑜,牟显明.现代军校教育辞典(第二版)[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
   [3]冯志.着眼岗位任职能力生成构建野战给水专业教学模式[J].工程兵学术,2016(6).
  ◎编辑 栗国花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双一流”建设与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英语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相关措施促进英语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不仅能够使高校教学人员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能提升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信息化领导力作为一种全新的能力,能够促进高校英语教育在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得到发展创新。  [关 键
[摘 要] 对如何在中学建设“智慧农业”大棚的费用进行了预算和可行性研究,结合植物生长需要,在中学生物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这套设备,进一步加强农业现代化知识的教育并促进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学习,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知识与科技创新相联系,并利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智慧农业;中学生物教学;跨学科  [中图分类号] G633.
[关 键 词] 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20-02   2013年3月,南宁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高校。开始了高等学校类型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强调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侧重于较高的职业素养,所学知
钢琴专业课“课程思政”有德育、美育的先天优势.通过总结幼儿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思政”路径发现,要课前、课中、课后三点相结合.课前利用音乐鉴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
[摘 要]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站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多元化需求的层面进行研究,提出强化国际合作办学的学分互认制度和机制建设的观点。通过创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平台,学分互认机制的创建得以实现,而且也充分体现出终身学习的标准和要求,与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不谋而合。在实践工作中,将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作为主要载体,深入分析专业课程中的学分互认机制,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对学分互认机制的内涵进行介
[摘 要] 我国许多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多都是以大学院校的培养模式作为参考,普遍存在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创新与改革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属于中职工艺美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对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展开探究,并提出了几个方面建立新型中职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工艺美术
[摘 要] 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与网络媒体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交互性。一些教育行业的后起之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慕课平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慕课的教学以视频形式为主,集合了翻转课堂的创新性、个性化特点,致力于打造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结合著名的SWOT分析法,深度探讨慕课教学的优势与弊端,进而探求最适合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微课;慕课;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快了现阶段高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探索的步伐,中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遵循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还要本着创新型教学思维,注重新型农学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完善,使人才培养更具全面性,满足全面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育的要求。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应主动向思政课程靠拢,实现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以立德树人为准则,确保所培育人才符合德育与专业教育的标准,
[摘 要] 为促进“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有利于党支部建设质量显著提升,党支部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有力彰显。结合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基本要求和党支部工作的特点和特色,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与中心工作相融合、持续助力制度建设和完善规范化建设和工作室创新性举措研究发展,探索了工作室建设的创新途径。  [关 键 词] “双带头人”;组织建设;创新建设路径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现状的研究,分析了现代学徒制在法律制度、政策制度、校企沟通机制及学生如何看待现代学徒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现代学徒制改革的五种措施:师傅带徒弟,利用科研项目吸引专家能手参与;创建学生工作坊,吸引企业投资 ;成立创客班,实现“创—教—企—产”;通过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解决“双师型”素质;设立专项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