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我又教新高一,任教多年,多次教起始年级,每一年学生都反映:“地理太难学了,即使老师课堂上讲过了,自己也认真听了,但还是搞不懂,有的题目听懂了,可做起来又不会了”。因而,很多学生在上完一两个月课后,就对地理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不愿再学下去了。班主任和家长也都困惑地问我:“地理怎么那么难?”我觉得,学生和家长的这些反映都不难理解,初始年级学生感到地理难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首先,从主观上来说,学生的地理学科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对地理几乎是一无所知,分不清经线纬线认不出长江黄河的大有人在,甚至“中国在南半球”,世界“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这种笑话也层出不穷。当然,这不能全怪学生,主要是地理在中考不是主科,他们主要精力放在其他学科上,初中并未好好学地理,到了高中自然忘得也差不多了,在这样的基础下,一下子要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当然是困难的。其次,从客观上来说,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更具综合性。不象初中课本那么浅显易懂,特别是高一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地球和大气部分,是自然地理中的难点内容,所以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知识,大多会觉得摸不着头脑,更别谈运用了。第三,是学法上的问题,很多同学刚刚进入高中,还不适应高中较紧张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还在用初中的方法来学习,因为初中是世界和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比较浅显,很多地名、物名只需简单记忆就可以了,所以学生往往是在考前“背地理”,效果也还可以。而高中学习地理则要在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判断地理事物,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所以光靠“背地理”肯定是学不好的。第四,是相关知识的联系问题。高一第一学期,教材中牵涉到一些相应的数学和理化知识,而我校学生均为美术生(即文科),数理化基础很差,所以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难学。在上述四种背景条件下,高一学生学地理确实是会遇到一定困难的。而高一自然地理部分知识是难点也是重点,知识系统性强,高考比重大,并且也是后面学习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若是学生开始没掌握好,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初始年级如何学好地理,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根据自己几年教高一年级的经验,并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知识讲授要做好铺垫,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从往年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前三节可以较好的接受,从第四节讲述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开始出现较大的问题,普遍反映听不懂,难理解,因为本身这个部分是整个高一最难的地方,而学生对地球的知识也基本遗忘,一开始接触就遇上难点,自然容易失去信心。以前为了赶进度,我往往忽视学生的反映,直接往后讲,等到发现学生问题时,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我经过多次反思,我总结出:这个部分一定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一味为赶进度而一味求快,到后面再来补漏洞。所以,在讲授第四节之前,我先花一节课给学生复习初中的地球基本知识,让他们先对地球和经纬网有较全面的了解后,再来学习第四节就得心应手得多了。如事先了解了赤道周长四万千米,很多学生自己就能计算自转线速度。事先了解了经纬线,对于方向的判断也十分有帮助。五、六两节我也改变方法,以往是讲完一节再做练习,由于一节规律较多且难懂,往往讲完后多数学生已糊涂,不知用哪一个规律才好,经常出现课听懂了,题不会做的烦恼,又得再讲一遍,浪费不少时间。现在我把一节分成几个小节,讲完一小节配套几个练习题,学生听懂后立即配套习题,做起来较顺手,很少出现不会做。这样,虽然前面时间花得稍多,但总的节约了时间,并且效果比以前好得多。学生把这部分难点掌握了,对后面的学习也有了信心。
二、讲授知识多读图用图,多画板图,并要求学生跟着画。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地图既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经常使用的教学用具。大量运用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课本上有许多重要的示意图,原理图或由此变化的变式图。学生在初中学习以知识记忆为主,对地图运用的要求并不高,许多学生未掌握基本的读图用图方法,也不明确地图在高中地理的重要性,因而往往会忽略课本上的图,到了考试就傻眼。以前很多学生考试后反映:看不懂图,不知如何下笔,导致地理往往考不好。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意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并且多采用直观的板图教学,边讲边画,并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跟着画并填绘一些内容(我校学生为美术生,画图对他们来说很简单且速度较快),这样,学生在动态中接受信息,眼,手,耳,脑都在活动,这比只看,听而不动手要映象深刻得多。也增强学生的兴趣。如黄赤交角,这是个难点,不是很好理解,如果只看书上图,效果并不太好,也影响后面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理解。我在讲授时,在黑板上边板图边让学生跟着画,一步步画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再找到黄赤交角,这样,学生头脑中就建立了较好的空间感,对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楚的了解,记忆也深刻,比起以前单纯用笔记下地轴和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夹角是多少,黄赤交角多少再死记硬背效果要好的多。了解了黄赤交角的存在,学生能自己推断出,太阳就不是只直射赤道,而是会南北移动。这样,自然地引出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讲授过程如法炮制,边画边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平时画了各种地图,到了考试,即使遇上没见过的变式图也能冷静思考,不至于手足无措。
三、课程讲授多联系生活
地理知识具有空间上的广阔性,时间上的无限性和内容上的综合性,但高一学生大多只是十五六岁的孩子,由于学习方式的封闭性,实践的局限性,他们掌握的地理知识多是靠死记硬背,而非亲身感知。因而总认为仅是“学”地理而非“用”地理。实际上,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地理问题的设计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在课程讲授时,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并且结合本地的乡土知识提些问题,如“我们南昌冬天吹什么风?”“为什么冬天房间里能照到阳光的面积比夏天大?”“你家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如何调整,才能获得最大的热能效率?”“为什么买房子要考虑楼层和间距?”“为什么夏天要去乡下或山上避暑?”等等。这些问题,大部分学生感兴趣且易于解答。这样,把抽象的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与身边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学生懂得学地理的目的在于用,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问题,用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加以解答,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对地理学科也增添了浓厚的兴趣。
在各个学科中,惟有地理学科横跨自然和社会两个科学领域,是一门文理兼及的综合性学科。学好地理需要多种学科的基础,同时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又能帮助学好其他学科。所以,对刚进入高一的同学们,一定要教育他们端正学地理的态度,掌握学好地理的方法,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真正的学懂、学通地理,让地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收稿日期:2014-05-12
一、知识讲授要做好铺垫,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从往年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前三节可以较好的接受,从第四节讲述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开始出现较大的问题,普遍反映听不懂,难理解,因为本身这个部分是整个高一最难的地方,而学生对地球的知识也基本遗忘,一开始接触就遇上难点,自然容易失去信心。以前为了赶进度,我往往忽视学生的反映,直接往后讲,等到发现学生问题时,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我经过多次反思,我总结出:这个部分一定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一味为赶进度而一味求快,到后面再来补漏洞。所以,在讲授第四节之前,我先花一节课给学生复习初中的地球基本知识,让他们先对地球和经纬网有较全面的了解后,再来学习第四节就得心应手得多了。如事先了解了赤道周长四万千米,很多学生自己就能计算自转线速度。事先了解了经纬线,对于方向的判断也十分有帮助。五、六两节我也改变方法,以往是讲完一节再做练习,由于一节规律较多且难懂,往往讲完后多数学生已糊涂,不知用哪一个规律才好,经常出现课听懂了,题不会做的烦恼,又得再讲一遍,浪费不少时间。现在我把一节分成几个小节,讲完一小节配套几个练习题,学生听懂后立即配套习题,做起来较顺手,很少出现不会做。这样,虽然前面时间花得稍多,但总的节约了时间,并且效果比以前好得多。学生把这部分难点掌握了,对后面的学习也有了信心。
二、讲授知识多读图用图,多画板图,并要求学生跟着画。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地图既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经常使用的教学用具。大量运用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课本上有许多重要的示意图,原理图或由此变化的变式图。学生在初中学习以知识记忆为主,对地图运用的要求并不高,许多学生未掌握基本的读图用图方法,也不明确地图在高中地理的重要性,因而往往会忽略课本上的图,到了考试就傻眼。以前很多学生考试后反映:看不懂图,不知如何下笔,导致地理往往考不好。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意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并且多采用直观的板图教学,边讲边画,并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跟着画并填绘一些内容(我校学生为美术生,画图对他们来说很简单且速度较快),这样,学生在动态中接受信息,眼,手,耳,脑都在活动,这比只看,听而不动手要映象深刻得多。也增强学生的兴趣。如黄赤交角,这是个难点,不是很好理解,如果只看书上图,效果并不太好,也影响后面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理解。我在讲授时,在黑板上边板图边让学生跟着画,一步步画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再找到黄赤交角,这样,学生头脑中就建立了较好的空间感,对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楚的了解,记忆也深刻,比起以前单纯用笔记下地轴和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夹角是多少,黄赤交角多少再死记硬背效果要好的多。了解了黄赤交角的存在,学生能自己推断出,太阳就不是只直射赤道,而是会南北移动。这样,自然地引出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讲授过程如法炮制,边画边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平时画了各种地图,到了考试,即使遇上没见过的变式图也能冷静思考,不至于手足无措。
三、课程讲授多联系生活
地理知识具有空间上的广阔性,时间上的无限性和内容上的综合性,但高一学生大多只是十五六岁的孩子,由于学习方式的封闭性,实践的局限性,他们掌握的地理知识多是靠死记硬背,而非亲身感知。因而总认为仅是“学”地理而非“用”地理。实际上,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地理问题的设计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在课程讲授时,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并且结合本地的乡土知识提些问题,如“我们南昌冬天吹什么风?”“为什么冬天房间里能照到阳光的面积比夏天大?”“你家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如何调整,才能获得最大的热能效率?”“为什么买房子要考虑楼层和间距?”“为什么夏天要去乡下或山上避暑?”等等。这些问题,大部分学生感兴趣且易于解答。这样,把抽象的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与身边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学生懂得学地理的目的在于用,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问题,用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加以解答,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对地理学科也增添了浓厚的兴趣。
在各个学科中,惟有地理学科横跨自然和社会两个科学领域,是一门文理兼及的综合性学科。学好地理需要多种学科的基础,同时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又能帮助学好其他学科。所以,对刚进入高一的同学们,一定要教育他们端正学地理的态度,掌握学好地理的方法,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真正的学懂、学通地理,让地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收稿日期:20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