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主体,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提出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应是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构成的层次素质结构,培养过程中应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和基础素质与职业素质双主线并重培养的总体思路,并对人才培养过程给予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基础素质与职业素质 培养对策
应用型人才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作的人才,其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1]。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应用型教育的主体,是以培养某一专门技术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和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培养这样的人。
一、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但其就业质量却相当低,主要表现在岗位迁移能力差、适应性不强、离职率较高等方面[2]。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一技之长,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实现顺利就业,而且还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成就自己的事业。同时,高校人才培养还可能存在“实践性缺失”和“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存在上述问题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出现偏差,因此,有必要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岗位任职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本科层次的人才尤其如此。为使人才培养过程具有较强操作性,我们可以用模块化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模型来描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
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说,人才的素质由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依次递进的结构组成,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才全面发展的整体。知识是形成能力、培养素质的基础,教育活动正是根据人才素质要求,通过知识的传递,以各种途径的教学活动开启智慧和心灵,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实践和训练,特别是思维训练,促进培养对象形成能力、养成素质。实践证明,知识的获得有助于能力提高,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素质的改善。能力和素质要求决定培养对象要掌握的知识,因此,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对人才培养具有导向作用[3]。
一个人的素质通常可称为综合素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但在教育活动中,通常把素质分解为多个模块,利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关于素质结构的研究很多,可以采用层次结构来分析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应用型人才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功能,因而其素质有两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素质,是人才的立足成本,使其成为高素质的人,通常包括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素质高的人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第二层次为职业素质,是其对职业了解和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能够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具有职业性,内在性、稳定性、发展性,因应用型人才所从事的职业而异,体现为本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职场生涯中,就业顺利与否,获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素质;但基础素质是职业素质的基础,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的高低受其基础素质的影响,基础素质高的人往往更容易培养和提高其职业素质,更容易转换到利于其个人发展和实现其社会价值的职业。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相对独立性,甚至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中的各项子素质也是相对独立的,这也是教育中只重基础或只重应用的教育存在的原因。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一个统一体,只有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都高的人才会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能力是素质的必要条件和外在表现,其通过具体的活动培养和展现,可以通过能力的锻炼提高素质。一个人的活动领域很广泛,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做人方面的基本活动,职业相关方面的活动,谋求发展方面的活动,三方面活动中体现的能力分别可称之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基本能力包括基本动作与心智技能、心理调控能力、表达与表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发展能力包括道德修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则是与从事职业相关的技能和能力,因职业而异。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应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如图1所示的素质与能力结构,体现某职业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可以作为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缩小甚至消除培养对象已有素质和能力水平与培养要求之间的差距,使培养出的人才尽可能地符合培养要求。
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策
(一)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兼顾人才全面发展和职业需求,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实施超前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和终身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优良的个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能适应任职岗位需求,又具有前瞻眼光。
(二)坚持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双主线培养的总体思路
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兼顾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二者不可偏废。培养过程中,一条主线要着重培养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并通过自我学习不断巩固和提高;另一条主线着重培养学生设定职业相关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使培养对象能满足设定职业的需求。两条主线有一定的交叉和融合,基础素质的培养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职业素质的培养又促进基础素质的提高。两条主线共同作用,将入学时有一定素质基础的学生培养成具备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构成的整体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建议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但在培养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有一定的侧重。可以设置灵活的专业口径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大专业”招生,前期侧重基础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的基础素质,打牢学生的思想政治基础、科学文化基础和身体心理基础,同时对可能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本学习阶段,应注意掌握好理论课的深度和广度,做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并鼓励个性发展。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必修、选修、课外等课程设置导向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点自主选择学习课程,以总体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学习成绩。一定学习阶段后,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和专业培养规模,学生在大专业范围内选择职业方向,侧重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培养阶段的学习应注重培养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工程环境中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以通过专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各种实验条件和实践环境中培养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
整个培养过程应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培养途径和教学活动,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践教学实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授教学与个人学习提高相结合,培养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完备的高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维俭,王传金.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江苏: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6)
[2]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胡深.素质论——沉思主体之谜[M],北京:花艺出版社,2000.8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九院交通运输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基础素质与职业素质 培养对策
应用型人才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作的人才,其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1]。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应用型教育的主体,是以培养某一专门技术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和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培养这样的人。
一、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但其就业质量却相当低,主要表现在岗位迁移能力差、适应性不强、离职率较高等方面[2]。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一技之长,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实现顺利就业,而且还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成就自己的事业。同时,高校人才培养还可能存在“实践性缺失”和“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存在上述问题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出现偏差,因此,有必要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岗位任职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本科层次的人才尤其如此。为使人才培养过程具有较强操作性,我们可以用模块化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模型来描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
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说,人才的素质由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依次递进的结构组成,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才全面发展的整体。知识是形成能力、培养素质的基础,教育活动正是根据人才素质要求,通过知识的传递,以各种途径的教学活动开启智慧和心灵,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实践和训练,特别是思维训练,促进培养对象形成能力、养成素质。实践证明,知识的获得有助于能力提高,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素质的改善。能力和素质要求决定培养对象要掌握的知识,因此,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对人才培养具有导向作用[3]。
一个人的素质通常可称为综合素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但在教育活动中,通常把素质分解为多个模块,利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关于素质结构的研究很多,可以采用层次结构来分析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应用型人才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功能,因而其素质有两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素质,是人才的立足成本,使其成为高素质的人,通常包括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素质高的人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第二层次为职业素质,是其对职业了解和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能够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具有职业性,内在性、稳定性、发展性,因应用型人才所从事的职业而异,体现为本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职场生涯中,就业顺利与否,获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素质;但基础素质是职业素质的基础,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的高低受其基础素质的影响,基础素质高的人往往更容易培养和提高其职业素质,更容易转换到利于其个人发展和实现其社会价值的职业。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相对独立性,甚至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中的各项子素质也是相对独立的,这也是教育中只重基础或只重应用的教育存在的原因。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一个统一体,只有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都高的人才会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能力是素质的必要条件和外在表现,其通过具体的活动培养和展现,可以通过能力的锻炼提高素质。一个人的活动领域很广泛,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做人方面的基本活动,职业相关方面的活动,谋求发展方面的活动,三方面活动中体现的能力分别可称之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基本能力包括基本动作与心智技能、心理调控能力、表达与表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发展能力包括道德修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则是与从事职业相关的技能和能力,因职业而异。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应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如图1所示的素质与能力结构,体现某职业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可以作为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缩小甚至消除培养对象已有素质和能力水平与培养要求之间的差距,使培养出的人才尽可能地符合培养要求。
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策
(一)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兼顾人才全面发展和职业需求,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实施超前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和终身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优良的个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能适应任职岗位需求,又具有前瞻眼光。
(二)坚持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双主线培养的总体思路
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兼顾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二者不可偏废。培养过程中,一条主线要着重培养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并通过自我学习不断巩固和提高;另一条主线着重培养学生设定职业相关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使培养对象能满足设定职业的需求。两条主线有一定的交叉和融合,基础素质的培养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职业素质的培养又促进基础素质的提高。两条主线共同作用,将入学时有一定素质基础的学生培养成具备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构成的整体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建议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但在培养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有一定的侧重。可以设置灵活的专业口径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大专业”招生,前期侧重基础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的基础素质,打牢学生的思想政治基础、科学文化基础和身体心理基础,同时对可能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本学习阶段,应注意掌握好理论课的深度和广度,做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并鼓励个性发展。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必修、选修、课外等课程设置导向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点自主选择学习课程,以总体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学习成绩。一定学习阶段后,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和专业培养规模,学生在大专业范围内选择职业方向,侧重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培养阶段的学习应注重培养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工程环境中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以通过专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各种实验条件和实践环境中培养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
整个培养过程应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培养途径和教学活动,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践教学实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授教学与个人学习提高相结合,培养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完备的高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维俭,王传金.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江苏: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6)
[2]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胡深.素质论——沉思主体之谜[M],北京:花艺出版社,2000.8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九院交通运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