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听的歌曲要有前奏,动人的戏剧要有序幕,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巧妙的导入,能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开启学生的思维。面对并非一张白纸的学生,教师应联结知识,促进迁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认知桥梁”。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当学生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师:这个游戏,叫“找座位”。你们现在都有自己的座位,徐老师给大家发的一张小卡片上,写着你要找的新座位,看看你的卡片,先转头看看,你新的座位在哪里,然后带上你所有的东西,轻轻地走到新的座位上。有问题的可以到徐老师这里来。
师:前面这三位小朋友,遇到了一点小问题。首先看这位小朋友(出示卡片),上面写的是第3组(生纷纷指出没写第几个)。哦,第几个没写,现在小朋友看出来了。(师转向该生)小朋友还没有坐下来的时候,你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吗?
生1:不能。
师:现在,我知道你能的。那你现在知道你的位置是第3组第几个了吗?
生1:第2个。
师:这个小朋友(指第2个),一开始坐下了,后来有个小朋友说他不对,坐错位置了,我们看看他卡片上写的是什么。(师举卡片)
生:第×组第4个。
师:哦,现在能确定了,是第几组?
生:第5组。
师:这位小朋友(指第3个)遇到的问题更大,老师一发下来,她就说有问题,原来这个问题真的是大(出示卡片),第几组没写,第几个也没写。
师:现在就一个位置空着,是第几组第几个?
生(指座位):第4组第5个。
从“找座位”巧妙导入“确定位置”的学习,可谓无缝链接、水到渠成。同时这些卡片也是经过巧妙设计的,三种不同的位置卡片,引起了学生的思维冲撞,在学生产生疑虑之际,教师适时予以启发,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同时也感觉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有实际需要的。
二、巧妙铺垫,旧知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提问、练习等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学习做了铺垫。
(1)3个2。
师:谁到前面来按照老师的要求摆一摆?你们拿出自己的小花摆。
师:大家听好,第一行摆蓝花2朵,第二行摆黄花3个2朵。
师:其他同学和你摆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是几个几。
(2)2个3。
师:接下来谁来?第一行摆蓝花3朵,第二行摆黄花两个3朵。和你们一样吗?
(3)1个4。
师:第一行摆蓝花4朵,第二行摆黄花1个4朵,对不对?
师: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了,谁想来摆?这一次,第一行摆蓝花2朵,第二行摆黄花6朵。
师:6里面有( )个2(板书),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说除法算式,可以吗?)你能把这些花分一分,让我们一眼能看出来吗?现在看出来了吗?我们一起来连一连。(教师边连边数1个2,2个2,3个2)
师(揭示):6里面有(3)个2朵,我们就可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从学生喜欢的动手摆花片的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在有趣又现实的情境中复习回忆了“几个几”,使“固定点”更清晰,然后通过观察、提问引发出新的概念,为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搭好了支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引燃思辨,设疑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教学疑问的设置为教学以及学生的思考确立了一个起点,让学生在困惑后产生探究的欲望。
师:奶奶今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子今年过第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奶奶和孙子各是几岁?(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们哈哈大笑起来,教师并没有就此导入新课,而是在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后,顺势进行了如下的师生讨论)
师:一般情况下,一年过几次生日?
生1:一般情况下,一年过一次生日。
师:奶奶过的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
生2:说明奶奶有些年没有过生日。
师:生日跟什么有关?
生3:生日跟年、月、日有关。
师:那么,奶奶有些年没过生日,说明了什么呢?
生4:说明奶奶生日的那一天,在有的年份里没有出现。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究竟奶奶的生日在哪一天,奶奶和孙子各是多少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
“一般情况下,一年过几次生日?”“奶奶过的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生日跟什么有关?”“那么,奶奶有些年没过生日,说明了什么呢?”……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几个设问,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真正唤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诱发“心求通而力不达”的激情,从而使学生全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责编 蓝 天)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当学生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师:这个游戏,叫“找座位”。你们现在都有自己的座位,徐老师给大家发的一张小卡片上,写着你要找的新座位,看看你的卡片,先转头看看,你新的座位在哪里,然后带上你所有的东西,轻轻地走到新的座位上。有问题的可以到徐老师这里来。
师:前面这三位小朋友,遇到了一点小问题。首先看这位小朋友(出示卡片),上面写的是第3组(生纷纷指出没写第几个)。哦,第几个没写,现在小朋友看出来了。(师转向该生)小朋友还没有坐下来的时候,你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吗?
生1:不能。
师:现在,我知道你能的。那你现在知道你的位置是第3组第几个了吗?
生1:第2个。
师:这个小朋友(指第2个),一开始坐下了,后来有个小朋友说他不对,坐错位置了,我们看看他卡片上写的是什么。(师举卡片)
生:第×组第4个。
师:哦,现在能确定了,是第几组?
生:第5组。
师:这位小朋友(指第3个)遇到的问题更大,老师一发下来,她就说有问题,原来这个问题真的是大(出示卡片),第几组没写,第几个也没写。
师:现在就一个位置空着,是第几组第几个?
生(指座位):第4组第5个。
从“找座位”巧妙导入“确定位置”的学习,可谓无缝链接、水到渠成。同时这些卡片也是经过巧妙设计的,三种不同的位置卡片,引起了学生的思维冲撞,在学生产生疑虑之际,教师适时予以启发,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同时也感觉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有实际需要的。
二、巧妙铺垫,旧知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提问、练习等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学习做了铺垫。
(1)3个2。
师:谁到前面来按照老师的要求摆一摆?你们拿出自己的小花摆。
师:大家听好,第一行摆蓝花2朵,第二行摆黄花3个2朵。
师:其他同学和你摆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是几个几。
(2)2个3。
师:接下来谁来?第一行摆蓝花3朵,第二行摆黄花两个3朵。和你们一样吗?
(3)1个4。
师:第一行摆蓝花4朵,第二行摆黄花1个4朵,对不对?
师: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了,谁想来摆?这一次,第一行摆蓝花2朵,第二行摆黄花6朵。
师:6里面有( )个2(板书),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说除法算式,可以吗?)你能把这些花分一分,让我们一眼能看出来吗?现在看出来了吗?我们一起来连一连。(教师边连边数1个2,2个2,3个2)
师(揭示):6里面有(3)个2朵,我们就可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从学生喜欢的动手摆花片的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在有趣又现实的情境中复习回忆了“几个几”,使“固定点”更清晰,然后通过观察、提问引发出新的概念,为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搭好了支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引燃思辨,设疑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教学疑问的设置为教学以及学生的思考确立了一个起点,让学生在困惑后产生探究的欲望。
师:奶奶今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子今年过第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奶奶和孙子各是几岁?(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们哈哈大笑起来,教师并没有就此导入新课,而是在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后,顺势进行了如下的师生讨论)
师:一般情况下,一年过几次生日?
生1:一般情况下,一年过一次生日。
师:奶奶过的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
生2:说明奶奶有些年没有过生日。
师:生日跟什么有关?
生3:生日跟年、月、日有关。
师:那么,奶奶有些年没过生日,说明了什么呢?
生4:说明奶奶生日的那一天,在有的年份里没有出现。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究竟奶奶的生日在哪一天,奶奶和孙子各是多少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
“一般情况下,一年过几次生日?”“奶奶过的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生日跟什么有关?”“那么,奶奶有些年没过生日,说明了什么呢?”……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几个设问,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真正唤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诱发“心求通而力不达”的激情,从而使学生全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