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使其学会如何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对不同文体下的阅读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思维能力
阅读思维能力是现代化教学发展所必备的一项能力。在知识与信息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时代下,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培养一个人的阅读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细化记叙文阅读,保持思维连贯
1、明确记叙文阅读教学方向
记叙文以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等为主要内容,也以此可分为写人记叙文、叙述记叙文或写景状物记叙文等类别。无论哪一种记叙文,其共同点都是文本中必定会包含某种思想情感,想要深刻体会到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就必须要学会阅读。而阅读思维能力就是学生学会阅读所必须的一种能力。阅读思维能力指的是阅读者根据实际情况,做到没有经验也能够即时借鉴,从容地完成阅读。那么教师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就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的顺序,指导学生从通读入手,到细品人、事、物、景,再升华到思想内涵。也就是说,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要做到细化,这样才能够保持学生阅读思维的连贯性,从而提升其思维能力的批判、鉴赏与创新。
2、知道研读,强化理解与思辨能力
课文阅读进入到研读阶段,就需要将教学转向培养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以及逻辑思维的辨析能力上。阅读思辨在阅读中的发挥,主要表现为学生通过自我认知来对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进行辨析,从而探索出文章的思想情感内涵。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阅读文本的难度也在升高,而认读也需要变为理解和体会,这样才是体现阅读教学的价值。例如,在《台阶》中,教师指出文章中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并以此将学生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中,从而把握文中父亲的形象。要想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形成条理性,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逐步理清文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即抓住“造新台阶前、中、后”三个时间段,明确三个时间线索中对父亲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刻画,可以发现每一个时间段都在着力塑造一个勤劳、朴实且执着的父亲。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分析,“造新台阶过程中”对父亲的描写凸显父亲在表示自己理想时的兴奋;“造新台阶过程后”的描写则展现出了一个谦卑但倔强的老父亲。
二、分解说明文要素,整合阅读材料
把握说明文培养阅读思维能力方向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内容具有知识性,文章结构具有逻辑性以及语言具有科学性。而阅读说明文需要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来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在阅读前必须要将文中的说明要素进行清晰地分解和罗列,在深入阅读中对其进行融合,形成丰富的阅读思维材料,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整合、发散的逻辑性这一目的。
首先,说明文阅读要对有關说明对象的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和整理。面对冗杂的文字材料信息,学生起初的阅读思维一定是武戏的,这就需要找到具有全面性的信息,对其进行有效整合。这一环节发挥的是阅读思考力的作用。
其次,要对说明文的语言进行感悟,以此提升阅读思维能力的发散性。说明文语言特征分为平实与生动两种,受其自身功能性特点影响,学生通常会在阅读中注重对语言准确和平实的观察分析,而却忽略了生动,这往往会造成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片面性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进行强调,打破错误的阅读思维定势。
此外,理清说明顺序虽然是不用过多强调的一点,但却容易被忽视,其对增强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逻辑严密性有着重要意义。说明文中存在着大量的科学语言及现象,这是说明对象的一种外在表现,也需要结合一定的科学知识来对说明对象进行深入解析。大多数学生一般都能够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文中所说的现象,从而做出常理性归纳,但是要科学地认识到说明对象本质,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梳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透过表层去揭示规律。
三、对比迁移应用文,转化阅读思维
应用文是一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体,它常出现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所中。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应用文的功能也逐渐增多,其在不同领域都发挥着一定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中目前接触到的应用文有书信、便条、倡议书、启事等等,此类文体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中的实用性、灵活性以及积极性。
以启事类文本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文本主题,来对其题目进行明确,强调语言、格式的规范和固定,使学生明确启事的意义、作用、类型。一般地,启事结构包括标题、内容、署名、日期等。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来让学生明确阅读思维的培养方向;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对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辨别,提高对各种规范和格式的认知与记忆。应用文虽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教师只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加以引导,也能够达到锻炼学生阅读思维灵活性的目的,为其写作所服务。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的转型阶段,其阅读思维能力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需要在全面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实现融入式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具备一个较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福城.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9(11):117.
[2]胡峻岭. 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思维能力
阅读思维能力是现代化教学发展所必备的一项能力。在知识与信息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时代下,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培养一个人的阅读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细化记叙文阅读,保持思维连贯
1、明确记叙文阅读教学方向
记叙文以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等为主要内容,也以此可分为写人记叙文、叙述记叙文或写景状物记叙文等类别。无论哪一种记叙文,其共同点都是文本中必定会包含某种思想情感,想要深刻体会到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就必须要学会阅读。而阅读思维能力就是学生学会阅读所必须的一种能力。阅读思维能力指的是阅读者根据实际情况,做到没有经验也能够即时借鉴,从容地完成阅读。那么教师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就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的顺序,指导学生从通读入手,到细品人、事、物、景,再升华到思想内涵。也就是说,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要做到细化,这样才能够保持学生阅读思维的连贯性,从而提升其思维能力的批判、鉴赏与创新。
2、知道研读,强化理解与思辨能力
课文阅读进入到研读阶段,就需要将教学转向培养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以及逻辑思维的辨析能力上。阅读思辨在阅读中的发挥,主要表现为学生通过自我认知来对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进行辨析,从而探索出文章的思想情感内涵。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阅读文本的难度也在升高,而认读也需要变为理解和体会,这样才是体现阅读教学的价值。例如,在《台阶》中,教师指出文章中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并以此将学生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中,从而把握文中父亲的形象。要想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形成条理性,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逐步理清文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即抓住“造新台阶前、中、后”三个时间段,明确三个时间线索中对父亲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刻画,可以发现每一个时间段都在着力塑造一个勤劳、朴实且执着的父亲。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分析,“造新台阶过程中”对父亲的描写凸显父亲在表示自己理想时的兴奋;“造新台阶过程后”的描写则展现出了一个谦卑但倔强的老父亲。
二、分解说明文要素,整合阅读材料
把握说明文培养阅读思维能力方向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内容具有知识性,文章结构具有逻辑性以及语言具有科学性。而阅读说明文需要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来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在阅读前必须要将文中的说明要素进行清晰地分解和罗列,在深入阅读中对其进行融合,形成丰富的阅读思维材料,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整合、发散的逻辑性这一目的。
首先,说明文阅读要对有關说明对象的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和整理。面对冗杂的文字材料信息,学生起初的阅读思维一定是武戏的,这就需要找到具有全面性的信息,对其进行有效整合。这一环节发挥的是阅读思考力的作用。
其次,要对说明文的语言进行感悟,以此提升阅读思维能力的发散性。说明文语言特征分为平实与生动两种,受其自身功能性特点影响,学生通常会在阅读中注重对语言准确和平实的观察分析,而却忽略了生动,这往往会造成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片面性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进行强调,打破错误的阅读思维定势。
此外,理清说明顺序虽然是不用过多强调的一点,但却容易被忽视,其对增强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逻辑严密性有着重要意义。说明文中存在着大量的科学语言及现象,这是说明对象的一种外在表现,也需要结合一定的科学知识来对说明对象进行深入解析。大多数学生一般都能够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文中所说的现象,从而做出常理性归纳,但是要科学地认识到说明对象本质,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梳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透过表层去揭示规律。
三、对比迁移应用文,转化阅读思维
应用文是一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体,它常出现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所中。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应用文的功能也逐渐增多,其在不同领域都发挥着一定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中目前接触到的应用文有书信、便条、倡议书、启事等等,此类文体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中的实用性、灵活性以及积极性。
以启事类文本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文本主题,来对其题目进行明确,强调语言、格式的规范和固定,使学生明确启事的意义、作用、类型。一般地,启事结构包括标题、内容、署名、日期等。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来让学生明确阅读思维的培养方向;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对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辨别,提高对各种规范和格式的认知与记忆。应用文虽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教师只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加以引导,也能够达到锻炼学生阅读思维灵活性的目的,为其写作所服务。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的转型阶段,其阅读思维能力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需要在全面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实现融入式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具备一个较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福城.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9(11):117.
[2]胡峻岭. 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