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委婉语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是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相互依存的,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从语言交际角度看,委婉语具有强大的间接、礼貌、掩饰等交际功能。而委婉语的“推陈出新”,决定了它不断更新的特点。
关键词: 委婉语 语言现象 交际功能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间接的、礼貌的说法。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委婉语在英语中应用比较广泛,因此,了解一些委婉语的用法对于我们学好英语是有很大帮助的。
Euphemism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u 的意思是“good”(好的)或 (听起来好听),而pheme 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 (吉言)或(好听的话)。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深深地扎根于各种语言文化中,被社会各阶层广泛运用,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使用过委婉语。在汉语中, 委婉语的使用自古就有。古汉语的“曲语”就是委婉语,是指说话是含蓄隐晦,不直陈某人或某事,却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委婉语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鲜明的社会文化的印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
一、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1.避讳功能
委婉语的这一功能与忌讳语有关。语言忌讳起源于人们对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即把名与实等同起来。能够引起恐惧的事物 ,在语言中也不能提及,而只能用委婉语来代替。这一类委婉语的产生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死”(death)这个词是人们最忌讳的。无论在何种文化中,人们总是寻求一些不伤及感情的或中性的词汇来表达它。如汉语中的“长眠了”“升天了”等说法,而英语中也同样有许多相应的委婉表达语,如:to go heaven,to pass away,to breathe one’s last等。一种语言中的忌讳,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根本不存在。同一种文化的变迁也会引起委婉语的变化。如美国人对数字“13”避之不怠,在很多大楼里,用“H ”等来代替真正意义上的13层。对于委婉语的此类功能,我们不能说是迷信和消极的,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类给予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心理。
2.礼貌功能
现实生活中委婉语的普遍使用已使我们无意识地习惯和依赖上委婉语,以致我们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在很大程度上,交谈是一种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的礼仪。委婉语的礼仪功能(ritual function)掩盖了羞于启齿的令人难堪的事实,避免刺激和伤害对方,因而要选择委婉的表达方式。如在英语中:Susan的丈夫去世,Tom前去掉念,说:“I feel very sorry for the loss of your husband.”为了不使Susan感到更加难过和出于礼貌,Tom用loss代替了death一词。同样,在进行批评时,也要充分考虑被批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让被批评者能接受自己的意见。语言的交锋最终是心理的撞击,在批评时是直言还是委婉效果是不一样的。
3.掩饰功能
人们在较集中使用委婉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委婉语具有模糊色彩。许多委婉语的形成是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常见的方法有:用模糊词语婉指精确词语 ;用同属一个集合的模糊程度大的词语婉指模糊成度小的词语;用不属于一个集合一个模糊词语婉指另一个模糊词语;用一个模糊词语婉指另一个精确词语。如英语中用behind(后面)、bottom(底部)、backsides(后边)这些模糊词语婉指精确语“臀部”;用slender,slim(苗条) 代替a skinny woman(骨廋如柴的女人);用plump(丰满)代替fat(肥胖);用plain(不太漂亮)代替了 ugly(丑陋)。委婉语巧妙地用“积极用语”来代替“消极用语”,鼓舞人们充满自信地积极生活、工作。
二、委婉语的社会心理
1.忧虑和恐惧心理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当危险近在眼前时,人们会恐惧,当危险朦胧不清时,人会焦虑。由于远古的愚昧和近代的迷信,人们在语言活动中往往认为语言与语言所代表的事物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在语言心理上对犯忌讳的事物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感,进而发展到用避讳和委婉的方式来代替使人焦虑和恐惧的言语。终年生活在船上的人家,由于害怕船沉,尽量避免说“沉”这个音,就连每天的“盛”饭也换成了“装”饭。
2.害羞和羞怯心理
害羞是隐藏隐私而产生的心理,是欲求不能满足而先加以压抑的感情。而羞怯是在人前开不得口,见生人就有距离,它源于自卑、焦虑或过敏。人们对有关“性”的词语的忌讳与回避大多出于害羞心理。如17至18世纪时,occupy 这个词是被禁用的,因为这个词是关于性行为的委婉语(一个男人可以被说成 to occupy his wife 或者to go to an occupying house )。而羞怯是由于对外界的不适应而在语言交际中采取回避和代用的方法。
三、委婉语的特点及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委婉语具有“推陈出新”的特点,而且更新速度相当快。Hugh Rawson 指出,委婉语的盛衰消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两大规律支配的:格里什姆规律(Gresham’s Law of Language)和更替规律(the law of Succession)。格里什姆规律起源于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其中心内容可概括为“份量不足的货币挤走份量足的货币”,纸币会把硬通货币挤出流通领域。Rawson把这一概念引入语言学中,专指词义变化中坏的意义挤走好的意义。Rawson认为,一个词如果没有“好的意义”或“中性的意义”,也有“坏的意义” 。那么这种“坏的意义”最终将“好的意义”排挤出去。所谓更新规律,就是一个词在作为委婉语使用后,过了一段时间又失去了委婉的色彩,人们又开始创造新的委婉语。如undertaker一词,原义是“承办某事的人”。后来它有了“承办丧事的人”这个意思,原先的意思也就基本不用了。英语中gay这个词原来的意思是“欢乐、快乐”,但后来逐渐与“同性恋”发生了联系。于是人们开始避免使用gay这个词,以免引起不愉快的联想,“同性恋的快乐”之意把原来带有褒义色彩的意义给挤掉了。现在,除了在一些固定的搭配中gay还保持原来的意义外,它已专门用来指同性恋方面的事物,如:gay bar,gay-seeker等。委婉语“推陈出新”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不断更新和不断变化。如英语中crazy,mentally deranged,mental等依次都做过mad的委婉语。当然,引起语言系统变化的原因不只是由于委婉语的增加和不断更新。但是不可否认,它是促成语言系统不断自组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参考文献:
[1]Hugh Rawson.Linguistic Pricipl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Gresham.Law of Language.Oxford:Oxford Pergamon,1987.
[3]Leith,P.A Social History of English[M].London.Routledge,1997.
[4]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57-360.
[5]杨怀恩.英语委婉语[J].英语学习.
关键词: 委婉语 语言现象 交际功能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间接的、礼貌的说法。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委婉语在英语中应用比较广泛,因此,了解一些委婉语的用法对于我们学好英语是有很大帮助的。
Euphemism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u 的意思是“good”(好的)或 (听起来好听),而pheme 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 (吉言)或(好听的话)。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深深地扎根于各种语言文化中,被社会各阶层广泛运用,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使用过委婉语。在汉语中, 委婉语的使用自古就有。古汉语的“曲语”就是委婉语,是指说话是含蓄隐晦,不直陈某人或某事,却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委婉语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鲜明的社会文化的印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
一、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1.避讳功能
委婉语的这一功能与忌讳语有关。语言忌讳起源于人们对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即把名与实等同起来。能够引起恐惧的事物 ,在语言中也不能提及,而只能用委婉语来代替。这一类委婉语的产生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死”(death)这个词是人们最忌讳的。无论在何种文化中,人们总是寻求一些不伤及感情的或中性的词汇来表达它。如汉语中的“长眠了”“升天了”等说法,而英语中也同样有许多相应的委婉表达语,如:to go heaven,to pass away,to breathe one’s last等。一种语言中的忌讳,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根本不存在。同一种文化的变迁也会引起委婉语的变化。如美国人对数字“13”避之不怠,在很多大楼里,用“H ”等来代替真正意义上的13层。对于委婉语的此类功能,我们不能说是迷信和消极的,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类给予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心理。
2.礼貌功能
现实生活中委婉语的普遍使用已使我们无意识地习惯和依赖上委婉语,以致我们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在很大程度上,交谈是一种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的礼仪。委婉语的礼仪功能(ritual function)掩盖了羞于启齿的令人难堪的事实,避免刺激和伤害对方,因而要选择委婉的表达方式。如在英语中:Susan的丈夫去世,Tom前去掉念,说:“I feel very sorry for the loss of your husband.”为了不使Susan感到更加难过和出于礼貌,Tom用loss代替了death一词。同样,在进行批评时,也要充分考虑被批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让被批评者能接受自己的意见。语言的交锋最终是心理的撞击,在批评时是直言还是委婉效果是不一样的。
3.掩饰功能
人们在较集中使用委婉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委婉语具有模糊色彩。许多委婉语的形成是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常见的方法有:用模糊词语婉指精确词语 ;用同属一个集合的模糊程度大的词语婉指模糊成度小的词语;用不属于一个集合一个模糊词语婉指另一个模糊词语;用一个模糊词语婉指另一个精确词语。如英语中用behind(后面)、bottom(底部)、backsides(后边)这些模糊词语婉指精确语“臀部”;用slender,slim(苗条) 代替a skinny woman(骨廋如柴的女人);用plump(丰满)代替fat(肥胖);用plain(不太漂亮)代替了 ugly(丑陋)。委婉语巧妙地用“积极用语”来代替“消极用语”,鼓舞人们充满自信地积极生活、工作。
二、委婉语的社会心理
1.忧虑和恐惧心理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当危险近在眼前时,人们会恐惧,当危险朦胧不清时,人会焦虑。由于远古的愚昧和近代的迷信,人们在语言活动中往往认为语言与语言所代表的事物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在语言心理上对犯忌讳的事物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感,进而发展到用避讳和委婉的方式来代替使人焦虑和恐惧的言语。终年生活在船上的人家,由于害怕船沉,尽量避免说“沉”这个音,就连每天的“盛”饭也换成了“装”饭。
2.害羞和羞怯心理
害羞是隐藏隐私而产生的心理,是欲求不能满足而先加以压抑的感情。而羞怯是在人前开不得口,见生人就有距离,它源于自卑、焦虑或过敏。人们对有关“性”的词语的忌讳与回避大多出于害羞心理。如17至18世纪时,occupy 这个词是被禁用的,因为这个词是关于性行为的委婉语(一个男人可以被说成 to occupy his wife 或者to go to an occupying house )。而羞怯是由于对外界的不适应而在语言交际中采取回避和代用的方法。
三、委婉语的特点及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委婉语具有“推陈出新”的特点,而且更新速度相当快。Hugh Rawson 指出,委婉语的盛衰消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两大规律支配的:格里什姆规律(Gresham’s Law of Language)和更替规律(the law of Succession)。格里什姆规律起源于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其中心内容可概括为“份量不足的货币挤走份量足的货币”,纸币会把硬通货币挤出流通领域。Rawson把这一概念引入语言学中,专指词义变化中坏的意义挤走好的意义。Rawson认为,一个词如果没有“好的意义”或“中性的意义”,也有“坏的意义” 。那么这种“坏的意义”最终将“好的意义”排挤出去。所谓更新规律,就是一个词在作为委婉语使用后,过了一段时间又失去了委婉的色彩,人们又开始创造新的委婉语。如undertaker一词,原义是“承办某事的人”。后来它有了“承办丧事的人”这个意思,原先的意思也就基本不用了。英语中gay这个词原来的意思是“欢乐、快乐”,但后来逐渐与“同性恋”发生了联系。于是人们开始避免使用gay这个词,以免引起不愉快的联想,“同性恋的快乐”之意把原来带有褒义色彩的意义给挤掉了。现在,除了在一些固定的搭配中gay还保持原来的意义外,它已专门用来指同性恋方面的事物,如:gay bar,gay-seeker等。委婉语“推陈出新”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不断更新和不断变化。如英语中crazy,mentally deranged,mental等依次都做过mad的委婉语。当然,引起语言系统变化的原因不只是由于委婉语的增加和不断更新。但是不可否认,它是促成语言系统不断自组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参考文献:
[1]Hugh Rawson.Linguistic Pricipl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Gresham.Law of Language.Oxford:Oxford Pergamon,1987.
[3]Leith,P.A Social History of English[M].London.Routledge,1997.
[4]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57-360.
[5]杨怀恩.英语委婉语[J].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