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当代某些学生伪个性的忧思
作家宗璞在她的散文《促织,促织》中曾发出感慨:“近来,我非常不合潮流地厌恶‘潇洒’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已被用得极不潇洒了,几乎成了不负责任的代名词。潇洒得有坚实的根底,是有源有本,是自然而然的一种人格体现,不是凭空追求能得到的。”这段话折射出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对当代一些青少年滥用词语的伪个性的忧思,不知是否也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诚然,当代有些“90后”学生遇事有自己的观点,喜欢张扬所谓的个性和潇洒,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甚至社会的一些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是他们的反叛意识也经常会出现偏差,且在某些看似创新的言论中竟折射出人生价值观的颓废或缺失。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应当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可行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未成熟”状态是孩子发展的主要特征。在他看来,“未成熟”的特点既表明了学生的“可塑性”,又表明了学生对教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且学生的发展不仅有知识的方面,还包括心理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这两者是不应被忽视的。孩子就像一棵正在成长的树苗,作为育苗者的我们既要遵循树苗本身成长的规律,又要在必要时剪枝除草,这样树苗才能茁壮成长。
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真正成功的语文课,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应该从重视人的培养、关注人的塑造这一观念出发,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感悟熏陶,使学生在审美的情感体验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教师要主动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点亮照彻学生心灵的那一盏明灯。
三、抓住教育契机,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当前普遍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但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笔者认为,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自觉在教学中贯穿民主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平等地和学生一起研讨教学内容,做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尘垢得以荡涤,灵魂得以升华。
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莫泊桑在《项链》中塑造的玛蒂尔德和我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都是值得我们千百遍品味的有着丰富内蕴的悲剧女性形象。可是,在开放性的教学中,某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却让人大跌眼镜。有些学生认为《项链》的结局应算是个喜剧,因为佛来思节夫人必将还给她那挂真项链,十年之后她将过上富裕的生活,她梦想中的生活将会实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悲剧的高潮是:十娘将宝物洒向江中,抱持宝匣向江心悲情一跳。然而,某些学生最痛心的竟是那一箱宝物投向江中,并认为杜十娘太傻,像她这样的富婆大可携巨资游山玩水,尽情地享受人生。这看似另类、创新的理解却折射了某些“90后”学生的人生态度和幸福观、价值观。“90后”的某些学生生活在物质膨胀的社会氛围中,社会的浮躁心态和钱本位思想在他们的人生观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导致在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中,他们只看到了金钱的价值,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感觉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将它作为一个比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更可贵的崇高的使命来对待。但是,笔者并没有空洞地进行说教,而是让学生结合两个人物形象进行了如下的分析探讨。在《项链》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①人因为有梦想才伟大,可是玛蒂尔德有那么多的梦想且整天想入非非,你们觉得她可爱吗?②玛蒂尔德有没有值得我们同情、尊重的一面,为什么?③玛蒂尔德在十年前有没有获得幸福生活的条件?你能否帮她设计一下她理想的生活方式?
经过几场激烈的讨论后,学生达成了共识:玛蒂尔德只是为了自己的物质匮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恼着,只是梦想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这种梦想难以获得人们的尊重。而在丢项链后,她没有推卸责任,显示出了善良、诚实、质朴的一面,在偿还债务的过程中,她的坚韧、忍耐、吃苦的精神值得人们同情和尊敬。物质水平的降低换来了她精神生活的充实,此时的她反倒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和尊重。所以,她真正的悲剧不在于金钱的得失。她完全拥有获得幸福生活的条件,而且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只要她不一味追逐物质享受,不把无尽的物质追求作为唯一的幸福坐标,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危害,他们开始更深入地思考起人生的意义。
而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教学中,笔者进行了比较阅读。首先将杜十娘与《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的形象做了比较。传统的贞操和女德观念使金玉奴选择了委曲求全,维持固有婚姻的道路,结局完美,夫贵妻荣。可为什么杜十娘虽葬身清流却更值得我们尊敬?再将杜十娘与玛蒂尔德的形象作比,与玛蒂尔德的梦想和幸福观作比,找出巨大的反差。
经过讨论,学生明确了杜十娘追求的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情,是相濡以沫的伴侣发自内心的珍爱和尊重,是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情感,唯独没有对金钱的追求。此时笔者趁热打铁,又给学生介绍了弘毅进取的儒家人生和提倡奉献的共产主义人生,并鼓励学生努力使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上升到道德境界。结束时,再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自己这次讨论的心灵体验。有学生说:用金钱装点的人生不如用知识和美德装点的人生;有学生说:给心灵寻个目标,才能获得充实的人生;还有同学则动情地引用了作家林清玄的话:“生命的意义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与智慧的增长,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
下课了,笔者不禁感叹,其实学生心底的荷花最美!此时,一股清澈的泉水流向笔者的全身,让笔者心清如水。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中学)
作家宗璞在她的散文《促织,促织》中曾发出感慨:“近来,我非常不合潮流地厌恶‘潇洒’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已被用得极不潇洒了,几乎成了不负责任的代名词。潇洒得有坚实的根底,是有源有本,是自然而然的一种人格体现,不是凭空追求能得到的。”这段话折射出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对当代一些青少年滥用词语的伪个性的忧思,不知是否也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诚然,当代有些“90后”学生遇事有自己的观点,喜欢张扬所谓的个性和潇洒,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甚至社会的一些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是他们的反叛意识也经常会出现偏差,且在某些看似创新的言论中竟折射出人生价值观的颓废或缺失。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应当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可行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未成熟”状态是孩子发展的主要特征。在他看来,“未成熟”的特点既表明了学生的“可塑性”,又表明了学生对教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且学生的发展不仅有知识的方面,还包括心理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这两者是不应被忽视的。孩子就像一棵正在成长的树苗,作为育苗者的我们既要遵循树苗本身成长的规律,又要在必要时剪枝除草,这样树苗才能茁壮成长。
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真正成功的语文课,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应该从重视人的培养、关注人的塑造这一观念出发,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感悟熏陶,使学生在审美的情感体验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教师要主动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点亮照彻学生心灵的那一盏明灯。
三、抓住教育契机,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当前普遍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但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笔者认为,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自觉在教学中贯穿民主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平等地和学生一起研讨教学内容,做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尘垢得以荡涤,灵魂得以升华。
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莫泊桑在《项链》中塑造的玛蒂尔德和我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都是值得我们千百遍品味的有着丰富内蕴的悲剧女性形象。可是,在开放性的教学中,某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却让人大跌眼镜。有些学生认为《项链》的结局应算是个喜剧,因为佛来思节夫人必将还给她那挂真项链,十年之后她将过上富裕的生活,她梦想中的生活将会实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悲剧的高潮是:十娘将宝物洒向江中,抱持宝匣向江心悲情一跳。然而,某些学生最痛心的竟是那一箱宝物投向江中,并认为杜十娘太傻,像她这样的富婆大可携巨资游山玩水,尽情地享受人生。这看似另类、创新的理解却折射了某些“90后”学生的人生态度和幸福观、价值观。“90后”的某些学生生活在物质膨胀的社会氛围中,社会的浮躁心态和钱本位思想在他们的人生观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导致在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中,他们只看到了金钱的价值,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感觉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将它作为一个比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更可贵的崇高的使命来对待。但是,笔者并没有空洞地进行说教,而是让学生结合两个人物形象进行了如下的分析探讨。在《项链》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①人因为有梦想才伟大,可是玛蒂尔德有那么多的梦想且整天想入非非,你们觉得她可爱吗?②玛蒂尔德有没有值得我们同情、尊重的一面,为什么?③玛蒂尔德在十年前有没有获得幸福生活的条件?你能否帮她设计一下她理想的生活方式?
经过几场激烈的讨论后,学生达成了共识:玛蒂尔德只是为了自己的物质匮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恼着,只是梦想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这种梦想难以获得人们的尊重。而在丢项链后,她没有推卸责任,显示出了善良、诚实、质朴的一面,在偿还债务的过程中,她的坚韧、忍耐、吃苦的精神值得人们同情和尊敬。物质水平的降低换来了她精神生活的充实,此时的她反倒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和尊重。所以,她真正的悲剧不在于金钱的得失。她完全拥有获得幸福生活的条件,而且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只要她不一味追逐物质享受,不把无尽的物质追求作为唯一的幸福坐标,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危害,他们开始更深入地思考起人生的意义。
而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教学中,笔者进行了比较阅读。首先将杜十娘与《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的形象做了比较。传统的贞操和女德观念使金玉奴选择了委曲求全,维持固有婚姻的道路,结局完美,夫贵妻荣。可为什么杜十娘虽葬身清流却更值得我们尊敬?再将杜十娘与玛蒂尔德的形象作比,与玛蒂尔德的梦想和幸福观作比,找出巨大的反差。
经过讨论,学生明确了杜十娘追求的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情,是相濡以沫的伴侣发自内心的珍爱和尊重,是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情感,唯独没有对金钱的追求。此时笔者趁热打铁,又给学生介绍了弘毅进取的儒家人生和提倡奉献的共产主义人生,并鼓励学生努力使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上升到道德境界。结束时,再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自己这次讨论的心灵体验。有学生说:用金钱装点的人生不如用知识和美德装点的人生;有学生说:给心灵寻个目标,才能获得充实的人生;还有同学则动情地引用了作家林清玄的话:“生命的意义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与智慧的增长,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
下课了,笔者不禁感叹,其实学生心底的荷花最美!此时,一股清澈的泉水流向笔者的全身,让笔者心清如水。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