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我单行道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中有一只小泰迪和一只金毛,如果它们会说话,一定都会说:“我的主人最爱我。”小泰迪觉得自己娇小可爱,受委屈的时候乌黑的眼珠子还会泪盈于眶,惹人怜爱得不得了。金毛则自认自己是最好的陪伴犬,善解人意的同时还有着非常漂亮的毛色。实际上,我确实很爱它们,但它们在我眼中是一样的。宠物如此,人类也不例外。
  女生大多数都觉得自己长相是中上水平,男生则觉得自己比一般人要聪明。为什么别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会有差距呢?
  一、眼中体横空出世
  2012年,似乎是一夜之间,各种眼中体汹涌而至。什么是眼中体?眼中体是用一连串的图片分别展示父母、朋友、路人、同行等不同群体眼中的自己,来吐槽外界对自己职业或是生活状态的误解。比如我,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在朋友眼中我的工作状态是类似于电影《无间道》里陈慧琳饰演的心理医生,通过和患者交谈来进行治疗;而在我父母眼里我则是从事着一份十分高科技,需要具备绝对的专业知识的工作;在群众眼中可能我只能在一些电视相亲节目中为迷茫的男女指点迷津;而死理性派会觉得我根本不靠谱,和占星术士是一伙儿的;而我自己呢,从内心觉得自己做着一份和超人一样拯救人类的工作,虽然实际上我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坐在电脑前。
  眼中体的流行说明自我在别人眼中和自己眼中的落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看上去它只是在吐槽人们对某些职业的刻板印象,来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感。实际上,它反映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为何会有差距?
  二、优越感是天生的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比实际上更美。在心理学上,类似的“超过平均效应”或者“虚幻的优越感”现象一直让社会心理学家很感兴趣。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显示,70%的人觉得自己的领导水平高于平均水准;93%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同年龄段同性别人群的平均水准;85%的人觉得自己的社交能力高于平均水平……看来,自恋的人可不少。
  读到这里,如果你想问“这样真的好吗?”那么请放心,自我感觉良好是一种正常的人类需要,可以说,这种优越感是天生的,根深蒂固。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我们会发自内心地用“自我增强”这一策略来让自己自我感觉良好。
  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人总是归属于某个群体。群体内的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获得自我认识和自己对所属群体的认识。实际上,群体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无偏见地认识自己和群体。高估自己和群体的人,会表现出自我增强,而低估自己和群体的人则表现出自我贬低。
  自我增强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很多研究证据表明,它确实存在于很多社会心理学领域。
  事实上,适度的自我增强让我们更有自信,更从容地生活在群体中。它就像我们给予精神的华服,让我们在群体交往的“舞会”中跳出更棒的舞步。也正是因为有了自我增强,才会让别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产生了差距,显得不一样。
  三、自我增强的自述
  所谓自我增强,是一种过度积极的自我知觉。如果你觉得这些词汇都太过专业性,下面的这个实验能给你更多直观的认识。
  我在某所高中做了一项自我报告测量,共有320名高一学生参加,其中男生156人,女生164人。测量共分为两部分:自评和互评,分别对受欢迎程度、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宽恕、宜人性等项目进行了评估(对每项内容从1~10中打一个分,1为能力最低,10为能力最强)。同时也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学生对于不可预测结果的情境,比如受欢迎程度、学习能力等等,容易产生自我增强,自评得到的分数要高于同学给出的分数。并且结果表明男生女生都有这一现象,自我增强并不会受性别的影响而不同。但是对于成绩这一可预知结果的情境的预测,自评和互评的结果相近,准确性高。
  这个结果是不是让你有点心中惴惴?难道同学眼中的我要比自己眼中的形象差很多?我以为大家都挺喜欢我的,难道并不是这样?大家不必太过多虑,只要理解了自我增强的工作原理,就能了解到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那么自我增强是如何工作的呢?它有两大工具——模糊和潜力。
  1. 模糊
  有没有发现,受欢迎、沟通能力其实都是对某些特质的描述。特质分为模糊和明确两种。前者如“经验丰富的”这一特质,在不同人心中,所代表的意义可以很不一样,是模糊的。有人理解为去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也有人认为是对某个领域具有专业知识;或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而明确的特质,比如“守时”,不同人心中的定义是一样的,大多指代少数的行为。
  在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某一种特质的社会认可度越高,我们个人就越容易将它判断为是符合自己的特质。而特质越是模糊,我们对自我的评价越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受欢迎、会学习、会沟通,因为我们下判断的时候都会遵循有利于自己的原则去解释这一特质,让自己“符合”这一特质。想一想那些模棱两可但大多数都是赞美之辞的星座分析吧,读的时候总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嗯嗯,这不就是我嘛!狮子座就是这样的!”其实,把“狮子”二字换成“水瓶”,水瓶座的同学也会频频点头呢。
  尽管在比赛中输给了其他班级,可是依然觉得自己班级的球队水平更高,球感也更好,这次的失败更多的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在体育比赛中,输的那方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实力在赢的那方之上。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过类似的想法。因为在对这些模糊特质的自我评价上,我们总是会给自己更高的得分。而自己的期末成绩,却是十分明确,能够根据以往经验做出评价。所以,我们预测的时候会更为准确。
  通过“模糊”得到的自我增强,是我们自尊心的一种体现。自我感觉很差,总是很沮丧的人是不会有自我增强的偏向的。这并不是一种妄想,而是我们对塑造更美好的理想的自己而做出的努力。
  2. 潜力
  自我增强的另一个工具,是在自我评估过程中加入“潜力”这一因素。由于别人只会根据他们看到过的已表现出的实际能力来做出判断,并不会考虑“潜力”这一因素,两方的结果就产生了偏差。
  你是竞选班长的候选人之一。觉得自己将会十分胜任这一岗位,因为自己热情活泼,以后肯定能和所有同学都打成一片。学东西又很快,班长工作肯定能很快地上手。只要自己认真对待,同学和老师一定都会满意。但你的同学却可能并不这么想:他之前是学习委员,只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罢了。没参加过几次学校的大型活动,没什么组织能力。之前除了自己所在的小团体,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也不大多……所以,班长应该还不能胜任吧!
  什么嘛?这差距简直堪比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和上了月球后看到的月亮。事实上,当你评价其他人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你会更严格地从已经观察到的别人的行为和表现来做出判断。而不是像评估自己的时候那样把自己未来的潜力和发展也作为评估的依据——那些认为自己拥有的优点和特质,肯定会让未来的自己有更好的表现。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到达最完美的状态,只是自己还没有尽力。只要能够殚精竭虑、全身心投入,肯定马到成功。所以,现在之所以只是一个学习委员,是因为自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学习上,远非真正的实力体现。事实上,你所认为自己拥有的潜力,别人也有,但是就像我们不会过多关注别人的潜力那样,别人对我们的潜力也兴趣缺缺。他们更关注的是我们目前已经拥有的实力,而非未来。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对自己做出评价,面对机会和挑战的时候,比起“我未来会更好”,不如“让自己现在就很好”,这才是有节制有价值的自我增值。
  “认识你自己”作为一个永恒的命题,吸引着无数的人在这条任重而道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有时候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不妨去问问别人,看看属于你的他人的眼中体会是什么样。
  编辑/杨明珠
其他文献
雅晴是一个高中女生,她平平常常的,并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她唯一引以为荣的事儿,就是自己的智商,也就是她聪明。关于自己的聪明,雅晴是深信不疑的,没有其他任何一件事儿,能让她这么笃定地相信。从她出生到现在,有太多的人说她聪明了!  爸爸说:“雅晴,你现在学习就不能用功点吗?你那么聪明,不学习可就亏了啊!你看看人家小云,那么笨,还考上了重点高中。爸爸可是看着你俩从小一起长大的,你小时候,我给你读唐诗
期刊
出生在和煦阳光中的白羊座,连性格似乎也继承了这样的爽朗热情,他们就像个拓荒者一样,充满了冒险者的进取精神。他们的头脑十分灵活,配合上敏捷的身形,成为他们逢战必胜的最佳武器。而相比之下金牛座的沉稳内敛,思考周密的性格让他能够纵观全局,尽管看上去有些冷漠让人难以接近,但绝对是“刀子嘴豆腐心”的典型代表。在塔罗星盘上这两个星座的星位正好处于两两相对的直角位置,便注定了他们的“针锋相对”。  我那位白羊座
期刊
近来的北大,可谓风波不断。正和邹恒甫对簿公堂呢,又来了一位90后批评者。而且,这位小伙还给北京大学改了个名字——北京人大学。  在笔者看来,这位河南小伙程帅帅既非在北大门前上访的访民,也非无理取闹、无事生非者。他只不过用自己的方式,对当下北京大学的招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我们暂且不去讨论程帅帅的批评在不在理,也不去管北大是不是另有苦衷,只是对于北大而言,这既是意见,也是建议,北大为什么就不能
期刊
“婆婆”这个外号起源于高中班上乱认亲戚的时候,四十几个人的班级,把能想到的三姑四婆七舅八姨全用上,辈分横跨三代不止,坐在一间教室已经算不清是几世同堂。  婆婆人如其名在于,全身拖着松松垮垮的赘肉,看着软软的,走起路来一抖一抖,如同他同样松松垮垮的性格;人不如其名在于,他是个男的。  婆婆在学校是类似于全民偶像的存在,不过不是刘德华那种偶像,是小沈阳、曾志伟一类的。所有人都能和他聊上几句,每次看到他
期刊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少地谈论自己的父母。在外地上学,日常生活很少有他们的参与,于是隔阂越来越深。不知道是从何时起,和周围很多孩子一样,小时候的开朗活泼一下子转变成倔强叛逆,好像只有这样才表示自己在慢慢长大。  母亲对我的要求极为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考试低于班里前几名,回家她立刻变脸色。因为成绩的事,我不知道挨过多少批评,日积月累,渐渐地在心里形成一个屏障:任何事都不能和她说。于是,一直和她
期刊
1946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埃尼阿克”诞生于美国宾尼法尼亚大学的实验室。几十年来,电脑已经经历了四代改进,据说最好的第五代家用电脑即将面世。  纵观电脑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类不断追求运算速率更快、功能更加强大、信息储存量更大的机器的过程。面对电脑的迅猛发展,不仅一般的民众,就连科学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叹——电脑究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如今,最为科学家们神往的计算机,是量子计算机。我们普通的计算
期刊
战争之所以能够展开,关键在于指挥。那么,战争具体是怎样指挥的呢?跨入近代以后,战争的指挥靠的是有线电和无线电,但是在“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古代呢?我们先来看《管子》中一段对于战争指挥的记载“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進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制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管子》这段记载,大意是:战争的指挥
期刊
青春宝贵  我绝对是一个拖延症患者,意外的是,因为把时间压缩到了极限,我反而能拼上百分之两百的精气神去做该做的事情,所以成绩还不错,而且这种在短时间内完成很多事的成就感,太让人享受了,我这算不算病态啊?——耐得住  何炅回复  病态算不上,别在无形中养成习惯,或者盲目迷信自己的小聪明才好。毕竟,将来一定会有些目标,是急就章完成不了的。其实,你是悄悄把对自己的要求放低到了“还不错”这样的水准,如果你
期刊
在民间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的是清朝的刘玉书脑子不大好使,读书到十四五岁时候还分不清之乎者也。他老爹为他的将来发愁,就掏钱给他“捐”了个官,在部里等待空缺好去上任。  老实人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规规矩矩,走路办事严格遵循老师的教导,一点也不会出错。刘玉书在部里等了二十年,终于等到了一个广东巡检的空缺位置。当时得到空缺的人,要去午门拜谢天恩,其实拜谢天恩只是个形式。  老实人刘玉书于是一大早就去午门外
期刊
上世纪初,人们刚开始把怀表腕表化——在认真点的电视剧里还能看见主角用窄窄的皮带捆个小闹钟在手上。和今天流行的大表径有所不同,那条窄窄的小皮带已经清楚地表明了,那时的人们是喜欢小表径手表的,只是技术上暂时做不到而已。  而在今天,审美发生了变化——设想,你戴个34 mm的超薄金壳表去夜店,昏天黑地的,再失手磕一下,锦衣夜行也就算了,金壳砸瘪了该有多窝火?所以很多厂家甘愿在小机芯外罩个硕大无比的钢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