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在教学中。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作为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载体,从初中学生的生活出发,按照初中学生身心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将教学内容渗透在不同主题中,单元主题与课题的确定源于并体现着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编排教材内容,以崭新的面貌带动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谈谈本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实践自主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学习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主动探索和创新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使学生有充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允许学生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学中尤其注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消化和思考的空间,以培养学生道德思维品质的发展。自主合作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围成一桌,追求形式上的、表面上的热闹,甚至是用来做公开课表演的“道具”,“走形”与“扭曲”自主合作,这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其次,要立足教材,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充分地思考来獲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现其思维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困难。教师切不可以讲解或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启迪。因为无论如何教师是无法代替学生思考的,也无法代替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想。自主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中加强亲身体验、领悟学习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使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反馈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水平,促使其汲取经验提高教学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自主合作。“好钢用在刀刃上”,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学习的内容、要求和方式。我们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看到合作学习,不管什么学科,不管有没有意义。实际上,学生马上可以作出答案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讨论,应该是在依靠个人能力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而需要众人智慧时,或者在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议时,才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例如,在教学“自我保护”这一主题后,我设计了“大家想办法”的活动,向学生提供网友约见、去远方亲友未按时接站、路上被截等案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拓展自我保护途径的目的。在教学“善用法律武器”时,我设计了“请你当法官”活动,提供邻居开大音响影响你休息、在商场买了劣质商品、打工拿不到工资等案例,让学生通过有争议的合作活动进一步明确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
再次,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培养良好的倾听与表达习惯,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能够建议和补充同学的想法,敢于批判错误的观点,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活动中充分展开互动,既充满温情和需要,又相互关心,获得满足感。
自主合作学习的价值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与时代需要相吻合的自主、开放、创新的性格特点,实现人的社会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切实保证本学科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重视交流探究,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新课标要求在学法上贯彻合作探究,在教法上实施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基于当代初中学生广博的知识面与见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很强的理解能力和对于新知识的需求,但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仍然知识片面,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教师如果能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运用自己的权威,那么,不仅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而且有利于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中提升知识与能力,教师便可以从传统的讲授、灌输中解脱出来,与学生轻松愉快地展开教学互动。
因此要善于开展交流与探究,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活动和实践中,感受、体验、探究、领悟,提炼道德、价值的内涵,并尽可能促使学生将同时学到的其它学科知识及生活经验自然地加以应用与整合,从而避免教育与生活脱离的简单化局面。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权益”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学校禁止学生去网吧、安排学生建设校园及植树等劳动, 是不是侵犯了我们的权益,法律依据是什么;学生是不是可以有权不交作业,教师也没有权利催你完成作业,找出法律依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究活动,深刻领悟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等关系,由此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善于体验实践,延伸课堂学习活动,使教学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从政治知识本身看,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际,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僵死的教条,产生“墙上芦苇”效应。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搞活课堂教学,充分开展好教材中所设计的探究、讨论、反思、交流、分享等活动,并且自己根据实际创设活动,使教学延伸到课外,使课内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政治知识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中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组织学生调查分析身边同学辍学的原因,探究哪些原因属于当事人,哪些责任由家庭、学校或其他方面承担,哪一条保护途径没有尽到责任,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作为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必须尽义务。
由此,无论是以思想政治要求为切入点,还是以生活事件本身为切入点,都强调不回避学生客观存在的真实感受。例如,学业的成败,精神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技巧等,要设法通过恰当的参与、认知和体验的活动方式,使理性、情感与学习者真正地“相遇”和“遭际”,尽可能使活动本身自然、贴切而不主观游离。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思想道德的种子得以萌发生长,才能使教育的引导和影响作用真正得以落到实处。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从生活出发,走进教材,汲取营养;以教材为指导,实践生活。学,是为了用;用,是为了提高。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努力和追求。
一、实践自主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学习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主动探索和创新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使学生有充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允许学生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学中尤其注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消化和思考的空间,以培养学生道德思维品质的发展。自主合作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围成一桌,追求形式上的、表面上的热闹,甚至是用来做公开课表演的“道具”,“走形”与“扭曲”自主合作,这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其次,要立足教材,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充分地思考来獲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现其思维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困难。教师切不可以讲解或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启迪。因为无论如何教师是无法代替学生思考的,也无法代替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想。自主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中加强亲身体验、领悟学习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使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反馈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水平,促使其汲取经验提高教学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自主合作。“好钢用在刀刃上”,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学习的内容、要求和方式。我们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看到合作学习,不管什么学科,不管有没有意义。实际上,学生马上可以作出答案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讨论,应该是在依靠个人能力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而需要众人智慧时,或者在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议时,才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例如,在教学“自我保护”这一主题后,我设计了“大家想办法”的活动,向学生提供网友约见、去远方亲友未按时接站、路上被截等案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拓展自我保护途径的目的。在教学“善用法律武器”时,我设计了“请你当法官”活动,提供邻居开大音响影响你休息、在商场买了劣质商品、打工拿不到工资等案例,让学生通过有争议的合作活动进一步明确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
再次,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培养良好的倾听与表达习惯,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能够建议和补充同学的想法,敢于批判错误的观点,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活动中充分展开互动,既充满温情和需要,又相互关心,获得满足感。
自主合作学习的价值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与时代需要相吻合的自主、开放、创新的性格特点,实现人的社会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切实保证本学科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重视交流探究,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新课标要求在学法上贯彻合作探究,在教法上实施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基于当代初中学生广博的知识面与见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很强的理解能力和对于新知识的需求,但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仍然知识片面,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教师如果能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运用自己的权威,那么,不仅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而且有利于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中提升知识与能力,教师便可以从传统的讲授、灌输中解脱出来,与学生轻松愉快地展开教学互动。
因此要善于开展交流与探究,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活动和实践中,感受、体验、探究、领悟,提炼道德、价值的内涵,并尽可能促使学生将同时学到的其它学科知识及生活经验自然地加以应用与整合,从而避免教育与生活脱离的简单化局面。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权益”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学校禁止学生去网吧、安排学生建设校园及植树等劳动, 是不是侵犯了我们的权益,法律依据是什么;学生是不是可以有权不交作业,教师也没有权利催你完成作业,找出法律依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究活动,深刻领悟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等关系,由此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善于体验实践,延伸课堂学习活动,使教学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从政治知识本身看,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际,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僵死的教条,产生“墙上芦苇”效应。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搞活课堂教学,充分开展好教材中所设计的探究、讨论、反思、交流、分享等活动,并且自己根据实际创设活动,使教学延伸到课外,使课内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政治知识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中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组织学生调查分析身边同学辍学的原因,探究哪些原因属于当事人,哪些责任由家庭、学校或其他方面承担,哪一条保护途径没有尽到责任,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作为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必须尽义务。
由此,无论是以思想政治要求为切入点,还是以生活事件本身为切入点,都强调不回避学生客观存在的真实感受。例如,学业的成败,精神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技巧等,要设法通过恰当的参与、认知和体验的活动方式,使理性、情感与学习者真正地“相遇”和“遭际”,尽可能使活动本身自然、贴切而不主观游离。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思想道德的种子得以萌发生长,才能使教育的引导和影响作用真正得以落到实处。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从生活出发,走进教材,汲取营养;以教材为指导,实践生活。学,是为了用;用,是为了提高。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努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