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高中化学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从而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需求。合作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合作课堂的构建,能够充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关键词]高中化学 合作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093
在新时期背景下,合作能力是考察人才能力的基础,只有懂得合作,才能获取更多的资源,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而高中化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搜集和信息处理的过程,获取的信息越多,所掌握的资料也就越多,因此,合作学习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构建合作课堂,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高中化学合作课堂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一切教学都服务于考试,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所展现出来的就是“满堂灌”“一言堂”等死板的教学方式。在这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印象不深刻,理解不透彻,造成了传统教学的效率低下。合作课堂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要。合作课堂教学的构建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课堂氛围死板,学生不积极参与教学的状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高中化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除此之外,就化学教学本身而言,合作课堂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充分接触化学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通过合作探究,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明确该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合作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合作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小组组成的形式开展学习,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在构建合作课堂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分组是否合理、问题设计是否得当以及教师的引导是否有价值等因素,这些是决定合作课堂构建是否良好的关键因素。
1.关注细节,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实施合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合作小组的构建是否合理这一情况。要想保证合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关注合作小组的构建问题,科学地构建小组。在构建小组的过程中,首先是要控制好组别的人数,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通常以4到6人最为适宜,每组要选定组长。其次,还要衡量小组成员之间的性别、兴趣、学习情况等,使组内成员之间构成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局面。最后,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做到灵活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优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虽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并非所有问题都适合用于小组探究。所以,在进行合作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问题的价值,除了设计一些具有悬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之外,还要注重问题的内涵,使问题更具有探究的意义。例如,在学习“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设计一些较为开放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饮酒过度为什么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由于酒在生活中很常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且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学生对于此类问题充满了探究兴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合,然后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才具有探究的价值。
3.及时评价,确保合作学习的科学性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堂评价当中,并通过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知道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及时评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正。比如,在教学“浓硫酸的性质”这一内容时,进行“用浓硫酸湿润的蔗糖碳化变黑的同时,逐渐产生蘑菇状泡沫”这一实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会有泡沫和刺激性气体生产,以及泡沫和刺激性气体分别说明什么,含有哪些物质。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点评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合作的科学性。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合作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新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根据所教学的内容积极开展合作教学,从而保证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戴坤旭.微型化学实验与生活实践初探——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119 131.
[2]王文文.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112-113.
(责任编辑 罗 艳)
[关键词]高中化学 合作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093
在新时期背景下,合作能力是考察人才能力的基础,只有懂得合作,才能获取更多的资源,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而高中化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搜集和信息处理的过程,获取的信息越多,所掌握的资料也就越多,因此,合作学习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构建合作课堂,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高中化学合作课堂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一切教学都服务于考试,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所展现出来的就是“满堂灌”“一言堂”等死板的教学方式。在这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印象不深刻,理解不透彻,造成了传统教学的效率低下。合作课堂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要。合作课堂教学的构建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课堂氛围死板,学生不积极参与教学的状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高中化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除此之外,就化学教学本身而言,合作课堂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充分接触化学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通过合作探究,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明确该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合作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合作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小组组成的形式开展学习,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在构建合作课堂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分组是否合理、问题设计是否得当以及教师的引导是否有价值等因素,这些是决定合作课堂构建是否良好的关键因素。
1.关注细节,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实施合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合作小组的构建是否合理这一情况。要想保证合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关注合作小组的构建问题,科学地构建小组。在构建小组的过程中,首先是要控制好组别的人数,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通常以4到6人最为适宜,每组要选定组长。其次,还要衡量小组成员之间的性别、兴趣、学习情况等,使组内成员之间构成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局面。最后,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做到灵活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优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虽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并非所有问题都适合用于小组探究。所以,在进行合作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问题的价值,除了设计一些具有悬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之外,还要注重问题的内涵,使问题更具有探究的意义。例如,在学习“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设计一些较为开放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饮酒过度为什么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由于酒在生活中很常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且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学生对于此类问题充满了探究兴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合,然后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才具有探究的价值。
3.及时评价,确保合作学习的科学性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堂评价当中,并通过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知道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及时评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正。比如,在教学“浓硫酸的性质”这一内容时,进行“用浓硫酸湿润的蔗糖碳化变黑的同时,逐渐产生蘑菇状泡沫”这一实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会有泡沫和刺激性气体生产,以及泡沫和刺激性气体分别说明什么,含有哪些物质。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点评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合作的科学性。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合作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新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根据所教学的内容积极开展合作教学,从而保证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戴坤旭.微型化学实验与生活实践初探——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119 131.
[2]王文文.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112-113.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