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有效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而如果缺乏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为此,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实际,就是教师在课堂例题的设置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实际需要,尽量编排一些与实际问题有联系的题目,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时,可以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一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如图,碎成两片)现需去玻璃店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玻璃,要不要将两块玻璃都带去?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带一块,有的说带两块。我在学生讨论片刻后指出:其实配玻璃时只需要带其中一块。大家想一想,应该带其中哪一些呢?为什么?
此时,多数学生不知道只需要带其中一块,少数学生虽然知道只需要带其中的一块,但说不出其中的道理。这时我采用启发式提问:
一个三角形有六个元素(三条边、三个角),如果将其中第一块带去,则带去了原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如果将第二块带去,又带了原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呢?玻璃工画一个确定的三角形至少要知道哪几个元素?
经过启发,学生的思路被打开,知道了配玻璃时只需要将其中的四边形那块带去。
我继续问:玻璃工根据带去的第二块玻璃配出来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玻璃的大小一样吗?(不考虑划玻璃时的误差)为什么?
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讲解数轴时,我走上讲台时,非常小心地扛着一根长尺子问大家:“我拿着什么?”学生答:“尺子。”我问:“能干什么?”“能量长度。”继而问:“如果我拿的是根温度计呢?”学生答:“能量温度”,温度有高有低,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的高低,有理数有正,有负,也有零,但现在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有许多零碎的数,我们今天就找一根数学上的“温度计”,量一量这些数的“温度”。这样就导入了数轴这节课,学生通过联想找到数轴这根“温度计”。
二、重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有趣是指学生容易被一时的新奇现象和新颖对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精心地组织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导入新课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何讲解,如何指导练习和作业,需要教师下功夫。组织教学安排好了,科学性与趣味性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且会在毫不疲倦中得到知识。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运用活泼多样的形式,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行程问题时,举过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今有一小狗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在A地同甲一起出发,当小狗碰到乙时,又立即转身跑向甲,如此反复,直到甲、乙相遇为止。已知甲、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共花两小时,问小狗所走的路程。当学生一看到这样的习题时,就迫不及待地想尽快知道其结果,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开始积极思考。
三、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的确,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许多问题,如果没有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是很难理解和认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可以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自己摆动,看看哪个摆得动,哪个摆不动,再总结它们的特性。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抽象,反而会感到有趣,容易理解,并能帮助记忆。在讲到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剪一些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圆的纸片,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折叠、旋转、观察,最后得出有关的性质。
四、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悬念,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就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诀?”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五、以丰富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之中,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还有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创新美,真是“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数学中,积极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接受数学美的过程中,激起好奇心,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对于“黄金分割”的教学,便可通过其美学价值进行讲解: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等于0.618时,使人感到协调美;报幕员报幕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时,既不显呆板,声音传播效果又好;照相时,最主要的景物为黄金分割处,效果最佳。再如: “杨辉三角”,从表面上看,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但从理性上认识它,却在严整的排列中,有优美匀称的规律,犹如一座宝塔,揉合了数学的和谐之美,由于这些数字的和谐组合,就产生了奇妙的规律,令人赏心悦目!
总之,向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形成一种高境界的审美观点,增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改变那种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识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吗?(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
2.引导学生计算:①(a+b)(a+b)= ;②(m+n)(m+n)= ;
③(x+y)(x+y)= ;④(c+d)(c+d)= .
3.引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a+1)2的结果吗?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七、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自己的价值。当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得以满足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他们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在数学教学中注意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提供表现的机会,并及时对有进步的学生表示肯定,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更应该给予较多的表扬,借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八、通过其它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多举办一些数学竞赛或组织数学知识抢答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墙报刊登一些数学小故事、数学趣题,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数学成就等,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产生兴趣。
3.合理选用教学工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多方面,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实际,就是教师在课堂例题的设置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实际需要,尽量编排一些与实际问题有联系的题目,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时,可以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一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如图,碎成两片)现需去玻璃店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玻璃,要不要将两块玻璃都带去?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带一块,有的说带两块。我在学生讨论片刻后指出:其实配玻璃时只需要带其中一块。大家想一想,应该带其中哪一些呢?为什么?
此时,多数学生不知道只需要带其中一块,少数学生虽然知道只需要带其中的一块,但说不出其中的道理。这时我采用启发式提问:
一个三角形有六个元素(三条边、三个角),如果将其中第一块带去,则带去了原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如果将第二块带去,又带了原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呢?玻璃工画一个确定的三角形至少要知道哪几个元素?
经过启发,学生的思路被打开,知道了配玻璃时只需要将其中的四边形那块带去。
我继续问:玻璃工根据带去的第二块玻璃配出来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玻璃的大小一样吗?(不考虑划玻璃时的误差)为什么?
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讲解数轴时,我走上讲台时,非常小心地扛着一根长尺子问大家:“我拿着什么?”学生答:“尺子。”我问:“能干什么?”“能量长度。”继而问:“如果我拿的是根温度计呢?”学生答:“能量温度”,温度有高有低,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的高低,有理数有正,有负,也有零,但现在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有许多零碎的数,我们今天就找一根数学上的“温度计”,量一量这些数的“温度”。这样就导入了数轴这节课,学生通过联想找到数轴这根“温度计”。
二、重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有趣是指学生容易被一时的新奇现象和新颖对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精心地组织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导入新课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何讲解,如何指导练习和作业,需要教师下功夫。组织教学安排好了,科学性与趣味性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且会在毫不疲倦中得到知识。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运用活泼多样的形式,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行程问题时,举过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今有一小狗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在A地同甲一起出发,当小狗碰到乙时,又立即转身跑向甲,如此反复,直到甲、乙相遇为止。已知甲、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共花两小时,问小狗所走的路程。当学生一看到这样的习题时,就迫不及待地想尽快知道其结果,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开始积极思考。
三、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的确,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许多问题,如果没有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是很难理解和认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可以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自己摆动,看看哪个摆得动,哪个摆不动,再总结它们的特性。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抽象,反而会感到有趣,容易理解,并能帮助记忆。在讲到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剪一些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圆的纸片,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折叠、旋转、观察,最后得出有关的性质。
四、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悬念,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就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诀?”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五、以丰富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之中,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还有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创新美,真是“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数学中,积极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接受数学美的过程中,激起好奇心,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对于“黄金分割”的教学,便可通过其美学价值进行讲解: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等于0.618时,使人感到协调美;报幕员报幕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时,既不显呆板,声音传播效果又好;照相时,最主要的景物为黄金分割处,效果最佳。再如: “杨辉三角”,从表面上看,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但从理性上认识它,却在严整的排列中,有优美匀称的规律,犹如一座宝塔,揉合了数学的和谐之美,由于这些数字的和谐组合,就产生了奇妙的规律,令人赏心悦目!
总之,向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形成一种高境界的审美观点,增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改变那种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识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吗?(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
2.引导学生计算:①(a+b)(a+b)= ;②(m+n)(m+n)= ;
③(x+y)(x+y)= ;④(c+d)(c+d)= .
3.引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a+1)2的结果吗?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七、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自己的价值。当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得以满足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他们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在数学教学中注意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提供表现的机会,并及时对有进步的学生表示肯定,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更应该给予较多的表扬,借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八、通过其它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多举办一些数学竞赛或组织数学知识抢答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墙报刊登一些数学小故事、数学趣题,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数学成就等,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产生兴趣。
3.合理选用教学工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多方面,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