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里。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学课程标准》也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那么,我们如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与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提高呢?这是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重视兴趣培养,促进思维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吃透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特别是数学教师,首先课堂的引入要尽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我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期的“7的加、减法”这节课时,就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你们在家里受父母的偏爱吗?“
学生:“我妈妈特别喜欢我”、“我爸爸特别喜欢我”、“我奶奶特别喜欢我”……
教师:“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受人偏爱的7’”。“你们是否知道到,在从0到9的数字中,‘7’最受人偏爱,它比任何一个数字都更多地出现在各种象征、概念、言语和符号里。彩虹有7种颜色,音乐有7个音阶,世界上有7大奇迹,智力游戏中有7巧板,一星期有7天,我国神话中有7仙女,童话中白雪公主找7个小矮人,……还传说天有7层,不可饶恕的罪有7种等等。“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该不该把有关‘7’的知识学好?
学生:“应该学好“
教学:“那么,5 2=( )、7-2=( )”(要求学生探讨并且填空)。
这样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讨论中学生初步地感受到了要解决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暂时还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设置一道障碍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卢梭所说:“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上期“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就是先请学生在校园生活情景图里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并让学生当场简单画一画草图。当学生将一幅幅用彩色笔画出来的角展现出来后,再引导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教室中哪些地方有角?当学生在一一回答出以后,教师再进一步与学生一道共同探讨:角的样子,明确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样教师把教学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生活化,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增强其学习教学的主动性。
二、重视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
“手是脑的教师”。小学生学习教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教材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二年级教学更是如此,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节课的核心。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上期的“乘加、乘减”这节课时,就是先让学生把3根小棒放在一堆,这样放3次。然后问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并且还说出了乘法口诀。接着让学生再摆一堆只放2根。我接着问:“这时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呢”?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算法多,哪个小组夺得一面红旗。教师巡视到各个小组进行辅导。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动作很快。边摆边说边记,有的还在争吵,都想说服对方。这时教师请学生到讲台上用饮料瓶进行直观演示。并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演示完成后,教师接着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应当怎样写出算式?”。教师在边讲解边进行直观演示的过程中板书出3×3+2=11(个)和3×4-1=11的算式。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語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记得更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小二年级的“400 300”时,就是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又如在教学“9000-5000”时,学生就 不难懂得:9个千减5个千是4个千,就是4000。然后,指名说出计算的过程。要求语言清晰,表达清楚。二年级学生毕竟还小,有的不知该怎么说,我就及时帮助他说完想法,并表扬他想法不错,是个能干的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感到无比兴奋,更有表现的欲望,探究的动力更加强烈,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有的學生说出自己与另人不同的想法,我更是大力表扬鼓励。使学生在兴奋中、表现欲极强的情况下,自主地去追根求源,探究知识。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虽然他们有时表述得不太清楚,但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
四、重视合作交流,促进思维发展
古人云:“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曰”合作学习能量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已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钥匙思路和方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我在教学“学校图书室有1200本故事书,又买来540本,借出280本,还剩下多少本故事书?”这道问题,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说明题意,研究算法,哪组的算法多,哪组夺得红旗。学生开始是你一言我一语或一人说其他聆听。过后进行激烈的争论,一方要说服另一方,可谓唇枪舌箭。最终达成协议出现了多种算法。
解法一:1200 540=1740(本),1740-280=1460(本)
解法二:1200-280=920(本),920 540=1460(本)
解法三:540-280=260(本),1200 260=1460(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可以激起听者产生广泛的联想,通过互相补充,互相提示,互相激励,学生的思维之间产生了碰撞,激发了对数学内容的深化理解,同时思维得到了扩展。在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如:学困生谢某和沈某等学生在一年级数学成绩只有二、三十分,而本期与小组同学的交流中,得到了帮助,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沈某在二级上期半期数学成绩达75分,谢某半期中数学成绩竟然达到62.5分,比一年级提高了40分;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重视兴趣培养,促进思维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吃透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特别是数学教师,首先课堂的引入要尽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我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期的“7的加、减法”这节课时,就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你们在家里受父母的偏爱吗?“
学生:“我妈妈特别喜欢我”、“我爸爸特别喜欢我”、“我奶奶特别喜欢我”……
教师:“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受人偏爱的7’”。“你们是否知道到,在从0到9的数字中,‘7’最受人偏爱,它比任何一个数字都更多地出现在各种象征、概念、言语和符号里。彩虹有7种颜色,音乐有7个音阶,世界上有7大奇迹,智力游戏中有7巧板,一星期有7天,我国神话中有7仙女,童话中白雪公主找7个小矮人,……还传说天有7层,不可饶恕的罪有7种等等。“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该不该把有关‘7’的知识学好?
学生:“应该学好“
教学:“那么,5 2=( )、7-2=( )”(要求学生探讨并且填空)。
这样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讨论中学生初步地感受到了要解决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暂时还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设置一道障碍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卢梭所说:“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上期“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就是先请学生在校园生活情景图里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并让学生当场简单画一画草图。当学生将一幅幅用彩色笔画出来的角展现出来后,再引导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教室中哪些地方有角?当学生在一一回答出以后,教师再进一步与学生一道共同探讨:角的样子,明确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样教师把教学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生活化,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增强其学习教学的主动性。
二、重视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
“手是脑的教师”。小学生学习教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教材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二年级教学更是如此,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节课的核心。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上期的“乘加、乘减”这节课时,就是先让学生把3根小棒放在一堆,这样放3次。然后问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并且还说出了乘法口诀。接着让学生再摆一堆只放2根。我接着问:“这时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呢”?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算法多,哪个小组夺得一面红旗。教师巡视到各个小组进行辅导。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动作很快。边摆边说边记,有的还在争吵,都想说服对方。这时教师请学生到讲台上用饮料瓶进行直观演示。并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演示完成后,教师接着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应当怎样写出算式?”。教师在边讲解边进行直观演示的过程中板书出3×3+2=11(个)和3×4-1=11的算式。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語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记得更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小二年级的“400 300”时,就是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又如在教学“9000-5000”时,学生就 不难懂得:9个千减5个千是4个千,就是4000。然后,指名说出计算的过程。要求语言清晰,表达清楚。二年级学生毕竟还小,有的不知该怎么说,我就及时帮助他说完想法,并表扬他想法不错,是个能干的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感到无比兴奋,更有表现的欲望,探究的动力更加强烈,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有的學生说出自己与另人不同的想法,我更是大力表扬鼓励。使学生在兴奋中、表现欲极强的情况下,自主地去追根求源,探究知识。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虽然他们有时表述得不太清楚,但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
四、重视合作交流,促进思维发展
古人云:“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曰”合作学习能量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已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钥匙思路和方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我在教学“学校图书室有1200本故事书,又买来540本,借出280本,还剩下多少本故事书?”这道问题,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说明题意,研究算法,哪组的算法多,哪组夺得红旗。学生开始是你一言我一语或一人说其他聆听。过后进行激烈的争论,一方要说服另一方,可谓唇枪舌箭。最终达成协议出现了多种算法。
解法一:1200 540=1740(本),1740-280=1460(本)
解法二:1200-280=920(本),920 540=1460(本)
解法三:540-280=260(本),1200 260=1460(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可以激起听者产生广泛的联想,通过互相补充,互相提示,互相激励,学生的思维之间产生了碰撞,激发了对数学内容的深化理解,同时思维得到了扩展。在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如:学困生谢某和沈某等学生在一年级数学成绩只有二、三十分,而本期与小组同学的交流中,得到了帮助,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沈某在二级上期半期数学成绩达75分,谢某半期中数学成绩竟然达到62.5分,比一年级提高了40分;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