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创造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行动;创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0-0079-02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伟大教育实践的结果。他坚信:“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别出心裁”实力的教育。我国正处在崇尚创新、不断创新的伟大时代,学生应学会将创新知识转化为生产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主动运用创新转化的成果。因此,他们需要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专业教育和训练,不断增强岗位竞争力。创新教育的目标在于养成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个性化过程。基于新教学方式和新学习方式的创新教育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旋律。
一、创新意识的唤醒
教育應将“培养学生利用已知去探索未知”作为核心,将知识型教学改为研究型教学,创建丰富多彩的创新空间并将学生引入这些空间,激发中职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欲望。创新意识作为一种价值指向,一直推动着主体产生稳定、持久的创新需要和理性自觉,是唤醒、激励和发挥人类潜能的重要精神力量。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工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需要大批创新型、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需要他们去制造、使用和改进科技含量较高的机器设备,也需要他们去把海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更多岗位的“微创新”要靠他们去实现。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首先应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其次须推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注重教给学生做人之道、治学方法和创新能力,注重师生的合作参与和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创新行动的实施
创造思维是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的,创新能力是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职校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耐挫力,养成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首先,开放实训实验室,加强实践性教学。建立实训基地、实验中心和校企联合办学基地等,紧抓技能操作、顶岗实习及课程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规范管理,大力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创新意识。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专业技能便民服务、手工作品制作比赛等,为激发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搭建更多的平台。再次,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其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等创业创新能力。校内学习期间重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职业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周密扎实的技能训练,缩短了教与学、学与用的距离,更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技能精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三、创业素质的养成
一是开展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创业规划等活动,引导学生找准人生目标、明确自我定位、强化创业动机。但规划如何实施、活动如何紧密联系行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职校要引导学生敢于超越常规、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参与校企合作的重点课题和活动,增强创业信心,积累实践经验,了解市场运作规律,努力帮助学生从创业实训阶段向创业实践阶段过渡。二是学校要自投或募集资金建好创业创新中心,较好地吸引创业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使创业教育得以深入、持续地开展。学生更需要有创业平台这种“炼金坊”来进行“真刀真枪”的自主创业实战。以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的创业孵化中心为例,在校生乃至毕业生依托中心投身商海,如创办快递服务中心、微店、网店和汽车维修保养门店等,活跃创业氛围,深化学生体验,丰富学校的创业教育;中心还邀请名企法人与学生对话,共享创业历程和经营技巧,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业灵感;同时,所有入园的学生创业者之间可相互交流、合作共赢,形成“同学同创,同创同学”的团体创业创新优势。三是发挥创业文化的感染力。当创业成为一种集体意识、自觉行为和校园氛围时,创业文化就形成了。职业学校就是要大力构建创业文化,引导学生体验模拟创业成功的成就感,宣传优秀典型,树立创业时代“文化英模”形象,发挥创业文化辐射功能,营造人人参与创新、潜心创新、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
四、对创新教育实践的反思
第一,发现与培养兴趣。创造兴趣是促使人们积极追求新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职校学生的创新就业和创业实践都离不开兴趣的驱动,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应该是职业学校的紧要任务。第二,确定和坚守目标。目标是个体内心力量的方向,是创新行动的依据。职校要帮助学生尽快找到并坚持追求创新的目标,以减少学生盲目探索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正是当下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第三,民主和自由的空间。中职教师面对中考受挫的学生,更应耐心和宽容,营造自由探索、各展其长的学习氛围,为他们的创业创新实践提供民主自由的环境。
职业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是顺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而学生是创造的主体,职业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享受创新过程的快乐,收获创造成果的幸福,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因为职业教育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使学生这个创造主体身体力行和躬亲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0-0079-02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伟大教育实践的结果。他坚信:“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别出心裁”实力的教育。我国正处在崇尚创新、不断创新的伟大时代,学生应学会将创新知识转化为生产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主动运用创新转化的成果。因此,他们需要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专业教育和训练,不断增强岗位竞争力。创新教育的目标在于养成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个性化过程。基于新教学方式和新学习方式的创新教育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旋律。
一、创新意识的唤醒
教育應将“培养学生利用已知去探索未知”作为核心,将知识型教学改为研究型教学,创建丰富多彩的创新空间并将学生引入这些空间,激发中职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欲望。创新意识作为一种价值指向,一直推动着主体产生稳定、持久的创新需要和理性自觉,是唤醒、激励和发挥人类潜能的重要精神力量。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工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需要大批创新型、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需要他们去制造、使用和改进科技含量较高的机器设备,也需要他们去把海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更多岗位的“微创新”要靠他们去实现。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首先应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其次须推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注重教给学生做人之道、治学方法和创新能力,注重师生的合作参与和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创新行动的实施
创造思维是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的,创新能力是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职校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耐挫力,养成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首先,开放实训实验室,加强实践性教学。建立实训基地、实验中心和校企联合办学基地等,紧抓技能操作、顶岗实习及课程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规范管理,大力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创新意识。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专业技能便民服务、手工作品制作比赛等,为激发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搭建更多的平台。再次,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其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等创业创新能力。校内学习期间重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职业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周密扎实的技能训练,缩短了教与学、学与用的距离,更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技能精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三、创业素质的养成
一是开展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创业规划等活动,引导学生找准人生目标、明确自我定位、强化创业动机。但规划如何实施、活动如何紧密联系行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职校要引导学生敢于超越常规、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参与校企合作的重点课题和活动,增强创业信心,积累实践经验,了解市场运作规律,努力帮助学生从创业实训阶段向创业实践阶段过渡。二是学校要自投或募集资金建好创业创新中心,较好地吸引创业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使创业教育得以深入、持续地开展。学生更需要有创业平台这种“炼金坊”来进行“真刀真枪”的自主创业实战。以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的创业孵化中心为例,在校生乃至毕业生依托中心投身商海,如创办快递服务中心、微店、网店和汽车维修保养门店等,活跃创业氛围,深化学生体验,丰富学校的创业教育;中心还邀请名企法人与学生对话,共享创业历程和经营技巧,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业灵感;同时,所有入园的学生创业者之间可相互交流、合作共赢,形成“同学同创,同创同学”的团体创业创新优势。三是发挥创业文化的感染力。当创业成为一种集体意识、自觉行为和校园氛围时,创业文化就形成了。职业学校就是要大力构建创业文化,引导学生体验模拟创业成功的成就感,宣传优秀典型,树立创业时代“文化英模”形象,发挥创业文化辐射功能,营造人人参与创新、潜心创新、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
四、对创新教育实践的反思
第一,发现与培养兴趣。创造兴趣是促使人们积极追求新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职校学生的创新就业和创业实践都离不开兴趣的驱动,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应该是职业学校的紧要任务。第二,确定和坚守目标。目标是个体内心力量的方向,是创新行动的依据。职校要帮助学生尽快找到并坚持追求创新的目标,以减少学生盲目探索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正是当下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第三,民主和自由的空间。中职教师面对中考受挫的学生,更应耐心和宽容,营造自由探索、各展其长的学习氛围,为他们的创业创新实践提供民主自由的环境。
职业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是顺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而学生是创造的主体,职业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享受创新过程的快乐,收获创造成果的幸福,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因为职业教育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使学生这个创造主体身体力行和躬亲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