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走近现代信息技术也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拓宽语文课堂时空,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丰富感知;训练语感;加强感悟;促进迁移;师生关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了情境,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将我的探索和尝试总结如下,就教于语文同行。
一、利用录音、录像,丰富感知,训练语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配乐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促进学生正确感知课文内容。如教现代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和学生一起回忆《十里长街送总理》那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后,请学生观看了有关录像,那庄严肃穆的画面伴随着沉痛的哀乐声和声情并茂的解说词,一下子感染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我又引导学生听了《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录音,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在深情地朗读中,学生都怀着无比崇敬和怀念的心情学习这篇课文,许多学生甚至泪流满面。电教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它把教材和学生紧紧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伴着音乐朗读课文,很快进入意境,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如,教学鲁彦的《听潮》时,通过播放配乐朗读磁带,让学生感悟作者所描绘的海潮音响的变化特征,并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联想,体会海睡、海醒和海怒的不同情态,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热爱大海的雄壮美,讴歌大海的伟大力量,激发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热烈追求。
二、运用录音、投影和多媒体等,加强感悟,促进迁移
(一)创设情境,观察感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教材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场景。如曹操的《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诗中描绘了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苍茫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岛屿高山耸立,草木葱茏,秋风吹来,惊涛拍岸,这是多么辽阔、壮丽的景象!教学时,借助课件及录音,再现诗中所描绘的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壮阔画面,让学生在倾听及观看中,结合诗句读议、品析、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诗人那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学生入情入境,饶有兴趣,学得既轻松又扎实。
(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说明文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不感兴趣的,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却可以起到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作用。因为电化教学具有声、形、图、色并茂的特点,有利于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教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文中说明风沙进攻的两种主要方式之一“阵地战”时,作者描述:“部分沙丘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几米到几十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为帮助学生理解这段话,我在教学中,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声情并茂的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很快理解了沙漠给人类的危害之大,是“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从而认识了“向沙漠进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深化练习,延伸扩展。电教手段通常不宜用来代替板书,但是根据教学需要,在某些练习或复习时,运用电教媒体设计图文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巩固方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复习课上,事先把准备好的主线复习框图制成投影片,在复习时用投影仪投影,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复习彼此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回忆快,记忆牢固,同时解决了复习课密度大、时间不够用的问题。
三、运用电化教学,要解决好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电教媒体与主讲教师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从明确的教学目标出发,选好合适的电教教材;其次,教师要选好恰当的内容和时间,适当地使用电教教材;第三,在电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电教演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启发和归纳所授内容。
(二)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化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有可见度小、演示现象瞬息即逝、画面静止等局限性,而电化教学手段可以排除这些局限性,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因此,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存在一些误区:其一,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的信息过多过滥,制作的课件画面眼花缭乱,学生只是觉得好玩,造成信息的泛滥,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其实,多媒体课件的部分内容可做成“积木”式。它可以是一个问题的讲解、一个实验的演示、一个过程的模拟、一段历史的回忆、一个场面的展示、一个物体的内部剖析等等。教师可以自由地选择上课所需要的“积木”配合教学,犹如一个动态的教具,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空间、动态等方面的不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二,认为好课一定要用电教媒体,所以上公开课就一定用电化教学,而有些课上用的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给人一种“花架子”的感觉。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使用电教媒体也要掌握一个度,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化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不应互相排斥,而应相辅相成,从实际出发,选用合适的电教手段。
(三)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与学生情感交融、信息交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路,使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教科书与电教教材有机结合,注重电教媒体运用的实用性和科学化,精心选择和制作电教教材,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目标,并随时调整、补充。将原有的认知水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循序渐进,就会达到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减少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较好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更大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丰富感知;训练语感;加强感悟;促进迁移;师生关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了情境,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将我的探索和尝试总结如下,就教于语文同行。
一、利用录音、录像,丰富感知,训练语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配乐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促进学生正确感知课文内容。如教现代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和学生一起回忆《十里长街送总理》那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后,请学生观看了有关录像,那庄严肃穆的画面伴随着沉痛的哀乐声和声情并茂的解说词,一下子感染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我又引导学生听了《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录音,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在深情地朗读中,学生都怀着无比崇敬和怀念的心情学习这篇课文,许多学生甚至泪流满面。电教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它把教材和学生紧紧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伴着音乐朗读课文,很快进入意境,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如,教学鲁彦的《听潮》时,通过播放配乐朗读磁带,让学生感悟作者所描绘的海潮音响的变化特征,并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联想,体会海睡、海醒和海怒的不同情态,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热爱大海的雄壮美,讴歌大海的伟大力量,激发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热烈追求。
二、运用录音、投影和多媒体等,加强感悟,促进迁移
(一)创设情境,观察感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教材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场景。如曹操的《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诗中描绘了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苍茫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岛屿高山耸立,草木葱茏,秋风吹来,惊涛拍岸,这是多么辽阔、壮丽的景象!教学时,借助课件及录音,再现诗中所描绘的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壮阔画面,让学生在倾听及观看中,结合诗句读议、品析、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诗人那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学生入情入境,饶有兴趣,学得既轻松又扎实。
(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说明文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不感兴趣的,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却可以起到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作用。因为电化教学具有声、形、图、色并茂的特点,有利于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教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文中说明风沙进攻的两种主要方式之一“阵地战”时,作者描述:“部分沙丘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几米到几十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为帮助学生理解这段话,我在教学中,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声情并茂的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很快理解了沙漠给人类的危害之大,是“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从而认识了“向沙漠进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深化练习,延伸扩展。电教手段通常不宜用来代替板书,但是根据教学需要,在某些练习或复习时,运用电教媒体设计图文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巩固方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复习课上,事先把准备好的主线复习框图制成投影片,在复习时用投影仪投影,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复习彼此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回忆快,记忆牢固,同时解决了复习课密度大、时间不够用的问题。
三、运用电化教学,要解决好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电教媒体与主讲教师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从明确的教学目标出发,选好合适的电教教材;其次,教师要选好恰当的内容和时间,适当地使用电教教材;第三,在电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电教演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启发和归纳所授内容。
(二)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化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有可见度小、演示现象瞬息即逝、画面静止等局限性,而电化教学手段可以排除这些局限性,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因此,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存在一些误区:其一,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的信息过多过滥,制作的课件画面眼花缭乱,学生只是觉得好玩,造成信息的泛滥,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其实,多媒体课件的部分内容可做成“积木”式。它可以是一个问题的讲解、一个实验的演示、一个过程的模拟、一段历史的回忆、一个场面的展示、一个物体的内部剖析等等。教师可以自由地选择上课所需要的“积木”配合教学,犹如一个动态的教具,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空间、动态等方面的不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二,认为好课一定要用电教媒体,所以上公开课就一定用电化教学,而有些课上用的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给人一种“花架子”的感觉。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使用电教媒体也要掌握一个度,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化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不应互相排斥,而应相辅相成,从实际出发,选用合适的电教手段。
(三)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与学生情感交融、信息交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路,使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教科书与电教教材有机结合,注重电教媒体运用的实用性和科学化,精心选择和制作电教教材,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目标,并随时调整、补充。将原有的认知水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循序渐进,就会达到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减少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较好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更大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