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路线。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本文针对华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省市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研究,通过科学方法计算出各个地区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从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两部分来分析某地区节能减排的成效与不足。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方法
本文针对中国华东地区具代表性的省市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直辖市的统计年鉴。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我们从化石燃料的消耗量角度出发,采用的是《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能源部分所提供的基准方法:排放量=化石燃料消耗量€着欧畔凳慌欧畔凳降臀环⑷攘縺滋寂欧乓蜃觻滋佳趸蕗滋甲幌凳?
目前国际上对排放量计算的主流方法是将燃烧产生的燃料分为天然气、煤炭以及石油。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煤炭为主要的燃料。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以及可搜集到的资料数据,本文专门分区域考察煤炭、焦炭、原油、汽油、柴油、天然气以及燃料油等7种主要燃料的排放量。
二、区域差异分析
1、上海市。
自2003年,通过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上海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1996年的71.8%下降到2003年的59.2%。尽管从统计数据看,上海的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上海经济发展走的依然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道路,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工业能耗在总能耗中仍占据绝对地位, 2007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为0.8∶47.3∶51.9,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
2、江苏省。
江苏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经历过一个迅速攀升的阶段后,在2006年排放总量增长幅度减缓,特别是2006年,当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速度较2005年下降了19个百分比。主要由于:(1)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江苏省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的形式,逐步向“三二一”后工业化形式过度。(2)江苏省是能源消费大省,同时也是能源资源小省。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及原油为主,第二产业耗能比重最大。2000年开始,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江苏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幅度有所加快,到2003年全省能源消费量首次突破一亿吨标准煤。大量的消费煤炭等能源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且增速也不断提高。
3、安徽省。
安徽省作为中部能源大省,煤炭储量占华东地区的1/2,安徽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速度自2004年起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起步较晚,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才步入快车道,而工业又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产业,加上生产技术落后,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渐长。一是近年来安徽省第二产业比重虽然在持续增加,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同时产业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产业基础弱,科技含量低;第二产业只注重“量”而忽略了“质”,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多为传统服务业,基本水平偏低。二是安徽省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第二产业占能源消费的主要比例。从第二产业内部行业多为高耗能产业。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为7869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的94.3%。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型清洁能源。但是在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安徽省处于较尴尬的位置,该地区清洁能源资源匮乏。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华东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最大限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除了延续前期各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外,今后更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主线还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方面要大力淘汰落后高耗能生产力。能源消费结构仍需优化,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率,结合地区情况开发利用新能源。
1、产业结构“二级转移”。由于上海在华东地区属于超发达水平,江苏浙江以及山东处于发达水平,上海的先进生产力(第二产业为主)可以适度的向这三个发达水平地区转移,而这三个地区承接了来自上海的先进生產力以后淘汰区内原有的落后生产力,可以为安徽、江西以及福建所用。
2、各取所长,发展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高耗能生产力以外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发展新能源。上海、山东、浙江以及江苏、福建在风能上具有开发优势。安徽省可供发展的新能源有水能以及生物质能。江西省拥有非常丰富的铀矿,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江西省发展核电的优势所在,同时该地区还蕴藏世界上最大的锂矿,值得大力开发利用。福建省的潮汐能拥有量居全国之首,同时该地区的风能占全国陆地风能的六分之一,并且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硅矿,是发展太阳能的有利条件。山东省的太阳能发展居全国首位,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能源以及地热能。华东地区各省市应当着重发展各具优势的新能源,打破依靠传统能源的单一局面。近年来华东地区传统能源丰富的安徽省与山东省,尤其是山东省已经开始从外调入能源,更说明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紧迫性。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学研究生)
注释:
安徽省统计信息网。
参考文献:
[1]郭运功,林逢春,白义琴等.上海市能源利用与碳排放的分解研究.环境
污染与防治,2009,31(9):68-81.
[2]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3]王彦佳. 实践低碳经济:兼顾GDP创造和 排放.WTO经济导刊,2010(02).
[4]魏一鸣,刘兰翠,范英,等.中国能源报告:碳排放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
[5]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i.IEA Statistics, 2009.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方法
本文针对中国华东地区具代表性的省市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直辖市的统计年鉴。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我们从化石燃料的消耗量角度出发,采用的是《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能源部分所提供的基准方法:排放量=化石燃料消耗量€着欧畔凳慌欧畔凳降臀环⑷攘縺滋寂欧乓蜃觻滋佳趸蕗滋甲幌凳?
目前国际上对排放量计算的主流方法是将燃烧产生的燃料分为天然气、煤炭以及石油。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煤炭为主要的燃料。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以及可搜集到的资料数据,本文专门分区域考察煤炭、焦炭、原油、汽油、柴油、天然气以及燃料油等7种主要燃料的排放量。
二、区域差异分析
1、上海市。
自2003年,通过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上海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1996年的71.8%下降到2003年的59.2%。尽管从统计数据看,上海的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上海经济发展走的依然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道路,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工业能耗在总能耗中仍占据绝对地位, 2007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为0.8∶47.3∶51.9,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
2、江苏省。
江苏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经历过一个迅速攀升的阶段后,在2006年排放总量增长幅度减缓,特别是2006年,当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速度较2005年下降了19个百分比。主要由于:(1)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江苏省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的形式,逐步向“三二一”后工业化形式过度。(2)江苏省是能源消费大省,同时也是能源资源小省。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及原油为主,第二产业耗能比重最大。2000年开始,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江苏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幅度有所加快,到2003年全省能源消费量首次突破一亿吨标准煤。大量的消费煤炭等能源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且增速也不断提高。
3、安徽省。
安徽省作为中部能源大省,煤炭储量占华东地区的1/2,安徽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速度自2004年起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起步较晚,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才步入快车道,而工业又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产业,加上生产技术落后,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渐长。一是近年来安徽省第二产业比重虽然在持续增加,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同时产业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产业基础弱,科技含量低;第二产业只注重“量”而忽略了“质”,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多为传统服务业,基本水平偏低。二是安徽省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第二产业占能源消费的主要比例。从第二产业内部行业多为高耗能产业。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为7869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的94.3%。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型清洁能源。但是在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安徽省处于较尴尬的位置,该地区清洁能源资源匮乏。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华东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最大限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除了延续前期各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外,今后更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主线还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方面要大力淘汰落后高耗能生产力。能源消费结构仍需优化,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率,结合地区情况开发利用新能源。
1、产业结构“二级转移”。由于上海在华东地区属于超发达水平,江苏浙江以及山东处于发达水平,上海的先进生产力(第二产业为主)可以适度的向这三个发达水平地区转移,而这三个地区承接了来自上海的先进生產力以后淘汰区内原有的落后生产力,可以为安徽、江西以及福建所用。
2、各取所长,发展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高耗能生产力以外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发展新能源。上海、山东、浙江以及江苏、福建在风能上具有开发优势。安徽省可供发展的新能源有水能以及生物质能。江西省拥有非常丰富的铀矿,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江西省发展核电的优势所在,同时该地区还蕴藏世界上最大的锂矿,值得大力开发利用。福建省的潮汐能拥有量居全国之首,同时该地区的风能占全国陆地风能的六分之一,并且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硅矿,是发展太阳能的有利条件。山东省的太阳能发展居全国首位,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能源以及地热能。华东地区各省市应当着重发展各具优势的新能源,打破依靠传统能源的单一局面。近年来华东地区传统能源丰富的安徽省与山东省,尤其是山东省已经开始从外调入能源,更说明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紧迫性。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学研究生)
注释:
安徽省统计信息网。
参考文献:
[1]郭运功,林逢春,白义琴等.上海市能源利用与碳排放的分解研究.环境
污染与防治,2009,31(9):68-81.
[2]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3]王彦佳. 实践低碳经济:兼顾GDP创造和 排放.WTO经济导刊,2010(02).
[4]魏一鸣,刘兰翠,范英,等.中国能源报告:碳排放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
[5]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i.IEA Statistics,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