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利兄弟(上)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123456789zy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世纪末,牛顿和莱布尼茨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从此数学进入到高等数学阶段.高等数学“高”在哪里呢?我想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高等数学难学难懂,不像中学学的那个初等数学.是个脑袋就能学会.从小学到中学的12年,年年都得学数学,可学过来学过去还是初等数学.也就是算术、代数、几何、三角、概率、统计,到解析几何已经算是登峰造极了.初等数学中当然也有难题,比如数独、奥数什么的,最难的当然是中学生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了.30年来中国的数学尖子在那上面几乎是年年拿名次、拿金牌,这说明中国中学生的数学头脑还真不错.可是一到高等数学,也就是18、19、20世纪的数学,中国学生的水平就有不小的差距了.为什么?难嘛!而且其难度不能和初等数学同日而语,它需要天才性的创造.二是高等数学十分有用.世界上难学难懂的东西多的是.例如只有少数人使用的语言以及佛经等,这些东西呀少数人去学习、研究就可以了,用处不算太大.可是高等数学却是进入现代自然科学之门的钥匙.没有微积分和其后发展出来的微分方程与数学分析,那就没办法解释牛顿力学,更得不出什么电磁波(从电视到手机都得靠它),也不会有数值天气预报.因此,现在上大学要学理工科的话就非得啃高等数学不可,不喜欢数学或害怕学、讨厌学数学的学生那就只好学文科喽.不过。有的文科,像经济、金融等也得学高等数学.“金融数学”非常前沿,要不然那些投资家怎么能赚够那么多钱、那么招恨呢?
  大家知道,牛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一只手创建了牛顿力学.另一只手创建了微积分.虽然他也是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但他的数学着眼于应用,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这就忙坏了18世纪和19世纪的数学家,他们一方面要发展牛顿的微积分,另一方面要为“数学分析”建立一个严格的基础.这项工作一直到了19世纪末才正式宣告完成.这两个世纪,至少有100位数学家为有关的事情做出过贡献.
  我们还是先从18世纪讲起.谈起近代史,人们往往总是回忆起鸦片战争以后那些屈辱的历史.可是在18世纪中国可不是那个样,那时候,中国是世界头号超级大国,GDP(国内生产总值)也是世界第一.领土比现在大一半还多呢.当时,西方人很乐意学习中国文明,也特别喜欢中国的东西,特别是瓷器.那时的中国皇帝很牛,英国的使节来见了,他们得下跪.他们要求贸易,乾隆皇帝对他们说,我们是天朝大国,什么都有,用不着跟你们做什么买卖呀.现在看来.乾隆的话有99%对,也有1%不对:至少三种物质器物和三种精神成果中国没有.三种器物是钟表、望远镜和显微镜,三种精神成果是宇宙观(地球和太阳)、牛顿力学和微积分.这六种东西其实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科学.不过,在18世纪不止是中国的科学(特别包括高等数学)不行,全世界基本上都不行,只有极少数国家,例如英国、法国、德国有那么几位大科学家,其他国家的人才只能说是凤毛麟角了.说来也奇怪,在18世纪上半叶,仅有一二百万人口的瑞士居然出了好多顶尖的数学家,其中最棒的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欧拉.在欧拉之前,瑞士有许多数学家都姓伯努利.他们是一家子,这就是科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伯努利家族.
  数学家扎堆儿出现有点让人费解,有没有数学基因起作用还真不好说.爸爸有钱,儿子可以是富二代,他只要不是败家子,也许还会传下去.可数学不能遗传.爸爸是数学家,儿子可能学数学会有困难;反过来,也有大数学家,老爹竟是文盲或数盲.每个人学数学都得从1 2=3学起,靠啃老去掌握数学,没门儿!可是,要想学好数学,没钱也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学数学。特别是学高等数学,没有好的环境是不行的,这里面包括好的老师,更正确地说,是好的导师.有时,他们一两句话就能让你开窍.1800年以前的数学家,大都靠自学成才.而自学时必须去读一些经典著作,特别是一些大师的著作.啃原著不容易,但也因此会激发学习者的独创性.
  一、五代拼搏
  当伯努利家族的第一位数学家雅各·伯努利(图1)在1754年出生时,他家已经是一个有钱又有文化的大家族了.达到这个境地经历了五代人的努力.当然,每一代人的努力都为社会、为家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的欧洲是一个乱世.兵荒马乱的时期,人是很难安下心来钻研学问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有点儿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天天打仗.但打仗的理由让我们中国人有点儿费解.有些战争并不是为了争夺土地,也不是为了掠夺劳动力、占领市场、争夺资源和财富而战的,而是为信仰而战.现在多数中国人没有什么信仰,难以理解基督教的事情.西方人大多都信仰基督教,而基督教的权威机构是教会.教会的领袖人物则是教皇.14世纪到15世纪,教会内部十分腐败,激起了中下层人士的强烈不满.1517年.德国人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大字报,反对教会权威,由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于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选边站,赞成改革的称为新教徒,反对改革维护教会权威的,称为天主教徒.两边的人势不两立,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整个欧洲都在上演着不断的战争和大屠杀,尤其是欧洲大陆,简直是血流成河.社会动乱使欧洲学者难以坐下来安心研究.
  伯努利家族的第一代原来生活在尼德兰.尼德兰比现在的荷兰要大得多,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附近的一些地方.当时统治这个地方的是西班牙人,他们是铁杆保皇教派.在他们的统治下,新教徒要么改变信仰,要么滚蛋,否则只能挨刀.偏偏第一代伯努利信了新教,他也不想改变信仰.不过,他是位受人尊敬的外科医生。因此得以在安特卫普安然过世.第一代去世后不久.尼德兰来了一个新的总督。叫阿尔瓦公爵.这个人可是个铁腕人物,来了后坚决镇压新教徒.第二代实在呆不下去了,只得逃亡,来到了德国法兰克福.这儿当时是新教徒的一个中心.他在这里经营药店和药厂.在他去世时,家族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第三代子继父业,事业也很发达.第四代同样不敢怠慢,兢兢业业,生意越做越大.不过人算不如天算,1618年到1648年,德国境内打起了著名的“三十年战争”,其结果使德国荒芜一片,生产力遭到彻底破坏,人口也大大减少.幸亏祖上有德,第四代伯努利带着他们家族的巨大的财富和人口迁徙到了世外桃源——瑞士.当然,瑞士也不能远离宗教改革的风暴,只不过他们处理的方法更明智,避免了一场劫难.瑞士主要由日耳曼、法兰西、意大利三个民族构成。它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各占一半.由于他们和平共处,因此使国家能够和平发展.1620年第四代伯努利到了巴塞尔,在此安顿了下来,并且不久后成为了瑞士公民.但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外来户”,必须先在瑞士站住脚.第五代伯努利不敢懈怠,好好地把自己的药材生意做强做大,对当地的老百姓也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因此,他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选为巴塞尔市议员,后来还担任了高级行政职务.伯努利家族经过五代人的努力,成为巴塞尔上流社会的一员.他还迎娶了本地银行家的女儿,“强强联手”使伯努利家族成为巴塞尔有名的大户人家.   二、雅各·伯努利
  17世纪,科学家与数学家可不是一个正常的职业.科学和数学实际上是一种公益事业,干这种事业必须有钱、有闲、有自由.除非对科学和数学有强烈的兴趣,否则一个人不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用在这上面.
  经过雅各的上五代人的拼搏.终于可以让雅各去从事他所喜欢的数学研究了.可在当时,事情也没有这么简单.体面人家的子弟当然要上大学,大学的三大专业——神学、法学和医学是他们未来人生的职业训练.雅各的父亲让他学神学,以便将来好去当牧师,牧师在当时是一个高尚而稳定的职业.雅各没有意见,遵从父命上了巴塞尔大学的神学院.要知道,当时的学校并没有太多的知识可教,所以在正常情形下,15岁左右就能上大学.进入神学院之前,要先读两三年“预科”,学习所谓的“七艺”.这七艺中有三艺是文科——文法、修辞学和辩论术,另外四艺可以说是理科——算术、几何、天文、乐理.在学习这些课程时,雅各对数学和天文产生了兴趣.雅各在1671年修完七艺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后,进入了神学院,然后规规矩矩地读了五年.1676年,他获得神学硕士学位.但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去找一个固定的工作,因为他很喜欢数学和天文,还想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要知道,当时牛顿和莱布尼茨都还没有发表他们的微积分著作,所以更没人教他了,他只能靠自学.17世纪的数学里初等数学中最高级的部分,也是高等数学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另外还有牛顿的老师巴罗以及沃利斯的著作.自学高等数学是个苦差事,但他却乐此不疲.从1677年起,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日记(称为“沉思录”).这些日记后来成为他许多著作的基础.前面我们提到,高等数学如果没人指点,很难开窍.于是,他开始到各个先进国家去游学.在17世纪,数学和科学先进的国家共有四个:英国、法国、尼德兰(荷兰)以及德国(当时还没有统一).在每个学术中心他都呆了很长的时间,去结识当地的学者、专家.比如,他在德国一呆就是两年.虽说他家里很有钱。可他并不是啃老族.他在国外一边学,一边工作.那时同现在差不多,合适的工作不好找.雅各找到了两种工作.一是当私人数学教师,一是当临时牧师帮助布道.工作之余他深人研究数学,不久就发表了论文,名气也越来越大.1683年,巴塞尔大学请雅各任教.1687年他升为数学教授,一直干到50岁英年早逝.当时.他的名气仅次于牛顿和莱布尼茨.1799年,他们三位都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第一批国外院士(共有8位).
  雅各·伯努利的贡献很多,按学科分有解析几何、微积分、变分法、无穷级数、微分几何、组合理论以及概率论等.但其中有些成就,特别是微积分和变分法,我们很难分辨是雅各的成就还是他弟弟约翰的成就.为此兄弟两人也打的不可开交.而在其他方面,特别是那些挂上伯努利名字的,可以说都是雅各的贡献,比方像伯努利数、伯努利多项式、伯努利双纽线(图2)、伯努利试验、伯努利分布、伯努利大数定律。甚至伯努利(微分)方程.这些知识也许每个都超出了中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然而我还是愿意做一点儿普及,来启发那些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
  其实,漂亮的数学都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的.现在,差不多任何人都知道1 2 3 … 100的那个有趣的故事了.如今,差学生和较好学生的差别主要是看谁能较快地得出正确答案来.当然,在较好的学生中还有更好的学生,他能提出更一般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例如,1 2 3 … 200或1 2 3 … 199各等于多少?当然,这些也都不难.更有数学素养的人则会探讨1 2 3 … n的一般公式.其实,早在高斯之前,早在伯努利之前,数学家们就已经知道,这只不过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等差级数求和问题.
  数学家和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会考虑更一般的问题——等幂和的问题:
  12 22 32 … n2=?
  13 23 33 … n3=?
  ……
  1k 2k 3k … nk=?
  这样,一下子所有人都傻了.能提出问题当然不错,但能解决问题就更棒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变成了“高斯的同学”,会先一个一个地傻算,然后造出个表来.从理论上讲,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愿意花足够多的时间,就可以得出结果来.在雅各·伯努利之前,已经有人编写出了前几位数的2次方到6次方的和的表了.这可是一大本书,想想看吧.雅各·伯努利就相当于算等幂和的高斯,他得出了所有等幂和的公式!比如,他算出
  110 210… 100010
  =91 409 924 241 424 243 424 241 924 242 500.雅各的公式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分数B0,B1,B2,…,Bn,…,它们被后人称为伯努利数.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算等幂和十分钟也就了事!神吧?伯努利数可不止这点儿用处,从代数数论到微分拓扑,好多地方都有它的身影.喏,这就是高等数学了.
  三、约翰·伯努利
  伯努利家族经过五代的拼搏.产生了第一位伟大的数学家——雅各·伯努利.但第一有第一的难处,一切都要从头做起.以微积分为例,虽然是牛顿首先发明了微积分,但一直没有发表论文.别人问他,他也不会仔细地告诉他们.到了17世纪80年代,德国的莱布尼茨发表了他独立发明的微积分,但论文也很难懂.雅各在1687年写信向莱布尼茨求教.莱布尼茨可不像牛顿,他喜欢同别人沟通、交流,但可惜莱布尼茨这时正在各地旅游,没有收到信.于是雅各只好自己钻研,最后终于搞明白了莱布尼茨的两篇论文.雅各又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加了进去。并教给别人,其中就包括他的弟弟约翰·伯努利.到了1690年以后,兄弟两人都和莱布尼茨通上了信,这便开始发展成为人数众多的“大陆学派”.
  雅各和约翰的父亲没有搞独生子女政策,他一共有十个子女,雅各是老五,约翰则差不多是最小的.父亲同样也干涉约翰的志愿,他希望约翰子承父业去经商.年轻人多少都有点儿叛逆心理.同哥哥一样,约翰反倒选择了学术事业.1683年约翰进入巴塞尔大学,1685年取得艺术硕士学位.在三大专业中,他又选择了医学专业,读了五年,1690年取得医学硕士学位,并在1694年取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关于肌肉生理学方面的.显然这是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不过他并没有去当医生,而是同他哥哥一块儿搞起了数学研究.1687年是关键的一年,那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牛顿出版了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显然,伯努利兄弟还不能很快地理解它.雅各刚刚弄懂莱布尼茨发表的两篇微积分论文,便兴高采烈地教给了他的弟弟约翰.那年约翰刚满20岁,跟着哥哥成为了懂微积分的第四个人.兄弟两人都有足够的天分,他们不仅能够理解莱布尼茨的开创性工作,而且能够加以发展,用来解决各种前沿问题.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约翰很快就感觉到生活在哥哥的影子中并不愉快.雅各比约翰大12岁还多.人们自然会以为约翰的论文少不了哥哥的帮忙.为了摆脱哥哥的影响,既然雅各已经取得了巴塞尔大学的数学教席,约翰就只好去别处找工作了.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在《数据的分析》的学习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墨迹污染”这一题型。这类题目虽然形式奇特,但本质上还是求未知数的问题。下面分析这一题型的解题方法。  例1 一次数学测试,某小组5名同学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有两个数据小小心被墨迹遮盖)。已知5人的平均成绩为80分,那么被遮盖的两个数据依次____。  解析:可以先根据平均成绩求出丙的得分,再根据这5人的得分利用公式计算出方差,详解略。  例2 空气质量已经
在近年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大量的图形操作类题,通过对图形的折叠、剪拼等变换手段,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动手操作、说理验证的问题情景,此类问题在四边形知识点的考查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现选取和折叠有关的中考题加以解析,供同学们参考.  一、判断图形形状  例1 (潍坊)如图1,矩形纸片ABCD中,AB=8.将纸片折叠,使顶点B落在AD边的E点上,折痕的一个端点G在BC边上,BG=10.折痕的另一个端点F在A
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时,如果能够在观察题目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二次根式的这一简单性质,适时地让一些数(式)从根号下“走出去”,或者将它们从根号外“请进来”,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下面略举几例.
在学习完特殊三角形的内容后,老师给我们出了如下一道题!  如图1,在一款名为“超级玛丽”的游戏中,马里奥到达一个高为10 m的高台A,他利用挂在旗杆顶部O的绳索,划过90°到达与高台A水平距离为17 m.高为3m的矮台B,求旗桿的高度OM和马里奥在荡绳过程中的最低点的高度MN.  这个题目的背景生动有趣,并且数学味十足.图1可抽象为图2.最初的思路,已知AC=10 m,CD=17 m,BD=3 m
1. 请于2008年11月1日前将答案寄至:(450004) 郑州市顺河路11号《中学生数理化》(初中)杂志社 蔡华杰 收,信封正面请注明“10月物理潜能”字样,答卷请用16开稿纸誊写清楚,并写清楚你的姓名、通信地址、学校、班级及辅导老师的姓名、电话和E-mail.  2. 欢迎老师组织学生集体参赛.每期将评出优胜个人及辅导老师奖若干名.答案及获奖名单在本刊2008年12月号上公布(也在本刊网站上
在小学,同学们曾学习到正整数的一种分类,按这种分类,所有正整数可分为:质数(或称素数)、合数和1,在做了这种分类后,同学们会进一步了解到: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由此引入了一个非常自然的问题:如果知道了一个数是合数,如何把这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呢?一种常用的方法称为试除法,具体地说,为了分解一个合数,我们可以试着从最小的质数2开始,用质数2,3,5,……一个一个地去试除给定的合数,看这些质数
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一章很重要的两个概念.深刻理解、牢固把握这些概念的本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一、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  1.最简二次根式  一般地,最简二次根式具备如下特征:  (1)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3)分母中不含根号.  2.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
我们都喜欢看魔术,无中生有“大变活人”是最吸引人的.如果有人说他能用一个“苹果”变出一座“小山”,你相信吗?这是一个能源魔术.  提起能源,还有一个惊人的消息,就是地球上蕴藏的煤石油等矿藏不久就将消耗殆尽.这个消息也许不新鲜了,但是,科学家是很认真的,他们正在努力寻找新能源,很成功的一种新能源就是核能.小小的原子核在裂变反应中所能释放的能量竟比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量约大5 000万倍!1 kg的铀裂
在《三角形》一章的学习中,充分运用到了四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 请于2010年2月1目前将答案寄至(450004)郑州市顺河路11号中学生数理化(初中)杂志社程哲,信封正面请注明“12月物理潜能”字样,答案请用16开稿纸誊写清楚,并写清楚你的姓名、通信地址、学校、班级及辅导老师的姓名、电话和E-mail。 本文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