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下高考升学指标”是科学的教育政绩观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秦都市报》报道,陕西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评价观,建立有利于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的评价体系;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校下达高考升学指标,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和公布本市县(区)及学校的升学人数、升学率、升入重点大学的情况;不得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标准评价、奖惩校长和教师;所有高中学校都不得频繁组织考试,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任何形式的高考表彰奖励,切实减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高考压力。
  长期以来,教师为了所谓的教育政绩,拼命加班加点,校长也将“高考状元”“北大清华”等当作金字招牌、成功标杆。这种行为让学生成了“考试机器”和“知识容器”,人们也在所不惜。
  尽管人们很反感这套评价机制,可教师得听命于校长,校长得听命于局长。这种陈旧的制度捆绑住了教育者的手脚,抑制了教育的创造性。
  “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只要考核制度、评价制度不进行实事求是的改进,教育活力就不会萌芽。所以,从这个角度认识陕西省的改革,可谓是一种积极大胆的“制度除尘”。其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可谓利莫大焉。
  经验告诉我们,评价机制不仅仅是一种评价机制,更要成为创造性活力的发源地,成为创造性教育的苗圃,成为敢于探索、善于激励的助推器。当评价机制不再是教育绳索而成为了教育杠杆的时候,这种科学的评价机制就能发挥积极健康的效应,为更多个性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终极动力。
  不过,传统评价机制已让有些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依赖性和教育惰性,甚至让少数人成了既得利益者。新的评价机制的落实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这就提醒我们,推行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应有打一场硬仗的思想准备,要对惯常的评价制度打一场歼灭战,尤其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新的改革措施,认真细化、内化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和行为中。
  广大教师也应有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使命感。不要把孩子培养成“流水线上的产品”,而应该帮助他们和谐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血有肉的人才”。◆(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局)
其他文献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实践活动。科学技术普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更是企业实施科技兴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体育运动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全
我局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的中心工作,狠抓思想教育、廉政教育和法规教育,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
轮胎吊(RTG)节能主要形式油改电法RTG“油改电”指除了在发动机-发电机组和再生回馈能量两个方向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外,还吸取RMG的优势,在保持常规RTG原有各项功能的情况下,将
随着农村改革的继续深化和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村级组织建设中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特别是村委会实行“直选制”后,如何理顺“两委”关系,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
1984年,陕西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进行民主推选省委书记。这是我党干部制度改革在高级干部中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1984年8月6日至14日,陕西省委召开了县委书记以上主要负
××省几位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奥赛加分后,××省教育行政部门拟对2009年包括奥赛等照顾加分政策进行必要调整,为此,一些奥赛获奖者的家长到省里上访。这些家长认为,政策调整涉及全省上百名已获各学科奥赛一等奖考生的切身利益,可能给这些家庭和孩子带来不幸和痛苦。各大网站也对“奥赛加分该不该取消”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正方: 应该取消奥赛加分    应该肯定,奥赛的本意是好的。其目的是为了激发青少年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要求.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几何中的最值问题综合性较强,偏重对基本技能和基
7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与山东签署战略合作,其中阿里巴巴一达通外贸服务平台落地山东,“山东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运作。这意味着未来一达通有望在大幅降低鲁货出
重庆某县一所中学的3名初一学生因晚自习偷偷翻墙出去看牡丹而受到了班主任老师用烟头炙烫的严酷体罚。事发后,记者在县医院烧伤科见到了这3位被烫伤的学生,孰料几名学生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是为了我们好!”   这句被网友们推举为“最恐怖的儿童语言”,有人认为源自学校或教师事先的导演,但身在教育界的我却更愿意相信这完全是几个学生自发(当然未必是发自肺腑)的声音。  其实,想想我们每个人的“受教育史”(或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