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的开端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音乐课的教学也同样如此。一节生动、有趣、知识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欢的音乐新课教学,上课开始时音乐老师良好的导入十分关键。
【关键词】音乐新课教学;高中音乐;导入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音乐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就不太重视,会出现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学任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那么教师该如何在音乐新课教学中进行导入呢?
一、用语言与情境创设导入
语言,可以说是导入新课最直接的方式。语言艺术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并富有激情,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亲切自然的语言表述,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想象,为之动情,感受其美。如在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时,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讲述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为保护集体财产,不畏严寒,与暴风雪搏斗,最终光荣负伤的故事。学生在欣赏之余也对两姐妹产生敬佩之情,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即情境导入,可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如教学歌曲《奥林匹克风》时,学生在《奥运声》的音乐伴奏,精神抖擞地踏着音乐节奏走进教室。随后学生观看我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以及申奥成功后欢呼庆祝的场面。教师在歌曲音乐伴奏下,以其生动而富于情感的语言吟诵着:“奥林匹克代表着全人类和平、友爱的梦想,激励着无数人奋发向上。2001年,我国申奥成功,多少人为之欢呼,落泪,歌唱,请听艺术家激情的歌声……”学生在热情激昂的歌声中,兴奋地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而富有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沉浸奥运之风的特定审美环境中,教学也就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二、故事与多媒体视频导入
故事导入是根据平时学生们的表现而采用的一种方法,长时间来我发现,虽然学生们是高中生,但是不免存在着天真和幼稚,他们接受故事或典故比老师上来就长篇大论要容易和喜欢,于是就利用他们这种心理特点用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如在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时,“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故事讲完,学生们都有哀伤的表情,接着并不失时机的说:“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歌声来听听孟姜女的倾诉吧。”由此就把学生们引入到了本课主题,最后收到效果也很好,他们很容易的就总结出这首民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中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音乐课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架琴、一台录音机”了,它集形、声、色为一体,让学生在强化听觉效果的同时,也从视觉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教学《独特的民族风》——走近藏族歌舞一课时,在课的导入部分,我先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藏族人民在不同的生活场面载歌载舞的场景,同学们看得入神,听得仔细,不时为他们高亢的歌喉、优美的舞蹈表演而赞叹,很快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
三、悬念设疑导入
悬念设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悬念,并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进行导入新课的一种形式。一般说来,用来设计悬念的问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知识储备较薄弱的学生,设疑的问题可以浅些,易于回答;另一种是针对知识储备较丰富的学生,设疑的问题可以增加些难度和深度,发展其思维能力。这种做法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欣赏二胡曲《江河水》之前,教师先不说曲名,但事先在教室黑板上,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悬念。“这首曲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你觉得是什么时期创作的音乐?”它的旋律线以及节奏速度如何?情绪如何?”接下来播放《江河水》的音乐,这样同学们会纷纷带着问题饶有兴致地去认真倾听,仔细辨别,并会进行专注的思考。第二次复听音乐,再次提出问题“请问乐曲分为几段?每段所表现了什么内容?描写了什么样一个意境?”
通过设置这种程度不一的悬念进行导入教学,使全体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便对这首作品进行思索、分析、判断、总结,使思维想象得到积极主动地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听辩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巧妙的课堂引入,可以成就一堂高质量的音乐课,它不一定有固定的格式, 只要遵循导入新课原则,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经过认真构思、巧妙设计而成的导入方法,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进行音乐的学习。
【关键词】音乐新课教学;高中音乐;导入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音乐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就不太重视,会出现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学任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那么教师该如何在音乐新课教学中进行导入呢?
一、用语言与情境创设导入
语言,可以说是导入新课最直接的方式。语言艺术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并富有激情,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亲切自然的语言表述,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想象,为之动情,感受其美。如在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时,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讲述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为保护集体财产,不畏严寒,与暴风雪搏斗,最终光荣负伤的故事。学生在欣赏之余也对两姐妹产生敬佩之情,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即情境导入,可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如教学歌曲《奥林匹克风》时,学生在《奥运声》的音乐伴奏,精神抖擞地踏着音乐节奏走进教室。随后学生观看我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以及申奥成功后欢呼庆祝的场面。教师在歌曲音乐伴奏下,以其生动而富于情感的语言吟诵着:“奥林匹克代表着全人类和平、友爱的梦想,激励着无数人奋发向上。2001年,我国申奥成功,多少人为之欢呼,落泪,歌唱,请听艺术家激情的歌声……”学生在热情激昂的歌声中,兴奋地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而富有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沉浸奥运之风的特定审美环境中,教学也就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二、故事与多媒体视频导入
故事导入是根据平时学生们的表现而采用的一种方法,长时间来我发现,虽然学生们是高中生,但是不免存在着天真和幼稚,他们接受故事或典故比老师上来就长篇大论要容易和喜欢,于是就利用他们这种心理特点用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如在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时,“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故事讲完,学生们都有哀伤的表情,接着并不失时机的说:“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歌声来听听孟姜女的倾诉吧。”由此就把学生们引入到了本课主题,最后收到效果也很好,他们很容易的就总结出这首民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中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音乐课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架琴、一台录音机”了,它集形、声、色为一体,让学生在强化听觉效果的同时,也从视觉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教学《独特的民族风》——走近藏族歌舞一课时,在课的导入部分,我先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藏族人民在不同的生活场面载歌载舞的场景,同学们看得入神,听得仔细,不时为他们高亢的歌喉、优美的舞蹈表演而赞叹,很快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
三、悬念设疑导入
悬念设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悬念,并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进行导入新课的一种形式。一般说来,用来设计悬念的问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知识储备较薄弱的学生,设疑的问题可以浅些,易于回答;另一种是针对知识储备较丰富的学生,设疑的问题可以增加些难度和深度,发展其思维能力。这种做法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欣赏二胡曲《江河水》之前,教师先不说曲名,但事先在教室黑板上,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悬念。“这首曲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你觉得是什么时期创作的音乐?”它的旋律线以及节奏速度如何?情绪如何?”接下来播放《江河水》的音乐,这样同学们会纷纷带着问题饶有兴致地去认真倾听,仔细辨别,并会进行专注的思考。第二次复听音乐,再次提出问题“请问乐曲分为几段?每段所表现了什么内容?描写了什么样一个意境?”
通过设置这种程度不一的悬念进行导入教学,使全体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便对这首作品进行思索、分析、判断、总结,使思维想象得到积极主动地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听辩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巧妙的课堂引入,可以成就一堂高质量的音乐课,它不一定有固定的格式, 只要遵循导入新课原则,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经过认真构思、巧妙设计而成的导入方法,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进行音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