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它是一篇文言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潸然泪下。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因而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篇极好的佳作,而且故事真挚感人,堪称经典,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绝佳的素材,它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采用情境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发放学习材料。简单自我介绍,今天我们大家将一起面对一项艰巨的任务,大家有信心把它完成吗?文言文的学习要领就是:读→品→背。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多少关于友情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我们无从考证,但有这样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潸然泪下。这就是大家手中的文章《伯牙绝弦》(课件展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文言文以其凝练、优美千百年来永葆青春的活力,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
三、解题
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问题?(预设:伯牙是谁?“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绝弦?)
四、朗读感知
1.(出示课件)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法。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3.指名朗读。4.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五、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谁能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2.那么伯牙为什么“绝弦”呢?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可以交流。(出示课件)(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3.预设交流: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师: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词?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4.你们又从哪里可以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课件展示)(预设答案: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板书)5.伯牙的琴声不会只表现高山流水(课件展示),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板书)
六、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1.伯牙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是啊,伯牙在当时可以说是天皇巨星,名满天下,拥有众多的“粉丝”,赞美之声不绝于耳,被鲜花和掌声所包围。可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2.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3.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那样说——生:峨峨兮若泰山。4.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那样说——生:洋洋乎若江河。5.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6.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课件展示)7.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他们是人生的知音。)8.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9.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当伯牙带着自己新创作的曲子来和知音共同分享的时候,等待他的只有冰冷的墓碑,曾经心有灵犀的好友已经和自己阴阳两隔。请你拿起笔,表现出伯牙无边无际的悲痛、孤寂与愁苦吧。(课件展示)(学生习作、朗读。)从此以后,一代琴师为好友绝弦,高山流水终成人间绝响。(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七、积累背诵,小结
教师小结:“相识满天下,知音只一人”,正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一样,总有一个人,你们相遇、相识、相处、相知,真挚的友谊温暖你的一生,这是值得你毕生珍藏的财富。让我们带着对伯牙、子期真挚友情的深深感动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知 音
伯牙 ← —— → 子期
高山 → 泰山
流水 → 江河
绝弦 ← 去世■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发放学习材料。简单自我介绍,今天我们大家将一起面对一项艰巨的任务,大家有信心把它完成吗?文言文的学习要领就是:读→品→背。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多少关于友情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我们无从考证,但有这样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潸然泪下。这就是大家手中的文章《伯牙绝弦》(课件展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文言文以其凝练、优美千百年来永葆青春的活力,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
三、解题
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问题?(预设:伯牙是谁?“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绝弦?)
四、朗读感知
1.(出示课件)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法。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3.指名朗读。4.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五、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谁能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2.那么伯牙为什么“绝弦”呢?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可以交流。(出示课件)(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3.预设交流: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师: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词?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4.你们又从哪里可以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课件展示)(预设答案: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板书)5.伯牙的琴声不会只表现高山流水(课件展示),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板书)
六、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1.伯牙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是啊,伯牙在当时可以说是天皇巨星,名满天下,拥有众多的“粉丝”,赞美之声不绝于耳,被鲜花和掌声所包围。可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2.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3.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那样说——生:峨峨兮若泰山。4.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那样说——生:洋洋乎若江河。5.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6.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课件展示)7.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他们是人生的知音。)8.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9.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当伯牙带着自己新创作的曲子来和知音共同分享的时候,等待他的只有冰冷的墓碑,曾经心有灵犀的好友已经和自己阴阳两隔。请你拿起笔,表现出伯牙无边无际的悲痛、孤寂与愁苦吧。(课件展示)(学生习作、朗读。)从此以后,一代琴师为好友绝弦,高山流水终成人间绝响。(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七、积累背诵,小结
教师小结:“相识满天下,知音只一人”,正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一样,总有一个人,你们相遇、相识、相处、相知,真挚的友谊温暖你的一生,这是值得你毕生珍藏的财富。让我们带着对伯牙、子期真挚友情的深深感动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知 音
伯牙 ← —— → 子期
高山 → 泰山
流水 → 江河
绝弦 ← 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