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概率教学“儿童化”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机性是概率中的一个基本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1)单一事件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2)事件在经历大数次重复试验中表现出规律性。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接受事件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但难以理解其背后的规律性,所以,概率教学特别重视让学生进行随机的、反复的试验。虽然《标准》把“统计和概率”单独列为一个领域,但是它牵涉众多的范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也具有相当的深度,还与“奥数”中涉及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在小学阶段。我认为重点应在于培养学生对古典概型的理解上,古典概型的意义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可以被接受,这些特殊情况至少包括“所有可能结果的个数是有限的”和“每个结果是等可能的”。这些等可能事件的发生概率,虽然用做实验的方法大多数时候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但也可以观察到它在某个数附近摆动的规律性,同时采用列举的方法辅以理性思考,就能使概率教学向通俗化、儿童化的方向靠拢,比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艺术家面临西方文化入侵,也承接着传统文化自我审视的开始。寻求中国与西方的平衡是“历史”中美术学校的命题,也是我们“当下”语境中的基本共识,也中西互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前提。  关键字:中国画;美术学校;现代美术  晚清到民国“在现实政治、文化格局、氛围不断变化的背景中,艺术领域的现代意识刚刚开启,在对西方资源想象、认识、借鉴的过程中,有关中国传统资源的反省与挖掘也同时进行,中国现代艺
摘 要: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从善之美、稚朴之美、造型之美、色彩之美、和谐之美等特点是集实用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潜移默化地浸润和塑造了着中华儿女的灵魂。长期以来,民间剪纸艺术往往局限于民间作坊师傅带徒弟,或口口传授等形式,“民间艺人”无法进课堂,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种系统继承民族文化的优势,导致丰富璀璨的民间文化濒临灭绝。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将我国的剪纸艺
一、合理创设情境。将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融合在一块    情境创设不只是为了引出教师想要的问题,而重要的是让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需、触景生思,学会从数学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从情景中提炼数学模型。同时,合理的情境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内化算理,形成算法。  数学问题来自两大方面,一是数学外部的(如现实生活实际),二是数学内部的(由知识本身引起的)。而计算是学生解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用结合”,我们往往只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关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关注学生的提问能力,而忽视了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基本计算技能的训练,认为这些都是传统的,有违新课程新理念,应当予以抛弃。其实,任何新事物都根植于传统的土壤,任何改革都是一种“扬弃”。实际上,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是传统小学应用题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借鉴于新教材的“解决问题”的教学。那么,到底算与用
一、百讲不如一趣:以情境激趣激发操作欲望“复制与粘贴”是电脑画图模块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复制、粘贴、移动图形的方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直接导
主题,是作者在文本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纵观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相关主题链接的文章举不胜举,爱的主题、环保类主题、神话类主题……因此,我们可以立足文本蕴含的主题内容给课文划分类型进行类课文的课型研究。  本文主要聚焦于“神话类课型”的研究。    一、“神话类课型”的追求价值    神话的其文学价值对学生的精神审美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其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的文化建构创造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