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关键词】 数学 生活 解决问题 提高质量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能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能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联想到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与此同时,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生活的质量。
一、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春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面对着低年级的小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作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三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轮胎(圆形、方形、椭圆形)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同学们兴趣十足地猜着谁能拿第一,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争论达成共识。学生从鲜活的生活化情境中,得出圆的中心就是圆心。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很有用”,它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它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景,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
当学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老师带学生来到操场,指着高高的旗杆问:“这根旗杆有多高?”勇敢的同学大胆估测: 1 0米, 1 5米———大都数同学则摇头。有同学提出:用一根绳子送到顶端,从上往下量。有的同学建议:干脆把旗杆放倒测量。最后在同学们的讨论和活动中,利用“同一时间里,旗杆的高度和它的影长成比例”的知识,得出了旗杆的高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不知哪个学生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怎么刚学完比例的知识,在这就用上了”。
例如,学习百分数时,教师事先组织学生注意看报,看电视,搜集具有现实意义的关于百分数的数据,从学生收集的素材中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学习百分数的知识。这时学生学习到的关于百分数知识,是从生活实际中得到的,当生活实际中有关的情境再现时,学生就会产生用百分数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中的生活,进行情感的熏陶。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热情的牵着孩子们的手,正确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美。
如在数学中一幅幅严谨的知识网络图、一道道绝妙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都是数学家心灵智慧所迸发出的和谐、庄严、永恒的美。我们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真诚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
如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教學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用媒体展示一台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杨浦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神奇与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关键词】 数学 生活 解决问题 提高质量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能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能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联想到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与此同时,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生活的质量。
一、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春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面对着低年级的小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作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三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轮胎(圆形、方形、椭圆形)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同学们兴趣十足地猜着谁能拿第一,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争论达成共识。学生从鲜活的生活化情境中,得出圆的中心就是圆心。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很有用”,它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它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景,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
当学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老师带学生来到操场,指着高高的旗杆问:“这根旗杆有多高?”勇敢的同学大胆估测: 1 0米, 1 5米———大都数同学则摇头。有同学提出:用一根绳子送到顶端,从上往下量。有的同学建议:干脆把旗杆放倒测量。最后在同学们的讨论和活动中,利用“同一时间里,旗杆的高度和它的影长成比例”的知识,得出了旗杆的高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不知哪个学生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怎么刚学完比例的知识,在这就用上了”。
例如,学习百分数时,教师事先组织学生注意看报,看电视,搜集具有现实意义的关于百分数的数据,从学生收集的素材中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学习百分数的知识。这时学生学习到的关于百分数知识,是从生活实际中得到的,当生活实际中有关的情境再现时,学生就会产生用百分数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中的生活,进行情感的熏陶。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热情的牵着孩子们的手,正确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美。
如在数学中一幅幅严谨的知识网络图、一道道绝妙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都是数学家心灵智慧所迸发出的和谐、庄严、永恒的美。我们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真诚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
如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教學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用媒体展示一台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杨浦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神奇与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