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说明文语言的缰绳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4r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74-02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熟读字词,了解科学家们对恐龙进化为鸟类这一假说求证的过程。
  2.品词析句,通过删减、比较等方式体悟科普说明文表达用词的准确。
  3.激起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学家们对恐龙进化为鸟类这一假说求证的过程,体悟语言表达的准确。
  设计理念:
  文本语言是文本的生命。科普性说明文亦如此。《飞向蓝天的恐龙》言语平实,很少有文学的渲染和铺陈,但这并不影响它另一种语言魅力的彰显,那就是与含蓄缠绵截然相反的练达和洒脱,准确与干练。本设计试图依托语言,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对恐龙进化为鸟类这一假说求证的过程,体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体会科普文科学的推理想象及表达。
  课前聊恐龙:
  1.同学们,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恐龙两个字(板书“恐龙”,并讲解“恐”字写法),一起读一读。对于恐龙这种动物,咱们可能都很感兴趣,是吗?那我想问,对于“恐龙”,你了解多少?
  2.看来,同学们对恐龙了解得真不少。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资料,咱们一起看一看。自己读一读,你又了解了些什么?
  出示恐龙的图文资料:在大约距离今天有2亿到7千万年的时候,恐龙统治着海洋、陆地和天空几乎整个世界。那个时候,不论是吃植物还是吃动物的恐龙,都有享用不尽的美食。因此,恐龙们一般都长得巨大无比。据推测,最大的恐龙有30米长,体重达40到50吨。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他们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
  【设计意图:恐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课前聊恐龙,其意有三:一是激起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二是蓄势引发恐龙变成鸟类的对比落差;三是为教学引入作铺垫。】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疑
  1.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里,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种庞然大物却与鸟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起读题(出示课题读题)。
  2.读着这个课题,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感到惊讶——是啊,这么庞大的恐龙怎么能飞上蓝天呢?带着惊讶读一读;感觉是恐龙灭绝了——为什么这么说?看得出你有非常好的语感,带着你的感觉读一读;感觉是恐龙变成鸟飞起来了,活了——你把课题也读活了,非常好,读一读课题。)
  3.飞向蓝天的恐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恐龙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设计意图:课题是课文的双眼。我们往往能够透过这双“眼睛”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飞向蓝天的恐龙》课题蕴育着恐龙飞向蓝天的这个过程。同时,对于庞大的恐龙飞向蓝天学生也势必感到困惑不解。因而在这儿,有必要对课题进行适当地解剖,以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关注飞向蓝天的整个发展过程。】
  二、整体感知文理,释疑
  同学们读书真有精神!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1.出示词语:凶猛 笨重 迟钝
  谁来读一读?(读得非常准确!但是,同学们,词语是有温度的,这些词语课文里都是形容恐龙的,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体会到恐龙的样子呢?自己先试一试。谁来读?咱们一起读。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似乎看到了一幅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画面。)
  2.出示词语:轻灵 敏捷 五彩斑斓
  这一组谁来读?(这组课文中又是形容鸟类的,谁再读一次,注意读出和恐龙不一样的样子?)
  3.一齐出示:凶猛 笨重 迟钝
  轻灵 敏捷 五彩斑斓
  (1)咱们一起把这些词读一读。男同学读第一行,女同学读第二行。再来一次。
  (2)真好!读着这些词语,我们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恐龙和鸟类两个似乎毫不相干的形象。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科学家们通过考证后得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结论:
  4.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地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谁愿意来读一读?
  (2)同学们,什么是“漫长”?你能把这种漫长的感觉读出来吗?谁也愿意读出这种漫长?我想问,如果我把漫长这个词去掉你会感觉怎么样?
  (3)是啊,一个漫长,把恐龙演化时间的长久体现出来了。这就是科普文章语言的魅力,这就是科普文章语言的准确。请同学们在这句话中再找找,哪一个词也体现了这种语言的准确?(你是怎么理解“一支”的?)
  (4)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一琢磨,就把科普文章语言的准确体会到了,让我们一起把这个结论再读一次。
  【设计意图:简简单单几个词语,勾画出的是文中恐龙与鸟类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动物的画面。把这两个画面一同呈现给学生,再告知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巩固了词语,又使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彻底激发,他们必然会关注到“一支”、关注到“漫长”,关注到科普说明文的语言,关注到科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而这也正是科普说明文彰显出的语言魅力。】
  三、亲历假说求证,探疑
  那么,这个难以想象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有关科学家考证发现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1.反馈交流。(出示句子)(①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②在研究大量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③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句子,然后选择一句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第①句: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1)什么是相似?和相同有什么区别?(2)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让我们一起记住他的名字!第②句:在研究大量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什么是很可能?科学家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这个很可能的?“研究大量化石之后”意思也就是说?那为什么这里还只说“很可能”呢?同学们,这同样是课文语言的严谨之处,让我们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第③句: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1)是在我国发现的!作为一个中国人,那该是怎样的欣喜若狂啊!你知道什么叫欣喜若狂吗?请你试着读出这种欣喜若狂的感觉。(2)我想问,为什么欣喜若狂?(是啊,是“首次”发现,也就是第一次发现,难怪全世界的研究者们会欣喜若狂,请你也读一读这句话。)(同学们,你注意到20世纪末期这个时间了吗?第1句话中也提到了时间,谁来读第一句话?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期,你想到了什么?整整一百多年啊,现在首次发现了,那该是怎样的欣喜若狂啊,请你把这句话读出欣喜若狂的味道。(有时候,前后联系是我们理解句子非常好的方法。)
  3.同学们,理解到这儿,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从开始的注意到提出假说再到发现证据,作者对于考证的表述是有顺序、有过程的,而辽西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难怪课文说: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是啊,原先科学家们只是提出假设,没有直接的证据,辽西的发现就像点睛之笔一样,一下子把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点活了。)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直面文本的语言,静心地触摸文句,反复揣摩字词背后所隐藏着的韵味、神思、情义,品味文字所散发出来的气息。说明文教学,同样不能遗忘文本语言,应紧紧抓住语言这条缰绳,细品慢嚼,情理交融,拓展提升。本文对于科学家考证的过程,语言平实但处处体现语言的严谨,“相似”、“很可能”这些都体现了这一点。而且文中对于“注意”、“提出”、“发现”这一过程的表述有着内在的逻辑与联系,教师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细品慢嚼,去发现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
  四、小结延伸结课,存疑
  同学们,那么,恐龙究竟是怎么演化成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研究。
  五、作业
  1.抄写课文中你觉得重要的词语,遍数自定。
  2.试着用上“点睛之笔”写一句话。
  3.搜集关于恐龙的图片、资料,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其他文献
摘要: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是其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模式的工作实践,阐述宿舍文化建设在学生行为规范养成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宿舍文化建设;行为规范养成
摘要:以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探索项目化课程群的构建方法,采用“项目贯穿、递进互融”总体思路,根据工作相关性组建课程群,系列课程群形成“从简单工作到复杂工作、从操作层面到经验层面”的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实施中,项目化课程群增进了课程间的关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工作过程的整体认知,便于开展协同教学。项目化课程群本质上是从系统、整体的视角来优化项目课程。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课程;课程群;协同教
[摘 要] 项目建设过程中本着“三全四有五步走”的育人理念不断修订和完善协同育人项目实施方案,达成一体化育人的初衷。“三全”即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和全程育人;“四有”即培养出有朝气、有素质、有实力和有前途的优秀高职毕业生;“五步走”即人才培养的过程分为华丽转身、面朝大海、技艺立身、扬帆远航和游刃有余。  [关键词] 协同育人;三全;四有;五步  [作者简介] 吴小青(1979—),女,安徽淮南人,硕
[摘 要] 深化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战略举措。当前学前教育正处在新常态发展中,探索需求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专业教育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体系,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走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必由之路。  [关键词] 学前教育;产教融合;研究  [课题项目] 2017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教学改革视域下的高职生学
摘要:物理是一门典型的理科学科,对于幼儿师范的学生而言,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夯实物理基础知识外,综合技能的提升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理论授课与核心素养养成的统一,成为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论基础;语言技能;情感培养;幼儿师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193-02  一、
摘要: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动机已发生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用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工科大学生的《工程科技写作》课程为例,探索将育人元素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并且通过课程思政理念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以此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服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科大学生;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摘 要] 科技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特征,决定了人才的知识结构正在由单一学科型向多学科、复合型发展。为此,上海交通大学整合校内工科专业打造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旨在培养具有宽厚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文章聚焦培养成效,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思考。  [关键词] 工科平台;交叉复合;培养成效  [基金项目] 2018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决策咨询综合改革专
摘要:研究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模式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知识体系的连续性。以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从学分分配、课程体系设置、课时分配和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的方向等方面分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模式,并就实践中一些体会进行了阐述。认为主干课程的衔接、(设计)研究方向的衔接、多样化选修课的开设和突出地方特色的教学和研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比较重要。  关键词:研究生;
摘要:在网络信息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正在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大学课堂时间有限、课余时间多的特点突显了大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结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本研究旨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TED演讲视频使大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逐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TED演讲;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 要]“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技术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良好铺垫,更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实践中必备的基本技能。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在课外实施机械创意设计大赛项目的教学方法改革,并加以实践。通过一个案例说明实施该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机械设计;创意设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