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学生的影响甚大,在小学中养成的行为习惯、获得的学习技能和情感态度可能会影响个人的一生。班级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组织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发展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下文将阐述班级文化建设的特点与意义、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对小学各学段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文化建设正在蓬勃兴起。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因此学校在文化建设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通过不同学段的班级文化去影响学生,通过班级文化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一、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重点体现在教室的空间布置上,教室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小学阶段来说,低年级的同学充满了童趣,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所以在小学低年段班级环境的布置要体现童趣性。保持和发扬儿童中自然生成的童真童趣,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而在高年段的班级环境建设中要有所转变,高年段的学生理性思维增强,在物质环境建设中要逐渐理性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在建设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班主任应该时刻把班级教育目标、班级的核心价值取向通过物质文化显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教育、熏陶的作用,使班级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教育的价值。例如班级教室后面是一块黑板,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出黑板报的方式来呈现教育内容,黑板报的主题可以是热爱生命、珍惜生活,还可以设置手抄板、画报等栏目,学生通过自己办、观看黑板报、手抄报、画报的教育内容,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 精神文化
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小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处于稚嫩的成长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和影响。班级精神文化是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在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中契合成的一定的班级舆论、班级风气,它的形成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表现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会形成隐性的课程资源,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关于怎样做一个好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老师等问题,通过精神文化的渗透都能收获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 行为文化
小学生接受事物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很多良好的品行都是在学生感兴趣的班级活动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小学阶段的活动文化应体现更强的游戏性和开放性,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小学低年段可以开展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在角色扮演这个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容易把对角色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一,具有导向性。班级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指引着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在进行教育时保证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具有凝聚性。班级文化是多数成员认可的、赞成的一种舆论和风向,在班集体中形成一种团结一致的凝聚力,使集体成员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和集体的发展相互联系,形成强烈的群体意识。第三,具有教育性。教育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班级文化的建设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班级文化对集体成员具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学段研究
(一) 小学低段班级文化建设
在这一时期中,无论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要适合儿童,充满童趣,色彩要鲜艳,让游戏适当参与进来。在教室的布置上以活泼可爱充满童趣为主,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多运用卡通的造型,脱离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抓住低段小学生的眼球。在行为文化建设中注重儿童的亲身体验,养成负责任的好品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在活动和交往中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 小学中段班级文化建设
这一学段的学生完成了低段的学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熟悉,同伴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受关注。这一学段的学生通常会把谁是我的好朋友挂在嘴边,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中段学生的主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美好品质,使班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可以在教室的墙面上张贴关于交往的名言警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 小学高段班级文化建设
高段班级的发展已经接近初中,同伴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取代老师的影响,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同学之间思想的碰撞比较强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理性对待学生不同的思想观点,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人生价值观的建设。教师要实时关注,并适度介入、健康引导,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四、 总结
班级是小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乐园,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小学生特别重要,孩子是集体的主人,班级的好与差,同他们有直接的关系。班主任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折射出光芒。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准确把握小学各学段的发展特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何燕玲.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4).
[2]周懿.文化观察班级,百花齐放异彩——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周刊),2017(9).
[3]唐晓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后进生的激励与成长[J].教师,2017(16).
[4]詹才斌.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探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4).
作者简介:张昌龄,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杨崖集镇教育管理中心。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文化建设正在蓬勃兴起。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因此学校在文化建设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通过不同学段的班级文化去影响学生,通过班级文化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一、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重点体现在教室的空间布置上,教室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小学阶段来说,低年级的同学充满了童趣,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所以在小学低年段班级环境的布置要体现童趣性。保持和发扬儿童中自然生成的童真童趣,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而在高年段的班级环境建设中要有所转变,高年段的学生理性思维增强,在物质环境建设中要逐渐理性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在建设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班主任应该时刻把班级教育目标、班级的核心价值取向通过物质文化显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教育、熏陶的作用,使班级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教育的价值。例如班级教室后面是一块黑板,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出黑板报的方式来呈现教育内容,黑板报的主题可以是热爱生命、珍惜生活,还可以设置手抄板、画报等栏目,学生通过自己办、观看黑板报、手抄报、画报的教育内容,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 精神文化
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小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处于稚嫩的成长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和影响。班级精神文化是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在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中契合成的一定的班级舆论、班级风气,它的形成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表现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会形成隐性的课程资源,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关于怎样做一个好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老师等问题,通过精神文化的渗透都能收获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 行为文化
小学生接受事物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很多良好的品行都是在学生感兴趣的班级活动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小学阶段的活动文化应体现更强的游戏性和开放性,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小学低年段可以开展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在角色扮演这个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容易把对角色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一,具有导向性。班级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指引着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在进行教育时保证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具有凝聚性。班级文化是多数成员认可的、赞成的一种舆论和风向,在班集体中形成一种团结一致的凝聚力,使集体成员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和集体的发展相互联系,形成强烈的群体意识。第三,具有教育性。教育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班级文化的建设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班级文化对集体成员具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学段研究
(一) 小学低段班级文化建设
在这一时期中,无论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要适合儿童,充满童趣,色彩要鲜艳,让游戏适当参与进来。在教室的布置上以活泼可爱充满童趣为主,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多运用卡通的造型,脱离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抓住低段小学生的眼球。在行为文化建设中注重儿童的亲身体验,养成负责任的好品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在活动和交往中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 小学中段班级文化建设
这一学段的学生完成了低段的学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熟悉,同伴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受关注。这一学段的学生通常会把谁是我的好朋友挂在嘴边,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中段学生的主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美好品质,使班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可以在教室的墙面上张贴关于交往的名言警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 小学高段班级文化建设
高段班级的发展已经接近初中,同伴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取代老师的影响,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同学之间思想的碰撞比较强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理性对待学生不同的思想观点,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人生价值观的建设。教师要实时关注,并适度介入、健康引导,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四、 总结
班级是小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乐园,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小学生特别重要,孩子是集体的主人,班级的好与差,同他们有直接的关系。班主任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折射出光芒。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准确把握小学各学段的发展特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何燕玲.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4).
[2]周懿.文化观察班级,百花齐放异彩——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周刊),2017(9).
[3]唐晓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后进生的激励与成长[J].教师,2017(16).
[4]詹才斌.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探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4).
作者简介:张昌龄,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杨崖集镇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