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的现状来看,目前校企合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仍然存在着办学体制固守成规、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校企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影响到校企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面临着较多的阻碍。目前高职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专业实践人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一)办学体制约束力较强
根据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制度的要求而言,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属于公办性质,民办学校占比较小。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的资金绝大部分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大部分高职院校由国家经费拨款筹办,财政资金是其重要的资金来源。而企业作为盈利组织,需要对自己的经营管理活动自负盈亏,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高职院校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体制性质差异。高职院校要想与企业进行合作,就需要协调两者之间的性质差异,但是由于企业和高职院校的目的难以实现一致,因此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体制性质差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办学效率,约束了校企合作的形成和发展。
(二)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学习年限比本科教育年限少一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与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类似,主要是专业课和公共课,与本科课程设置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还设置了实践课。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实践课程的学习十分容易被忽视,实践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占比率较低,并不能够满足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需要,实践操作教育成为一种口号。但是对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得校企合作失去了重要的教学基础,造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摄入不足,实际操作能力又缺乏,校企合作效率较低。
(三)企业积极性不高,合作深度不够
企业是以盈利为根本目标的法人,而学校并不以盈利为目标,由于两者之间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就会导致两者的行为导向出现差异。由于高校的资金多来自于政府财政支持,因此盈利性不够,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到教学效率。其次,由于会计行业往往会涉及到公司的财务机密数据和信息,但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并不属于企业管辖。在日常的会计处理工作中,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将可能涉及到企业的财务信息,其中可能包括企业不愿意公布的内部信息。会计处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如果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稍有不慎,导致会计处理工作出现偏差,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后续的会计处理工作,这将会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因此企业在实际的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处于保密和安全性的考虑,不敢深入合作联合教学。
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优化的措施
(一)完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相关的制度和法规
我国应该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建立健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相关的制度和法规,以便规范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教学活动。同时,我国政府应该明确规定企业在高职教育校企联合教学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应该给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照顾,可以适当减免税收或者增加适当的补贴,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以便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合理设置课程,优化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时间为三年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要积极改变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和实际会计处理的要求来设置会计专业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实践要求相结合,保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其次,高职院校要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培养教育目标,进而将实践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三)全面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在知识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要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教学,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进程和要求开展信息化教育。同时,学校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重视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设备投入。高职院校要重视相关教学活动的资金投入,以便为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其次,要合理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基于会计专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来优化教学内容,以便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工作的效率。(作者单位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一、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一)办学体制约束力较强
根据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制度的要求而言,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属于公办性质,民办学校占比较小。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的资金绝大部分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大部分高职院校由国家经费拨款筹办,财政资金是其重要的资金来源。而企业作为盈利组织,需要对自己的经营管理活动自负盈亏,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高职院校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体制性质差异。高职院校要想与企业进行合作,就需要协调两者之间的性质差异,但是由于企业和高职院校的目的难以实现一致,因此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体制性质差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办学效率,约束了校企合作的形成和发展。
(二)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学习年限比本科教育年限少一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与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类似,主要是专业课和公共课,与本科课程设置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还设置了实践课。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实践课程的学习十分容易被忽视,实践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占比率较低,并不能够满足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需要,实践操作教育成为一种口号。但是对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得校企合作失去了重要的教学基础,造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摄入不足,实际操作能力又缺乏,校企合作效率较低。
(三)企业积极性不高,合作深度不够
企业是以盈利为根本目标的法人,而学校并不以盈利为目标,由于两者之间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就会导致两者的行为导向出现差异。由于高校的资金多来自于政府财政支持,因此盈利性不够,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到教学效率。其次,由于会计行业往往会涉及到公司的财务机密数据和信息,但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并不属于企业管辖。在日常的会计处理工作中,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将可能涉及到企业的财务信息,其中可能包括企业不愿意公布的内部信息。会计处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如果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稍有不慎,导致会计处理工作出现偏差,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后续的会计处理工作,这将会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因此企业在实际的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处于保密和安全性的考虑,不敢深入合作联合教学。
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优化的措施
(一)完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相关的制度和法规
我国应该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建立健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相关的制度和法规,以便规范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教学活动。同时,我国政府应该明确规定企业在高职教育校企联合教学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应该给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照顾,可以适当减免税收或者增加适当的补贴,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以便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合理设置课程,优化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时间为三年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要积极改变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和实际会计处理的要求来设置会计专业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实践要求相结合,保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其次,高职院校要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培养教育目标,进而将实践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三)全面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在知识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要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教学,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进程和要求开展信息化教育。同时,学校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重视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设备投入。高职院校要重视相关教学活动的资金投入,以便为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其次,要合理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基于会计专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来优化教学内容,以便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工作的效率。(作者单位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