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一兰
罗一兰,原名罗桦昊,
女,生于1983年,苏州人。
2005年毕业于苏州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现为职业画家。
个展:
2006年 罗一兰、贺文斌油画作品双个展
(苏州美术馆、颜文梁纪念馆);
2007年 “花季”个人油画展(苏州清源画廊);
2008年 “三月阳光”罗一兰油画个展
(台湾观想艺术—苏州观月画廊);
2008年 “浓情·寻梦”罗一兰、贺文斌双个展
(苏州保利画廊)
小时候很喜欢画画。每个星期六,父亲都会踏着一辆28寸的老式自行车,带我去附近的少年宫学画。那年,我才5,6岁吧。用的是蜡笔,画花圃里的蝴蝶兰、房间里的小木床、操场上嬉闹的小孩。还记得那是一间小小的阁楼教室,木板墙壁上贴满了图画,几个小孩和一位和气的中年老师,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一笔一笔画着。阁楼外,星月满天。
进了学校后,却不再喜欢美术课。因为总把人物画得头大身子小,比例失常。被美术老师接二连三地打击后,彻底放弃了绘画。
直到许多年后才意识到,绘画不是几何,层层严谨的线条抒写,不及一时的天才泼洒。欧几米德不是达芬奇。
我想那位美术老师一定不知道达利,没研究过凡高,不懂得现代、后现代主义,更没读过昆德拉。她一定不曾料到,在一个名叫布拉格的地方,雅罗米尔绘画着狗头人身,他的美术老师对此赞誉不已。
在这一点上,罗一兰要比我幸运很多。这位清秀曼妙的江南女子,一枝妙笔生出艳艳春花。用她的红,她的绿,她的葱绿桃红,描摹出花样年华。
罗一兰的作品是一系列青春的诗意抒写。率真、自然,无意的色彩泼洒,吐出万千芳菲。
花瓶里疏疏落落地插着几枝,象是月季,象是菊。团团的开着,紫、黄、红,明媚得一如春日阳光下少女的脸,无忧,无邪。小小的猫、狗蜷在一角,或是懒懒洋洋,或是杏眼圆睁。
一直以为,画可以分两种。一种用来读的,一种用来看的。前者是绘画的文学,后者是文学的绘画。罗桦昊大概就属于后者,丰富的色彩,泼辣的笔触,流畅的线条,无论一枝月季,或是一头贵宾犬,画者都以小说似的的细部描写,赋予表情、性灵。于是,观其画作,身临其境。仿佛走进某个女孩子的闺房,墙面、靠垫、被子上还留着淡淡的阳光香。
才女子大多都爱好画几笔。比如张爱玲。同她的小说一样,她的画中,多是各异的女子,低眉顺眼的,顾盼生情的,染着青灰、冷紫的色调,青春很鲜活,也很死灰。
或许这就是作家,思想如蓄满的水,汪得到处都是,濡湿了写书的,画画的纸。
罗一兰是很不一样的。看她的画,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就象喝一杯玛其朵,吃一份慕丝蛋糕,很香,很享受,很小资——带着闺阁的暖香。不是张爱玲的鸦片香,不是苏青的烟火味。而是凌叔华式的,温柔、优雅、婉顺,一身水绿色的滚金丝小袄,一双纤纤染朱红的手,静静地安坐,或是站立,带着一身五月阳光的味道。
罗一兰,原名罗桦昊,
女,生于1983年,苏州人。
2005年毕业于苏州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现为职业画家。
个展:
2006年 罗一兰、贺文斌油画作品双个展
(苏州美术馆、颜文梁纪念馆);
2007年 “花季”个人油画展(苏州清源画廊);
2008年 “三月阳光”罗一兰油画个展
(台湾观想艺术—苏州观月画廊);
2008年 “浓情·寻梦”罗一兰、贺文斌双个展
(苏州保利画廊)
小时候很喜欢画画。每个星期六,父亲都会踏着一辆28寸的老式自行车,带我去附近的少年宫学画。那年,我才5,6岁吧。用的是蜡笔,画花圃里的蝴蝶兰、房间里的小木床、操场上嬉闹的小孩。还记得那是一间小小的阁楼教室,木板墙壁上贴满了图画,几个小孩和一位和气的中年老师,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一笔一笔画着。阁楼外,星月满天。
进了学校后,却不再喜欢美术课。因为总把人物画得头大身子小,比例失常。被美术老师接二连三地打击后,彻底放弃了绘画。
直到许多年后才意识到,绘画不是几何,层层严谨的线条抒写,不及一时的天才泼洒。欧几米德不是达芬奇。
我想那位美术老师一定不知道达利,没研究过凡高,不懂得现代、后现代主义,更没读过昆德拉。她一定不曾料到,在一个名叫布拉格的地方,雅罗米尔绘画着狗头人身,他的美术老师对此赞誉不已。
在这一点上,罗一兰要比我幸运很多。这位清秀曼妙的江南女子,一枝妙笔生出艳艳春花。用她的红,她的绿,她的葱绿桃红,描摹出花样年华。
罗一兰的作品是一系列青春的诗意抒写。率真、自然,无意的色彩泼洒,吐出万千芳菲。
花瓶里疏疏落落地插着几枝,象是月季,象是菊。团团的开着,紫、黄、红,明媚得一如春日阳光下少女的脸,无忧,无邪。小小的猫、狗蜷在一角,或是懒懒洋洋,或是杏眼圆睁。
一直以为,画可以分两种。一种用来读的,一种用来看的。前者是绘画的文学,后者是文学的绘画。罗桦昊大概就属于后者,丰富的色彩,泼辣的笔触,流畅的线条,无论一枝月季,或是一头贵宾犬,画者都以小说似的的细部描写,赋予表情、性灵。于是,观其画作,身临其境。仿佛走进某个女孩子的闺房,墙面、靠垫、被子上还留着淡淡的阳光香。
才女子大多都爱好画几笔。比如张爱玲。同她的小说一样,她的画中,多是各异的女子,低眉顺眼的,顾盼生情的,染着青灰、冷紫的色调,青春很鲜活,也很死灰。
或许这就是作家,思想如蓄满的水,汪得到处都是,濡湿了写书的,画画的纸。
罗一兰是很不一样的。看她的画,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就象喝一杯玛其朵,吃一份慕丝蛋糕,很香,很享受,很小资——带着闺阁的暖香。不是张爱玲的鸦片香,不是苏青的烟火味。而是凌叔华式的,温柔、优雅、婉顺,一身水绿色的滚金丝小袄,一双纤纤染朱红的手,静静地安坐,或是站立,带着一身五月阳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