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性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获取有效知识的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上的精彩呈现以及教学的和谐性。新课程的理念如何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精心备课,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精心的备课。从大的方面讲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三个方面。针对教学实际,要把备课重点细化,以精心的备课来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1、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2、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了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了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教师在备古诗《赠汪伦》时,可搜集以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抓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如教师在备《花名歌》时,要先抓住城市绿化的扩建,设置花卉名称悬念,引出问题;然后大量展示生活中的花卉及对应的名称。第三是网络资源。网络把整个世界缩小了,在课堂里轻点鼠标,就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如教师在备《海底世界》时,可在搜集到的众多海底生物、矿产图片或课件中精选一部分,使得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见过大海的学生也会激起美好回忆。
3、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在备课中考虑的问题生成主要还是预设性的,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真心做到“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4、教学方式、方法灵活选择。教无定法,贵在变通。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二、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就是求知欲,来源于知识本身。间接动机来源于与学习相关的外部,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如:在作文教学中,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没什么可写,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负担,视作文是一件无用的苦差事。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息。”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农村生活,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可带学生野外踏青,让学生用眼晴观察春天的美景,用耳朵倾听大自然和谐的乐章,这样学生作文就会有话可说,不仅踏青的过程会叙述完整,而且也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春天美景进行描写,有情可抒,他们或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或感慨此次踏青的收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会认识到:作文是记录生活、交流生活的重要手段,只要认真去体会,多观察,用心去写,就会化难为易。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只有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如在教学《矛与盾》一课时,可通过分角色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学生喜欢哪个角色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效果很好。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四、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提高师生友好互动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小游戏纳入课堂,也可把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多用描述性、鼓励性的语言,慎用批评性语言;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事实证明,经常运用一些亲切鼓励、催人奋进的课堂用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是至关重要的。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我们应该用心去做。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我们应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认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备课,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精心的备课。从大的方面讲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三个方面。针对教学实际,要把备课重点细化,以精心的备课来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1、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2、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了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了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教师在备古诗《赠汪伦》时,可搜集以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抓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如教师在备《花名歌》时,要先抓住城市绿化的扩建,设置花卉名称悬念,引出问题;然后大量展示生活中的花卉及对应的名称。第三是网络资源。网络把整个世界缩小了,在课堂里轻点鼠标,就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如教师在备《海底世界》时,可在搜集到的众多海底生物、矿产图片或课件中精选一部分,使得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见过大海的学生也会激起美好回忆。
3、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在备课中考虑的问题生成主要还是预设性的,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真心做到“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4、教学方式、方法灵活选择。教无定法,贵在变通。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二、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就是求知欲,来源于知识本身。间接动机来源于与学习相关的外部,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如:在作文教学中,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没什么可写,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负担,视作文是一件无用的苦差事。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息。”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农村生活,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可带学生野外踏青,让学生用眼晴观察春天的美景,用耳朵倾听大自然和谐的乐章,这样学生作文就会有话可说,不仅踏青的过程会叙述完整,而且也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春天美景进行描写,有情可抒,他们或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或感慨此次踏青的收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会认识到:作文是记录生活、交流生活的重要手段,只要认真去体会,多观察,用心去写,就会化难为易。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只有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如在教学《矛与盾》一课时,可通过分角色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学生喜欢哪个角色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效果很好。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四、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提高师生友好互动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小游戏纳入课堂,也可把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多用描述性、鼓励性的语言,慎用批评性语言;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事实证明,经常运用一些亲切鼓励、催人奋进的课堂用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是至关重要的。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我们应该用心去做。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我们应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认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