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画 说一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4》安排的作文训练是:“观察一种你喜爱的植物,重点观察植物的干、枝、叶、花及其颜色。观察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然后,写成一个片段。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状、颜色,以及为什么喜欢它。要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这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三点:1.通过细致观察,抓住植物形状、颜色的特点写具体;2.写出为什么喜欢它;3.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语句要通顺。
  要使学生在作文时达到这三方面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学生能够进行细致观察,抓住所喜欢植物“形状、颜色”方面的特点;然后在学生“说”和“写”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用通顺的语句把植物的特点写具体,把“为什么喜欢它”恰当地写进文章里。
  为使学生切实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植物“形状、颜色”的特点,在兴趣盎然的心理状态下完成这次作文任务,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先画后写”的方式:
  
  教学流程
  
  一、举办“我所喜欢的一种植物的画展”
  1.在本组教材的教学开始,就给学生布置任务:一周以后,班内要举办一次以“我所喜欢的一种植物”为题的画展,要求每一个学生画一幅“我所喜欢的植物”的画。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画画是比较感兴趣的事。特别是要举行“画展”,每一个同学都会产生“参加”的动机——他们首先想的是参与,至于画得好坏。他们不会考虑太多。要画画,首先要认真地进行观察,观察清楚“植物的形状、颜色”。这样,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就会为“画好画”而完成“作文时必须要完成的认真观察的任务”。]
  2.学生交上自己的“作品”以后,教师对学生的画画进行认真的审阅,给画得粗糙、有较大问题的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并指导他们对照原物进行修改。
  [给画得比较差的学生提出修改意见,是他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因为学生要用比较好的作品来参加展览。指导他们进行修改,可以使他们更细致地去观察“所喜欢的植物”。这样,每一个学生在作文之前,都会在头脑中建立起比较详细的事物的表象,为将来的作文打好基础。]
  3.如期举办画展,引导学生观摩、评议,请画得比较好的学生介绍经验。(以引导学生体验乐趣为主,不评等次,在学生介绍经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其介绍“细致观察”方面的经历和体会,教师给予鼓励性肯定。)
  
  二、召开班内“我所喜欢的植物”的新闻发布会
  1.提出新闻发布的内容要求:发布新闻时,要重点介绍所喜欢植物的“形状包括:干、枝、叶、花、果、颜色特点以及为什么喜欢它”;为使全班同学都能清楚地了解所介绍植物的特点,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结合自己的图画(举着自己参展的画作)。
  [相对于过去的“写一篇作文”来讲,“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写作文”所无法比拟的。学生会对写一篇“详细的、关于自己喜爱的植物的‘新闻稿”’产生极大的热情。这时候,老师任何关于“如何写一种植物”的指导,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
  2.指导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所喜爱植物”的形状、颜色方面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明白地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分别用几天(包括周日),对所喜欢植物的各个部分进行分别记录。(要求学生分别记录,可以使学生写得详细些,为后面写具体打下基础。同时,每天记一点,学生也不会觉得累,学生也会在反复观察中,对植物的各个部分更详细的了解。)
  在学生写观察日记的过程中,结合讲读课文、课外阅读,通过交流日记和对“写日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喜爱的感情”方面语言训练。练习的内容主要是“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事物,表达感情”。
  3.指导学生按照“作文”要求,依据自己的观察记录,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布新闻。
  (1)选择学生代表,做“新闻发布”示范。
  在学生进行示范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的重点是“按顺序”和“说具体”两方面的问题,在学生的表达实践中,使学生学会“如何说”。
  (2)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己作“发布新闻”的准备——依据观察记录,按照一定的顺序,自己说给自己听。
  (3)由学习小组长组织进行小组内的“新闻发布”活动。
  [进行小组新闻发布交流的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小组内,同学互相学习,互相指正,特别是指出语言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修改;二是使每一个同学都有交流的机会;三是,教师可以在巡视的过程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4)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新闻发布”。在学生进行全班性交流时,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发现“顺序、具体”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修正;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语言方面的问题,进行“说通顺”的指导。
  [同样是进行作文指导,由于是进行“新闻发布”活动,学生在学习、练习、听取他人交流上。都会很感兴趣。]
  
  三、编辑班级“我喜欢的一种植物”作文集
  要求学生按照“有顺序、写具体、写通顺”的要求,将观察到的植物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为什么喜欢”写成作文片段。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认真修改之后,学生誊抄在稿纸上或打印出来,由学生自己编辑成这次作文的专集。
  [办作文专集,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在以后的作文学习和练习中进一步产生兴趣。]
  
  评析
  
  本次作文教学设计的几个特点:
  第一,注意了作文教学与学生各种课外活动的结合,这样,有效地发挥了作文教学的综合性整体教育功能。
  第二,作文教学不以“作文”的形式来进行,而是以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学生有兴趣,动机强烈,使“要我写的作文”变成了“我要观察、我要写”,作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
  第三,减负以后,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了感兴趣的、健康的、与教学相关的活动,特长可以得到发展。同时,有了充分的观察、阅读,学生的作文难度降低了,作文的质量却得到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近两年了,笔者有幸参加了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此想和一线教师谈一点体会。  这套教材的确有些新意,但总体看与以往教材并无本质区别,也不应该有本质区别。笔者认为,语文教材成熟之后,稳定性是第一位的。如果摇摆过大,那就说明它还不成熟。成熟之后的任务是完善,是提高。目前这套教材是以前几套教材为基础的,集众家智慧,切合时代发展,稳中有进。因此,一线教师必须把握住它的“新”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民族的瑰宝。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古诗词作品。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但不可否认的是,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那么,其教学的“路径”到底何在?从名师的经典课堂中,似乎不难寻觅到内中“拾级而上”的“三重门”。    一、初读:解诗意而知其蕴—— 一枝花开满庭芳    从“通读课文”到“读通课文”,这即使是对现代文教学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由此不
大自然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走近自然、探索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谓是古今中外绝大多数文学创作者的日常,其中名人名作不胜枚举。在17世纪的美国,“自然文学”得以自成一派,如梭罗的《瓦尔登湖》、爱默生的《论自然》、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等,对于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以及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英美文学作品被译介到国内,其中的自然文学作品引起了
【设计理念】  依据课标提出的: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本预设着重围绕“假如我会变”,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大胆想象,有创意地表达,展示他们的童心、童趣和梦想。    【教学目标】  1.能大胆想象编写出“我会变”的故事,内容具体,怎么想就怎么写,表达出自己的心愿、志趣和梦想。  2.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能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力求想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字义,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聊“别称”入课  小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祖国母亲也有自己的名字,那就是中国。你知道,祖国母亲还有其他的名字吗?  (学生准备汇报课前收集资料)  生:神州。(神州大地)  生:华夏。(华夏民族)
书名: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研究  作者:郝晓辑  出版单位: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ISBN:9787518060177  定价:48元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语文核心素养建构的具体功能。其中,综合文学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文学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主持课题“农村县城高中本色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H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长期以来,我一直努力尝试在习作指导中融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写,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修订本)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习作2”是要求学生写一次比赛活动的作文。课本通过一篇《决赛》的例文与“写作指导”对学
在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以下简称《概要》)可以算作最早出现的一部系统论述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也是20世纪前30年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的标志性学术成果。《概要》的正文包括6篇23章,内容涉及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建构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学语文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概要》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研究和实践有着诸多启示,本文拟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了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有效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很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尝试性地对课内课外的文本进行重组与整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相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语文课堂不再是死水一潭,而是变得热闹、丰富、活泼、多元起来。新的理念、新的追求,尤其是“语文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们不再照本宣科,出现了“用教材教”的新气象。诸多“用教材教”的设计频频亮相于课堂,令人目不暇接。新事物的出现与流行令人欣喜,然而我们在追赶流行的同时,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对各种“用教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