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97-01
随着国家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资、扶持,彻底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继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做为一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人员,根据自己多年来对药剂学的掌握及平时与患者的沟通, 自踏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深刻的认识到,“懂医术,通人文,有理想,会创新”是社会发展时期从事药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药学工作人员,只掌握书本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需要我们及时掌握大量的和最新的药学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根据我在基层药品销售岗位多年工作,发表一下我对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观点。
1 认识了解抗生素
在现实生活中,抗生素普遍被人们认为能治百病,每当患者有身体不适,头疼发热、咳涑等不适症状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而他们确想不到滥用抗生素会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关于抗生素大家其实并不陌生了,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它的种类是相当多的。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在临床上常用的应该有一百多个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一类就有很多的品种。头孢菌素、红霉素类也有很多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使用时针对不同的的疾病、人群、细菌等,所以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来予以适当地选用。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灭感染我们的微生物,目的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
2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2.1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
2.2 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諾霉素、阿斯霉素等。
2.3 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2.4 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2.5 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2.6 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2.7 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2.8 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2.9 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等。
2.10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3 抗生素使用原则
3.1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3.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3.3 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3.4 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复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4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1 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 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4.2 过敏反应
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4.3 二重感染
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这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多见。因此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4.4 耐药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代。“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涌现。一定要有严格的用药指征。病毒感染或非细菌性发热,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症。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可适当选用适量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随着国家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资、扶持,彻底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继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做为一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人员,根据自己多年来对药剂学的掌握及平时与患者的沟通, 自踏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深刻的认识到,“懂医术,通人文,有理想,会创新”是社会发展时期从事药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药学工作人员,只掌握书本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需要我们及时掌握大量的和最新的药学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根据我在基层药品销售岗位多年工作,发表一下我对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观点。
1 认识了解抗生素
在现实生活中,抗生素普遍被人们认为能治百病,每当患者有身体不适,头疼发热、咳涑等不适症状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而他们确想不到滥用抗生素会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关于抗生素大家其实并不陌生了,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它的种类是相当多的。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在临床上常用的应该有一百多个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一类就有很多的品种。头孢菌素、红霉素类也有很多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使用时针对不同的的疾病、人群、细菌等,所以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来予以适当地选用。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灭感染我们的微生物,目的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
2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2.1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
2.2 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諾霉素、阿斯霉素等。
2.3 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2.4 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2.5 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2.6 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2.7 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2.8 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2.9 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等。
2.10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3 抗生素使用原则
3.1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3.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3.3 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3.4 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复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4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1 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 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4.2 过敏反应
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4.3 二重感染
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这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多见。因此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4.4 耐药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代。“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涌现。一定要有严格的用药指征。病毒感染或非细菌性发热,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症。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可适当选用适量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